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汤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2482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汤锅,包括锅体和锅盖;锅体呈圆柱状且开口向上设置,锅体上端侧壁开设有若干滤水孔,锅体内侧壁顶部向内凸伸形成两个相对的卡扣部;锅盖包括锅盖本体以及自锅盖本体向下凸伸形成两个相对的凸伸部,两个凸伸部可从两个卡扣部之间穿过位于锅体内,凸伸部外侧壁呈弧形设置以与锅体内侧壁相贴;两个凸伸部相背离的外侧壁顶部向内凹陷形成两端开口设置的与卡扣部相适配的限位凹槽;锅盖可轴向旋转盖合于锅体上,具有滤汤位置和挡孔位置;锅盖位于挡孔位置,其中一凸伸部与滤水孔相对;锅盖位于滤汤位置,卡扣部位于限位凹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解决将汤锅内的食材一并倒出汤锅,使汤汁分离不彻底,造成食材的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汤锅
本技术涉及厨具
,尤其涉及一种汤锅。
技术介绍
汤锅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烹饪器具,汤锅相对于其他的烹饪器具具有更深的深度和溶剂,现有的汤锅一般如申请号为201220246192.0的中国专利公开的汤锅,包括锅体、锅体外围两侧对称设置的手柄和锅盖。但是,汤锅在使用过程中,当清炖完成或者更换汤汁时,需要将汤锅内的汤汁排出锅体,现有的汤锅的做法是直接将锅盖取下,将汤汁慢慢倾倒出来,但是这样的做法即使倒得很小心也难免会将汤锅内的食材一并倒出汤锅,使汤汁分离不彻底,造成食材的浪费,部分使用者将锅盖打开一条缝,将隔热垫放在锅盖上,双手按住手柄和锅盖进行倒汤汁,这种操作一旦不小心就会烫伤手。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汤锅,旨在解决将汤锅内的食材一并倒出汤锅,使汤汁分离不彻底,造成食材的浪费的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汤锅,包括:锅体,呈圆柱状且开口向上设置,所述锅体上端侧壁开设有若干滤水孔,所述锅体内侧壁顶部向内凸伸形成两个相对的卡扣部;以及,锅盖,包括锅盖本体以及自所述锅盖本体向下凸伸形成两个相对的凸伸部,两个所述凸伸部可从两个所述卡扣部之间穿过位于所述锅体内,所述凸伸部外侧壁呈弧形设置,以与所述锅体内侧壁相贴;两个所述凸伸部相背离的外侧壁顶部向内凹陷形成两端开口设置的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与所述卡扣部相适配;其中,所述锅盖可轴向旋转盖合于所述锅体上,具有滤汤位置和挡孔位置;所述锅盖位于挡孔位置时,其中一所述凸伸部与所述滤水孔相对;所述锅盖位于滤汤位置时,所述卡扣部位于所述限位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锅体和所述卡扣部顶部均设有一层防滑层。进一步地,所述防滑层的材质为硅胶。进一步地,所述凸伸部面向所述锅体内侧壁的侧面设有容纳凹槽,所述容纳凹槽内固定有弹性层。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层的材质为橡胶。进一步地,所述锅体上设有出汤嘴。进一步地,所述卡扣部对应的圆心角不小于90°。进一步地,所述锅体两侧外壁上对称设置有便于端握的锅耳。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将食材和水倒入到锅体中,将两个凸伸部与两个卡扣部之间的通道对准,将锅盖盖合于锅体上,通过旋转锅盖,使其中一凸伸部与滤水孔相对,然后开火进行烹饪。当煮完后需要过滤汤汁时,通过旋转锅盖,将锅盖由挡孔位置转动至滤汤位置,使卡扣部卡扣于限位凹槽内,即可握住锅体上的锅耳,将锅体略微倾斜后就能将锅体内的汤汁滤出。由于滤水孔设于锅体上,在过滤汤汁时,可以将锅盖取下,锅体内的食材也不会被倒出来,使汤汁分离彻底,不会造成食材的浪费。在只需要汤汁时,不用将锅盖取下,只要旋转锅盖,使锅盖位于滤汤位置,即可将汤汁倒出来,再旋转锅盖,使锅盖位于挡孔位置,可避免热量的散失而使食材变凉,操作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汤锅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汤锅(锅盖位于挡孔位置)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1中汤锅(锅盖位于滤汤位置)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4中B处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1中锅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锅体1、滤水孔11、卡扣部12、通道13、锅盖2、锅盖本体21、凸伸部22、限位凹槽22a、容纳凹槽22b、防滑层3、弹性层4、锅耳5。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请参见图1至图6,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汤锅,包括锅体1以及锅盖2。请参见图6,锅体1呈圆柱状且开口向上设置,所述锅体1上端侧壁开设有若干滤水孔11,所述锅体1内侧壁顶部向内凸伸形成两个相对的卡扣部12,两个卡扣部12之间形成通道13。请参见图2和图3,锅盖2包括锅盖本体21以及自所述锅盖本体21向下凸伸形成两个相对的凸伸部22,两个所述凸伸部22可从两个所述卡扣部12之间(通道13)穿过位于所述锅体1内,所述凸伸部22外侧壁呈弧形设置,以与所述锅体1内侧壁相贴;两个所述凸伸部22相背离的外侧壁顶部向内凹陷形成两端开口设置的限位凹槽22a,所述限位凹槽22a与所述卡扣部12相适配。其中,所述锅盖2可轴向旋转盖合于所述锅体1上,具有滤汤位置和挡孔位置;所述锅盖2位于挡孔位置时,其中一所述凸伸部22与所述滤水孔11相对(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锅盖2位于滤汤位置时,所述卡扣部12位于所述限位凹槽22a内(如图4和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将食材和水倒入到锅体1中,将两个凸伸部22与两个卡扣部12之间的通道13对准,将锅盖2盖合于锅体1上,通过旋转锅盖2,使其中一凸伸部22与滤水孔11相对,然后开火进行烹饪。当煮完后需要过滤汤汁时,通过旋转锅盖2,将锅盖2由挡孔位置转动至滤汤位置,使卡扣部12卡扣于限位凹槽22a内,即可握住锅体1上的锅耳5,将锅体1略微倾斜后就能将锅体1内的汤汁滤出。由于滤水孔11设于锅体1上,在过滤汤汁时,可以将锅盖2取下,锅体1内的食材也不会被倒出来,使汤汁分离彻底,不会造成食材的浪费。在只需要汤汁时,不用将锅盖2取下,只要旋转锅盖2,使锅盖2位于滤汤位置,即可将汤汁倒出来,再旋转锅盖2,使锅盖2位于挡孔位置,可避免热量的散失而使食材变凉,操作简单。为了防止汤汁沿着锅体1外侧壁留下去,所述锅体1上设有出汤嘴(图中未示出),出汤嘴可类似于热水壶的壶嘴。进一步地,请参见图5,所述锅体1和所述卡扣部12顶部均设有一层防滑层3,具体的,所述防滑层3的材质为硅胶,可以增大锅体1与锅盖2之间的摩擦力,将锅盖2旋转至滤汤位置,将锅体1略微倾斜将汤汁倒出的过程中,可避免锅盖2旋转至挡孔位置而挡住滤水孔11,对倒出汤汁造成影响。进一步地,请参见图3,所述凸伸部22面向所述锅体1内侧壁的侧面设有容纳凹槽22b,所述容纳凹槽22b内固定有弹性层4,当凸伸部22与滤水孔11相对时,弹性层4处于压缩状态,弹性层4与滤水孔11相抵接,可增强滤水孔11的密封性,减少汤汁热量的散失。弹性层4设于容纳凹槽22b内,可防止汤汁与弹性层4接触。具体的,所述弹性层4的材质为橡胶。进一步地,所述锅体1两侧外壁上对称设置有便于端握的锅耳5,便于手部握持,将锅体1倾斜倒出汤汁。一般地,将锅盖2转动至凸伸部22与卡扣部12的中部相对的位置时,锅盖2从滤水位置转动至挡孔位置的角度最大,锅盖2从滤汤位置旋转至挡孔位置而挡住滤水孔11,对倒出汤汁造成影响的机率越小,所述卡扣部12对应的圆心角不小于90°,可增大锅盖2从滤水位置转动至挡孔位置的角度,进一步的可避免锅盖2旋转至挡孔位置而挡住滤水孔11,对倒出汤汁造成影响。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汤锅,其特征在于,包括:/n锅体,呈圆柱状且开口向上设置,所述锅体上端侧壁开设有若干滤水孔,所述锅体内侧壁顶部向内凸伸形成两个相对的卡扣部;以及,/n锅盖,包括锅盖本体以及自所述锅盖本体向下凸伸形成两个相对的凸伸部,两个所述凸伸部可从两个所述卡扣部之间穿过位于所述锅体内,所述凸伸部外侧壁呈弧形设置,以与所述锅体内侧壁相贴;两个所述凸伸部相背离的外侧壁顶部向内凹陷形成两端开口设置的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与所述卡扣部相适配;/n其中,所述锅盖可轴向旋转盖合于所述锅体上,具有滤汤位置和挡孔位置;所述锅盖位于挡孔位置时,其中一所述凸伸部与所述滤水孔相对;所述锅盖位于滤汤位置时,所述卡扣部位于所述限位凹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汤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呈圆柱状且开口向上设置,所述锅体上端侧壁开设有若干滤水孔,所述锅体内侧壁顶部向内凸伸形成两个相对的卡扣部;以及,
锅盖,包括锅盖本体以及自所述锅盖本体向下凸伸形成两个相对的凸伸部,两个所述凸伸部可从两个所述卡扣部之间穿过位于所述锅体内,所述凸伸部外侧壁呈弧形设置,以与所述锅体内侧壁相贴;两个所述凸伸部相背离的外侧壁顶部向内凹陷形成两端开口设置的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与所述卡扣部相适配;
其中,所述锅盖可轴向旋转盖合于所述锅体上,具有滤汤位置和挡孔位置;所述锅盖位于挡孔位置时,其中一所述凸伸部与所述滤水孔相对;所述锅盖位于滤汤位置时,所述卡扣部位于所述限位凹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合林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荣太炊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