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型无纺布手术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2341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型无纺布手术衣,包括手术衣主体、衣臂、颈槽、第三松紧带和通气区,所述手术衣主体顶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颈槽,且手术衣主体顶部的两外侧壁上皆设置有衣臂,并且手术衣主体底端的边缘位置处缝制有第三松紧带,所述手术衣主体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通气区,且通气区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纳米级银离子抗菌面料,并且纳米级银离子抗菌面料一侧的通气区内部设置有纯棉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达到了便于穿戴的目的,进而提高了手术衣使用时的便捷性,还便于对血液等液体污渍进行隔绝处理,进而避免了手术衣使用时血液等污渍接触人体肌肤的现象,而且确保了手术衣使用时人体的健康状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型无纺布手术衣
本技术涉及手术用工具
,具体为一种抗菌型无纺布手术衣。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医护人员在进入手术室的时候都需要换上手术衣,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手术室的洁净,防止污物进入手术室,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带有病菌的血液或组织液溅到医护人员的身上,病人的血液与体液往往可能携带HBV、HCV和HIV等各种病原体。现今市场上的此类手术衣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1)现有的此类手术衣不便于进行穿戴处理,导致其使用时有所不便,还需加以改善;(2)现有的此类手术衣的防水性能一般,导致血液等液体污渍易接触至皮肤,时常困扰着人们;(3)现有的此类手术衣的透气性能一般,导致其易滋生大量的细菌,进而影响人体的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型无纺布手术衣,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手术衣不便于进行穿戴处理、防水性能一般以及透气性能一般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菌型无纺布手术衣,包括手术衣主体、衣臂、颈槽、第三松紧带和通气区,所述手术衣主体顶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颈槽,且手术衣主体顶部的两外侧壁上皆设置有衣臂,并且手术衣主体底端的边缘位置处缝制有第三松紧带,所述手术衣主体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通气区,且通气区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纳米级银离子抗菌面料,并且纳米级银离子抗菌面料一侧的通气区内部设置有纯棉布。优选的,所述手术衣主体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无纺布基片,且无纺布基片一侧的手术衣主体内部设置有聚乙丙纶复合防水布料,提高了手术衣的防水性能。优选的,所述颈槽顶端的边缘位置处缝制有第二松紧带,衣臂远离手术衣主体的一端缝制有第一松紧带,以便于手术衣进行穿戴处理。优选的,所述通气区表面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栓带,且第一栓带一侧的通气区表面安装有第二栓带,第二栓带与第一栓带相互配合,以便于手术衣进行穿戴处理。优选的,所述无纺布基片远离聚乙丙纶复合防水布料一侧的手术衣主体内部设置有PTFE膜,且PTFE膜的厚度与聚乙丙纶复合防水布料的厚度相等,进一步提高了手术衣的防水性能。优选的,所述纳米级银离子抗菌面料远离纯棉布一侧的通气区内部设置有蚕丝纤维布,且蚕丝纤维布的厚度与纯棉布的厚度相等,提高了手术衣的透气性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抗菌型无纺布手术衣不仅提高了手术衣使用时的便捷性,避免了手术衣使用时血液等污渍接触人体肌肤的现象,而且确保了手术衣使用时人体的健康状况;(1)通过设置有第一松紧带、第二松紧带、第三松紧带、第一栓带以及第二栓带,通过第一松紧带、第二松紧带以及第三松紧带皆具有良好的收缩作用,使其对人体的腕部、颈部以及腰部进行收紧处理,再而将第一栓带的一端与第二栓带的一端相互缠绕并系住,即可将手术衣主体稳固穿戴于人体上半身,以达到便于穿戴的目的,从而提高了手术衣使用时的便捷性;(2)通过设置有聚乙丙纶复合防水布料、无纺布基片以及PTFE膜,通过将聚乙丙纶复合防水布料与PTFE膜设置于无纺布基片两侧的外壁上,进而使其形成手术衣主体,因聚乙丙纶复合防水布料与PTFE膜皆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使得手术衣主体的防水性能得到提升,进而可对血液等液体污渍进行隔绝处理,同时可抑制细菌的滋生,从而避免了手术衣使用时血液等污渍接触人体肌肤的现象;(3)通过设置有纯棉布、纳米级银离子抗菌面料以及蚕丝纤维布,通过将纯棉布与蚕丝纤维布设置于纳米级银离子抗菌面料两侧的外壁上,进而使其形成通气区,因纯棉布与蚕丝纤维布皆具有良好的通气性能,且纳米级银离子抗菌面料具有良好的抑菌性能,以减少手术衣滋生大量细菌的现象发生,从而确保了手术衣使用时人体的健康状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手术衣主体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通气区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手术衣主体;2、第一松紧带;3、衣臂;4、第二松紧带;5、颈槽;6、第一栓带;7、第三松紧带;8、第二栓带;9、通气区;10、聚乙丙纶复合防水布料;11、无纺布基片;12、PTFE膜;13、纯棉布;14、纳米级银离子抗菌面料;15、蚕丝纤维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抗菌型无纺布手术衣,包括手术衣主体1、衣臂3、颈槽5、第三松紧带7和通气区9,手术衣主体1顶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颈槽5,手术衣主体1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无纺布基片11,且无纺布基片11一侧的手术衣主体1内部设置有聚乙丙纶复合防水布料10,提高了手术衣的防水性能;无纺布基片11远离聚乙丙纶复合防水布料10一侧的手术衣主体1内部设置有PTFE膜12,且PTFE膜12的厚度与聚乙丙纶复合防水布料10的厚度相等,进一步提高了手术衣的防水性能;颈槽5顶端的边缘位置处缝制有第二松紧带4,衣臂3远离手术衣主体1的一端缝制有第一松紧带2,以便于手术衣进行穿戴处理;且手术衣主体1顶部的两外侧壁上皆设置有衣臂3,并且手术衣主体1底端的边缘位置处缝制有第三松紧带7,手术衣主体1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通气区9,通气区9表面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栓带6,且第一栓带6一侧的通气区9表面安装有第二栓带8,第二栓带8与第一栓带6相互配合,以便于手术衣进行穿戴处理;且通气区9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纳米级银离子抗菌面料14,纳米级银离子抗菌面料14远离纯棉布13一侧的通气区9内部设置有蚕丝纤维布15,且蚕丝纤维布15的厚度与纯棉布13的厚度相等,提高了手术衣的透气性能;并且纳米级银离子抗菌面料14一侧的通气区9内部设置有纯棉布13。工作原理:当手术衣使用时,首先通过第一松紧带2、第二松紧带4以及第三松紧带7皆具有良好的收缩作用,使其对人体的腕部、颈部以及腰部进行收紧处理,再而将第一栓带6的一端与第二栓带8的一端相互缠绕并系住,即可将手术衣主体1稳固穿戴于人体上半身,以达到便于穿戴的目的,提高了手术衣使用时的便捷性,之后通过将聚乙丙纶复合防水布料10与PTFE膜12设置于无纺布基片11两侧的外壁上,进而使其形成手术衣主体1,因聚乙丙纶复合防水布料10与PTFE膜12皆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使得手术衣主体1的防水性能得到提升,进而可对血液等液体污渍进行隔绝处理,避免了手术衣使用时血液等污渍接触人体肌肤的现象,最后通过将纯棉布13与蚕丝纤维布15设置于纳米级银离子抗菌面料14两侧的外壁上,进而使其形成通气区9,因纯棉布13与蚕丝纤维布15皆具有良好的通气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型无纺布手术衣,包括手术衣主体(1)、衣臂(3)、颈槽(5)、第三松紧带(7)和通气区(9),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术衣主体(1)顶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颈槽(5),且手术衣主体(1)顶部的两外侧壁上皆设置有衣臂(3),并且手术衣主体(1)底端的边缘位置处缝制有第三松紧带(7),所述手术衣主体(1)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通气区(9),且通气区(9)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纳米级银离子抗菌面料(14),并且纳米级银离子抗菌面料(14)一侧的通气区(9)内部设置有纯棉布(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型无纺布手术衣,包括手术衣主体(1)、衣臂(3)、颈槽(5)、第三松紧带(7)和通气区(9),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术衣主体(1)顶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颈槽(5),且手术衣主体(1)顶部的两外侧壁上皆设置有衣臂(3),并且手术衣主体(1)底端的边缘位置处缝制有第三松紧带(7),所述手术衣主体(1)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通气区(9),且通气区(9)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纳米级银离子抗菌面料(14),并且纳米级银离子抗菌面料(14)一侧的通气区(9)内部设置有纯棉布(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型无纺布手术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术衣主体(1)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无纺布基片(11),且无纺布基片(11)一侧的手术衣主体(1)内部设置有聚乙丙纶复合防水布料(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型无纺布手术衣,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槽(5)顶端的边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涛张敏李妍李聪
申请(专利权)人:亿信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