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鱼塘底部增氧消毒的改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422600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鱼塘底部增氧消毒的改底系统,包括:鱼塘本体、布水器、进水管、过滤阀、回水管、微纳米气泡装置和投饵机,所述投饵机设置在所述鱼塘本体的水面上,所述投饵机抛洒饵料覆盖部分所述鱼塘本体的池底形成吃食区,所述布水器设置在所述吃食区,所述微纳米气泡装置设置在所述鱼塘本体的水面上,所述过滤阀设置在所述鱼塘本体的水面下,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布水器和所述微纳米气泡装置,所述回水管连接所述过滤阀和所述微纳米气泡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布水器向吃食区通入微纳米气泡水,通过微纳米气泡水提高鱼塘水体溶氧,降低鱼塘水产养殖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鱼塘底部增氧消毒的改底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具体是涉及一种对鱼塘底部增氧消毒的改底系统。
技术介绍
在鱼塘水产养殖过程中,会有20%左右的饲料会通过粪便的方式排泄出来,就是说每投喂1000kg的饲料会产生200kg的粪便,会沉于池底,造成池底有机废物淤积,加上池底的缺氧甚至厌氧状态,会滋生大量的有害病菌,当前养殖户都能认识底部缺氧(厌氧)环境对水产养殖带来的危害,于是众多养殖户将过氧化物类药物撒入池底,缓释分子氧来改善底部淤泥中氧的含量。使用过氧化物药品,一是生产这些药品会有大量的污染产生,二是这些药品本身也会带来新的污染,比如大量使用的单过硫酸氢钾,硫化物的污染就不可避免,三是成本比较高,不可持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鱼塘底部增氧消毒的改底系统,以提高鱼塘水体溶氧,降低鱼塘水产养殖成本。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对鱼塘底部增氧消毒的改底系统,包括:鱼塘本体、布水器、进水管、过滤阀、回水管、微纳米气泡装置和投饵机,所述投饵机设置在所述鱼塘本体的水面上,所述投饵机抛洒饵料覆盖部分所述鱼塘本体的池底形成吃食区,所述布水器设置在所述吃食区,所述微纳米气泡装置设置在所述鱼塘本体的水面上,所述过滤阀设置在所述鱼塘本体的水面下,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布水器和所述微纳米气泡装置,所述回水管连接所述过滤阀和所述微纳米气泡装置。可选的,所述布水器包括呈网格状分布在所述吃食区的布水管道,所述布水管道上设置有出水孔。可选的,所述投饵机设置在所述鱼塘本体的岸边,或者通过浮船设置在所述鱼塘本体的水面上。可选的,所述微纳米气泡装置设置在所述鱼塘本体的岸边,或者通过浮船设置在所述鱼塘本体的水面上。可选的,所述微纳米气泡装置包括:水泵和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所述水泵和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连接,所述过滤阀通过所述回水管连接所述水泵,所述布水器通过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可选的,所述微纳米气泡装置还包括:空气过滤器,所述空气过滤器和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连接。可选的,所述微纳米气泡装置还包括:制氧机和气源控制单元,所述制氧机与所述空气过滤器连接,所述制氧机和所述空气过滤器分别通过所述气源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可选的,所述微纳米气泡装置还包括:臭氧发生器,所述空气过滤器、制氧机和臭氧发生器依次连接,所述空气过滤器、制氧机和臭氧发生器分别通过所述气源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可选的,所述微纳米气泡装置还包括:水泵进气装置,所述水泵进气装置与所述气源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水泵进气装置通过所述水泵与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连接。在本技术提供的对鱼塘底部增氧消毒的改底系统中,布水器设置在吃食区,微纳米气泡装置与布水器连接,通过布水器向吃食区通入微纳米气泡水,通过微纳米气泡水提高鱼塘水体溶氧,降低鱼塘水产养殖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对鱼塘底部增氧消毒的改底系统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微纳米气泡装置示意图。其中:1-鱼塘本体,101-吃食区,2-布水器,3-进水管,4-过滤阀,5-回水管,6-微纳米气泡装置,61-空气过滤器,62-制氧机,63-臭氧发生器,64-气源控制单元,65-水泵进气装置,66-水泵,67-微纳米气泡发生器,7-投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对鱼塘底部增氧消毒的改底系统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微纳米气泡装置示意图,参见图1-图2所示,所述对鱼塘底部增氧消毒的改底系统包括:鱼塘本体1、布水器2、进水管3、过滤阀4、回水管5、微纳米气泡装置6和投饵机7,所述投饵机7设置在所述鱼塘本体1的水面上,所述投饵机7抛洒饵料覆盖部分所述鱼塘本体1的池底形成吃食区101,所述布水器2设置在所述吃食区101,所述微纳米气泡装置6设置在所述鱼塘本体1的水面上,所述过滤阀4设置在所述鱼塘本体1的水面下,所述进水管3连接所述布水器2和所述微纳米气泡装置6,所述回水管5连接所述过滤阀4和所述微纳米气泡装置6。所述过滤阀4用于拦截水中杂质,防止杂质通过回水管5吸入微纳米气泡装置6。由于鱼饲料投喂采取“四定原则”,其中的定点原则,就会在池塘形成一个吃食区101,大量的粪便会排在吃食区,因此吃食区101底部环境对整个鱼塘而言显得尤其重要。本技术通过将布水器设置在吃食区101,微纳米气泡装置6与布水器2连接,通过布水器2向吃食区101通入微纳米气泡水,通过微纳米气泡水提高鱼塘水体溶氧,而不需要投加过氧化物类药物增加溶氧,降低鱼塘水产养殖成本。参见图1-图2所示,所述布水器2包括呈网格状分布在所述吃食区101的布水管道,所述布水管道上设置有出水孔。布水管道优选塑料管来制作,布水管道上面均分布有若干个小孔,小孔直径0.5-2mm,优选1.5mm。布水管道之间相互连通,再通过进水管3连通微纳米气泡装置6,微纳米气泡装置6产生的微纳米气泡水通过布水管道上的小孔分散到吃食区101,从而会改善底部的氧环境,以及这片水域的溶氧。微纳米气泡水为微纳米气泡和水的混合物,微纳米气泡是尺寸为部份微米大小和部份纳米大小的气泡,底部环境的改善能抑制有害菌的滋生,减少病害。同时增加吃食区这边水域的溶氧,鱼集中进食时,溶氧更加充足,生长更加健康。参见图1-图2所示,所述投饵机7设置在所述鱼塘本体1的岸边,或者通过浮船设置在所述鱼塘本体1的水面上。所述微纳米气泡装置6设置在所述鱼塘本体1的岸边,或者通过浮船设置在所述鱼塘本体1的水面上。参见图1-图2所示,所述微纳米气泡装置6包括:水泵66和微纳米气泡发生器67,所述水泵66和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67连接,所述过滤阀4通过所述回水管5连接所述水泵66,所述布水器2通过所述进水管3连接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67。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67包括一个进气口,水泵66从鱼塘抽水,空气和水混合通过微纳米气泡发生器67混合产生微纳米气泡水。所述微纳米气泡装置还包括:空气过滤器61,所述空气过滤器61和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67的进气口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微纳米气泡装置6还包括:制氧机62和气源控制单元64,所述制氧机62与所述空气过滤器61连接,所述制氧机62和所述空气过滤器61分别通过所述气源控制单元64连接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67。所述微纳米气泡装置6还包括:臭氧发生器63,所述空气过滤器61、制氧机62和臭氧发生器63依次连接,所述空气过滤器61、制氧机62和臭氧发生器63分别通过所述气源控制单元64连接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鱼塘底部增氧消毒的改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鱼塘本体、布水器、进水管、过滤阀、回水管、微纳米气泡装置和投饵机,所述投饵机设置在所述鱼塘本体的水面上,所述投饵机抛洒饵料覆盖部分所述鱼塘本体的池底形成吃食区,所述布水器设置在所述吃食区,所述微纳米气泡装置设置在所述鱼塘本体的水面上,所述过滤阀设置在所述鱼塘本体的水面下,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布水器和所述微纳米气泡装置,所述回水管连接所述过滤阀和所述微纳米气泡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鱼塘底部增氧消毒的改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鱼塘本体、布水器、进水管、过滤阀、回水管、微纳米气泡装置和投饵机,所述投饵机设置在所述鱼塘本体的水面上,所述投饵机抛洒饵料覆盖部分所述鱼塘本体的池底形成吃食区,所述布水器设置在所述吃食区,所述微纳米气泡装置设置在所述鱼塘本体的水面上,所述过滤阀设置在所述鱼塘本体的水面下,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布水器和所述微纳米气泡装置,所述回水管连接所述过滤阀和所述微纳米气泡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鱼塘底部增氧消毒的改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器包括呈网格状分布在所述吃食区的布水管道,所述布水管道上设置有出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鱼塘底部增氧消毒的改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饵机设置在所述鱼塘本体的岸边,或者通过浮船设置在所述鱼塘本体的水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鱼塘底部增氧消毒的改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米气泡装置设置在所述鱼塘本体的岸边,或者通过浮船设置在所述鱼塘本体的水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鱼塘底部增氧消毒的改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米气泡装置包括: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畅蒋明健高雅英卢生华傅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鑫乡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