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条码符号的生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42299 阅读:6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维条码符号的生成方法,包括:按照设定的规则将信息编码为数据编码;按照选定的纠错等级和纠错模式,并根据数据编码生成对应的纠错编码;按照设定的参数计算二维条码符号尺寸参数,并生成功能信息;生成寻像图形;根据二维条码符号尺寸参数描述的矩形区域,将所述寻像图形设置在所述矩形区域顶角位置;将功能信息转换为功能信息符号模块,并设置到所述矩形区域;以及将所述数据编码和纠错编码编码构成的编码流依次转换为对应的符号模块,并设置在位于寻像图形和功能信息符号模块之外的矩形区域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矩阵式二维条码符号的生成方法不适用汉信码生成的问题。使得汉信码的生成得以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条码符号的生成方法,特别是一种具有码图定位点和辅助校正图形设置的,属于自动识别

技术介绍
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容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身的新兴技术。人们日常见到的印刷在商品包装上的条码,是普通的一维条码。作为一项自动识别技术,一维条码自本世纪70年代初期问世以来,由于其识读快速、准确、可靠、制作成本低等优点,很快受到了人们的青睐,被广泛应用在商业、图书管理、仓储、邮电、交通和工业控制等领域。一维条码只是在一个方向(一般是水平方向)表达信息,其一定的高度通常是为了便于阅读器的对准,同时也为了防止因印刷质量不好或条码符号损坏给识读造成困难。一维条码的应用可以提高信息录入的速度,减少差错率,但是一维条码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数据容量较小,多数一维条码所能表示的字符集不过是10个数字,26个英文字母及一些特殊字符。条码字符集最大的Code 128条码,所能表示的字符个数也不过是128个ASCII符;条码符号的尺寸相对较大,即空间利用率较低;条码遭到损坏后便不能阅读等等。由于受信息容量的限制,一维条码仅仅能用于对“物品”进行标识,而不能对“物品”进行描述。故一维条码的使用,不得不依赖数据库的存在。在没有数据库和不便联网的地方,一维条码的使用会受到较大的限制,有时甚至变得毫无意义。另外,要用一维条码表示汉字的场合,就显得十分不方便,且效率很低。二维条码在正是为了解一维条码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产生的。因为它具有高密度、高可靠性等特点,所以可以用它存储和表示数据文件(包括汉字文件)、图像文件等。二维条码可以分为层排式二维条码和矩阵式二维条码。层排式二维条码形态上是由多行短截的一维条码层排而成,矩阵式二维条码以矩阵的形式组成,在矩阵相应元素位置上用点的出现表示二进制″1″,空的出现表示二进制″0″,由点的排列组合确定了代码表示的含义。具有代表性的层排式二维条码包括PDF417、Code 49、Code 16K等。有代表性的矩阵式二维条码包括Code one、Aztec、Date Matrix、QR码等。二维条码可以使用激光或CCD阅读器识读。层排式二维条码中包含附加的格式信息,信息容量最大可以达到1000个字节左右,例如PDF417码可用来为运输/收货标签的信息编码,它作为ANSI MH10.8标准的一部分为″纸上EDI″的送货标签内容编码,这种编码方法被许多的工业组织和机构采用。但是,层排式二维条码符号存储信息的能力最大也只有1000个字节,如果采用较高的纠错等级,层排式二维条码存储有效数据的能力会进一步下降。矩阵式二维条码与层排式二维条码相比,具有更高的信息密度(如DataMatrix、Maxicode、Aztec、QR码),可以作为包装箱的信息表达符号,在电子半导体工业中,将DataMatrix或QR码用于标识小型的零部件。矩阵式二维条码只能被二维的CCD图像式阅读器识读,并能以全向的方式扫描。由于二维条码能够编码存储的信息量较大,因此能够将任何语言(包括汉字)和二进制信息(如签字、照片)进行编码,并可以由用户选择的不同程度的纠错级别,以在符号残损的情况下恢复所有信息。现有的矩阵式二维条码符号,例如QR码,参见图1,由于其所具有的寻像图形、校正图形都由不同颜色正方形相互交替重叠构成。在对QR码进行识读和定位时,要求所有的寻像图形都必须存在,或者在只有一部分寻像图形存在的情况下,必须有一定数量和固定位置的校正图形存在;否则就不能对其进行定位,进而影响对QR码中存储的信息进行还原。在此情况下,就需要较多地使用寻像图形和校正图形,使得矩阵式二维条码符号的用于存储有效数据的面积相应减少,或者在要存储较多的数据,就不得不扩大符号的面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申请人研究并开发出一种新的矩阵式二维条码,该种二维条码符号的寻像图形及其分布结构本身具有确定的定位信息,其校正图形具有定位及方向指示功能,因此,这种新的矩阵式二维条码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寻像图形和校正图形的数量,使得条码符号更加紧凑,可以在有限的符号面积中尽可能地容纳更多的有效数据。参见图2,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汉信码符号由设置在一个矩形区域四角处的寻像图形1、功能信息图形5以及校正图形2、辅助校正图形3、数据编码和纠错编码4构成的符号模块所构成。容纳信息量较小的汉信码符号中不设置校正图形2和辅助校正图形3。但是,由于汉信码与传统的矩阵式二维条码符号在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别。汉信码的不同的结构设定需要较多的设置参数,因此,在生成汉信码符号时,传统矩阵式就不适用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的汉信码,基于编码信息的码字生成汉信码符号。本专利技术包括生成寻像图形,同时生成所述寻像图形的定位参数的步骤;根据编码数据和纠错数据的码字生成相应信息符号的步骤;以及,将寻像图形和信息符号进行组合,生成汉信码符号的步骤。根据汉信码对编码信息进行分块处理的要求,本专利技术在将寻像图形和信息符号进行组合时,还进一步组合校正图形;或者,在将寻像图形和信息符号进行组合之前,进一步生成校正图形,然后将寻像图形、校正图形和信息符号进行组合生成汉信码符号。本专利技术在生成寻像图形的同时,进一步生成对应的定位参数,然后与生成的信息符号进行组合,生成所述的汉信码,解决了传统矩阵式不适用汉信码生成的问题。使得汉信码的生成得以实现。以下结合具体的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QR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汉信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汉信码一种寻像图形的示意图;图4为汉信码另一寻像图形的示意图;图5为一完整汉信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2,本专利技术生成二维条码符号的过程包括按照设定的规则将信息编码为数据编码的步骤;具体是对输入的信息流或数据流进行分析以确定所述信息中被编码字符的类型。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提高对数据编码的效率;例如通常输入的信息流会包括ASCII文本字符、数字和二进制数据等,如果将这些信息不加分析地进行编码,则有可能使被编码出来的信息占用较大的存储空间,从而降低编码的效率。而如果将信息流中的被编码数据进行分类,则由于通常每一分类中的数据存在着某种共同的特点,而可以在编码时对其具有共性的信息进行描述,而对于其中各个具体的信息采用较小的数据量进行描述,则可以大幅度地压缩被编码的信息。以上述数字字符的编码为例,字符“0”-“9”在计算机中用十六进制表示为“60”-“6A”。如果采用不进行分析的编码方式,编码字符“0”-“9”则需要10×8=80位二进制位。如果对其进行分析后进行编码,则可以大大压缩这个编码结果。假设对于数字字符“0”-“9”所组成的数字串,采用10位二进制数表示3位十进制数的方式编码,则如“84613168549316542”这样的数字串可以分为846、131、685、493、165和42这6个十进制数字。这6个十进制数分别用10位的二进制表示,则上述的数字串只需要60位二进制串就可以表示。显然,编码的效率得到了提高。如果数字串越长,则编码的效率越高。对于文本字符以及汉字字符的编码,既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采用类似于QR码中的编码方式进行编码。由于被编码的信息流中通常会由多种类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维条码符号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设定的规则将信息编码为数据编码的步骤;按照选定的纠错等级和纠错模式,并根据数据编码生成对应的纠错编码的步骤;按照设定参数计算二维条码符号尺寸参数,并生成功能信息的步骤 ;生成寻像图形的步骤;所述寻像图形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奇数个矩形重叠构成,该三个或三个以上奇数个矩形中具有奇数个浅色矩形和偶数个深色矩形,或者具有奇数个深色矩形和偶数个浅色矩形,其对应边长之比相等;该三个或三个以上奇数个矩形以一相同顶点 由深色矩形和浅色矩形相互交互重叠,或者由浅色矩形和深色矩形或由深色矩形和浅色矩形相互交互重叠;根据二维条码符号尺寸参数描述的矩形区域,将所述寻像图形设置在所述矩形区域顶角位置的步骤;将功能信息转换为功能信息符号模块,并设置到 所述矩形区域的步骤;将所述数据编码和纠错编码构成的编码流依次转换为对应的符号模块,并自所述矩形区域的一个顶角处起沿一个方向依次设置在位于寻像图形和功能信息符号模块之外的矩形区域内的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成海罗秋科黄燕滨王毅张铎王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