一种经呼吸道雾化递送给药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2495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21
一种经呼吸道雾化递送给药装置及方法,具体涉及小动物分子成像纳米乳剂雾化递送给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对于小动物肺部分子成像探针的给药递送方式影响成像效果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供氧模块与监测模块通过管路连接,监测模块通过管路与雾化模块连接,监测箱与供氧模块和雾化模块连接,氧浓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安装在监测箱内,隔板安装在监测箱内,空气循环筒安装在隔板上,空气循环筒内安装有吹风机,监测箱与雾化罐通过管路连通,吸入室安装与雾化罐内部连通。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给药装置能够保证小动物肺部具有较好的成像,不损伤呼吸道的同时保证小剂量给药,避免药物浪费,并且较好地避免动物皮毛沾染药物影响成像效果。

A device and method for atomizing and delivering medicine through respiratory tra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呼吸道雾化递送给药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雾化给药装置及方法,具体涉及小动物分子成像纳米乳剂雾化递送给药领域。
技术介绍
肺部分子成像是运用影像学手段显示呼吸系统组织水平、细胞和亚细胞水平的特定分子,反映活体状态下分子水平变化,对其生物学行为在影像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的医学成像方式;肺部分子成像常常涉及到分子成像探针的给药递送,常用的递送方式有经静脉递送和经呼吸道递送,静脉递送是通过静脉途径体循环进入肺部病灶部位,呼吸道递送是通过气管插管术由动物呼吸道直接送入肺部,目前这两种肺部分子成像探针的给药递送方式存在以下几处缺陷:1.通过静脉递送的方式在经过体循环后进入肺部病灶部位的过程中会产生消耗,进入肺部的剂量大大减少,十分影响肺部的成像效果而且可能会增加生物的毒性反应;2.经呼吸道递送的方式虽然可以提高肺部的探针剂量实现更好的成像效果,但是气管插管术对于小动物的呼吸道会产生损伤,并且此方式的临床转化前景极低;3.通过雾化递送给药是呼吸道系统疾病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常用的呼吸道给药方式,该方式不会对呼吸道造成损伤,具有临床转化优势,小动物肺部分子成像研究中的探针递送,要求以微升/微克为数量级的小剂量给药、较低的探针消耗率,递送开始至图像采集应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但是现有的小动物雾化给药装置雾化操作箱过大易使动物皮毛沾染药剂、剂量需求通常以毫升甚至升为计量单位起步,并且需要一定的吸入时间段的缺点不适用于分子成像小动物实验中的探针的递送;综上所述,亟需一种适用于小动物肺部分子成像的雾化递送给药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对于小动物肺部分子成像探针的给药递送方式和装置影响成像效果或对呼吸道易造成损伤的问题,进而公开了“一种经呼吸道雾化递送给药装置及方法”。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专利技术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专利技术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专利技术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专利技术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经呼吸道雾化递送给药装置,包括供氧模块、监测模块和雾化模块,供氧模块与监测模块通过管路连接,监测模块通过管路与雾化模块连接;所述监测模块包括监测箱、氧浓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隔板、二氧化碳调节装置、空气循环筒和吹风机,监测箱分别通过管路与供氧模块和雾化模块连接,氧浓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的探测端安装在监测箱内,隔板安装在监测箱内,空气循环筒安装在隔板上,空气循环筒内安装有吹风机,隔板上还安装有二氧化碳调节装置;所述雾化模块包括雾化罐、吸入室和雾化罐承载壳体,监测箱与雾化罐通过管路连通,雾化罐内安装有雾化板,雾化罐安装在雾化罐承载壳体上,吸入室安装在雾化罐上并与雾化罐内部连通。进一步的,所述供氧模块与监测模块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监测模块与雾化模块通过第二连接管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冷凝回收模块和第三连接管,监测模块与雾化模块之间还连接有第三连接管,冷凝回收模块包括冷凝机和冷凝马达,冷凝机安装在第三连接管上,冷凝马达分别与冷凝机和第三连接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供氧模块包括氧气储存罐和调控阀门,氧气储存罐与监测箱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调控阀门安装在氧气储存罐上。进一步的,所述二氧化碳调节装置内设置有医用钙石灰。进一步的,还包括雾化发生开关,雾化发生开关安装在雾化罐承载壳体上,雾化发生开关与雾化板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监测箱为透明箱体。进一步的,所述吸入室的入口端安装有密封盖。一种经呼吸道雾化递送给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开启供氧模块,供氧模块通过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向监测模块和雾化模块内输送氧气;步骤二:开启监测模块内的吹风机,提高监测箱与第二连接管内氧气流动速率,使氧气快速输送至雾化模块的吸入室内;步骤三:查看氧浓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的数值,监测箱内氧气浓度为21%,二氧化碳浓度在350~380ppm范围内;步骤四:将实验对象放入吸入室内,实验对象的口鼻部暴露在雾化罐内,吸入室末端使用密封盖对吸入室密封;步骤五:将全氟化碳纳米乳剂滴到雾化板上,打开雾化发生开关对雾化板上的药剂进行雾化;让实验鼠自由呼吸雾化的全氟化碳。进一步的,执行步骤五的同时,开启冷凝回收模块,冷凝回收模块开启后将雾化罐内上升的雾化气体冷凝成乳液状落在雾化板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经呼吸道雾化递送给药装置及方法直接由呼吸道给药至肺部病灶,进入肺部的探针剂量不会减少,小动物肺部成像效果较好且不会增加生物的毒性反应;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经呼吸道雾化递送给药装置及方法与现有的呼吸道插管术给药方式相比,不会对小动物的呼吸道造成损伤,提高小动物肺部分子成像探针给药递送的成功率;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经呼吸道雾化递送给药装置及方法与现有的雾化装置相比吸入室体积较小,有效避免动物皮毛沾染成像药物造成的伪影对肺部成像研究的干扰,适用于小动物的肺部成像,且本装置具有促进空气流动的装置保证吸入室内的药物供给效果,并通过监测箱可以实时监测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含量,保证吸入室内氧气供给充足,避免对小动物的生命造成危害,减少小动物的雾化给药时间,节省了小动物肺部分子成像的时间,提高小动物肺部成像实验的效率。4.本专利技术的冷凝回收模块可以回收多余未吸收的气雾剂,避免雾化剂的浪费,提高药剂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经呼吸道雾化递送给药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经呼吸道雾化递送给药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监测模块的剖视图;图4是监测模块的上层示意图;图5是雾化模块的剖视图;图6是一种经呼吸道雾化递送给药装置递送药物后使用1H/19F线圈在9.4T小动物磁共振上扫描的19F-MR图像;图7是一种经呼吸道雾化递送给药装置递送药物后使用1H/19F线圈在9.4T小动物磁共振上扫描的1H-MR图像;图中1-供氧模块,2-监测模块,3-冷凝回收模块,4-雾化模块,5-第一连接管,6-第二连接管,7-第三连接管,101-氧气储存罐,102-调控阀门,201-监测箱,202-氧浓度传感器,203-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204-隔板,205-二氧化碳调节装置,206-空气循环筒,207-吹风机,301-冷凝机,302-冷凝马达,401-雾化罐,402-吸入室,403-雾化发生开关,404-密封盖,405-雾化板,406-雾化罐承载壳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专利技术。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都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避免不必要的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经呼吸道雾化递送给药装置,包括供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呼吸道雾化递送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氧模块(1)、监测模块(2)和雾化模块(4),供氧模块(1)与监测模块(2)通过管路连接,监测模块(2)通过管路与雾化模块(4)连接;/n所述监测模块(2)包括监测箱(201)、氧浓度传感器(202)、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203)、隔板(204)、二氧化碳调节装置(205)、空气循环筒(206)和吹风机(207),监测箱(201)分别通过管路与供氧模块(1)和雾化模块(4)连接,氧浓度传感器(202)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203)的探测端安装在监测箱(201)内,隔板(204)安装在监测箱(201)内,空气循环筒(206)安装在隔板(204)上,空气循环筒(206)内安装有吹风机(207),隔板(204)上还安装有二氧化碳调节装置(205);/n所述雾化模块(4)包括雾化罐(401)、吸入室(402)和雾化罐承载壳体(406),监测箱(201)与雾化罐(401)通过管路连通,雾化罐(401)内安装有雾化板(405),雾化罐(401)安装在雾化罐承载壳体(406)上,吸入室(402)安装在雾化罐承载壳体(406)上并与雾化罐(401)内部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呼吸道雾化递送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氧模块(1)、监测模块(2)和雾化模块(4),供氧模块(1)与监测模块(2)通过管路连接,监测模块(2)通过管路与雾化模块(4)连接;
所述监测模块(2)包括监测箱(201)、氧浓度传感器(202)、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203)、隔板(204)、二氧化碳调节装置(205)、空气循环筒(206)和吹风机(207),监测箱(201)分别通过管路与供氧模块(1)和雾化模块(4)连接,氧浓度传感器(202)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203)的探测端安装在监测箱(201)内,隔板(204)安装在监测箱(201)内,空气循环筒(206)安装在隔板(204)上,空气循环筒(206)内安装有吹风机(207),隔板(204)上还安装有二氧化碳调节装置(205);
所述雾化模块(4)包括雾化罐(401)、吸入室(402)和雾化罐承载壳体(406),监测箱(201)与雾化罐(401)通过管路连通,雾化罐(401)内安装有雾化板(405),雾化罐(401)安装在雾化罐承载壳体(406)上,吸入室(402)安装在雾化罐承载壳体(406)上并与雾化罐(401)内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呼吸道雾化递送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模块(1)与监测模块(2)通过第一连接管(5)连接,监测模块(2)与雾化模块(4)通过第二连接管(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经呼吸道雾化递送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凝回收模块(3)和第三连接管(7),监测模块(2)与雾化模块(4)之间还连接有第三连接管(7),冷凝回收模块(3)包括冷凝机(301)和冷凝马达(302),冷凝机(301)安装在第三连接管(7)上,冷凝马达(302)分别与冷凝机(301)和第三连接管(7)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经呼吸道雾化递送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模块(1)包括氧气储存罐(101)和调控阀门(102),氧气储存罐(101)与监测箱(2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丽娜孙夕林姜颖平家奇王凯杨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