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药收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2174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山药收获装置,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包括机架,减速机构,挖掘机构和输送机构,机架为立体五点悬挂机构,减速箱内部为圆锥齿轮传动。所述挖掘机构包括旋转摆臂、螺旋排土轴和链轮系,旋转摆臂为对称设置的直角板材结构,直角处内侧设有螺旋排土轴轴孔,上部垂直端内侧设有摆臂短轴,外侧设有长方形通孔,下部水平端分别与挖掘主轴的两端内侧固定,螺旋排土轴两端的内侧通过轴承和法兰与旋转摆臂固定;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支架、输送液压缸和链轮系,输送支架为长条状板材结构,对称设置,其上端设有输送从动轴轴孔,五点悬挂机构挂接在大型农用拖拉机上,由拖拉机控制五点悬挂机构的升降进而控制整个山药收获装置的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药收获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技术介绍
山药是柱状直生的深根类植物,垂直生长在土壤深处,其长短深浅各不相同且脆性较大,在挖掘山药时,很容易折断或刮伤山药的根茎。因此,为了避免在挖掘过程中损坏山药,大多采用人工收获的方法,即先由人工将山药两侧的土壤挖出,再慢慢取出山药。这种收获方式不但工作效率低,而且劳动强度极大,费时费力,造成山药的采收成本较高从而使得山药的市场价格较高,且不能保证山药的质量。山药生长在垄上,根茎部分生长在地下长达一米,一个人一天只能挖百十多米,一亩地一个人要挖十天左右,人工挖掘效率非常低。随着社会需求量日益增长,种植规模也逐步扩大。但山药种植及收获的全程机械化程度依然很低,尤其是其收获作业仍以人工为主,现有的少数山药收获机械也存在机械结构复杂、功能不完善、能耗高、作业效率低、适应性差等诸多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山药收获装置,它能有效地解决收获山药棍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山药收获装置,包括机架,减速机构,挖掘机构和输送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药收获装置,包括机架,减速机构,挖掘机构和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底部的两根平行设置的支撑杆(7),两支撑杆(7)之间通过横担(8)固定,支撑杆(7)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侧板(4)、右侧板(5)内侧的下部固定,中部设有减速箱(13),通过螺栓与横担(8)固定;减速箱(13)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与支撑杆(7)固定的支架座(3),支架座(3)的支臂为双“L”形结构,其长支臂和短支臂均设有通孔,长支臂与底板长轴轴线两侧垂直固定;上连接架(1)为对称设置的双折结构,两支上连接架(1)的下端分别与减速箱(13)左、右的支架座(3)的短支臂通过螺栓固定,两支上连接架(1)的上端合二为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药收获装置,包括机架,减速机构,挖掘机构和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底部的两根平行设置的支撑杆(7),两支撑杆(7)之间通过横担(8)固定,支撑杆(7)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侧板(4)、右侧板(5)内侧的下部固定,中部设有减速箱(13),通过螺栓与横担(8)固定;减速箱(13)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与支撑杆(7)固定的支架座(3),支架座(3)的支臂为双“L”形结构,其长支臂和短支臂均设有通孔,长支臂与底板长轴轴线两侧垂直固定;上连接架(1)为对称设置的双折结构,两支上连接架(1)的下端分别与减速箱(13)左、右的支架座(3)的短支臂通过螺栓固定,两支上连接架(1)的上端合二为一,且位于两支侧架(2)的上端之间并通过螺栓固定,两支侧架(2)的下端分别与减速箱(13)左、右的支架座(3)的长支臂通过螺栓固定;左侧板(4)、右侧板(5)内侧的上部均设有侧板短轴(6),左侧板(4)的中线两侧分别设有动力输出轴轴孔(70)和挖掘主轴轴孔(69),右侧板(5)设有挖掘主轴轴孔(69);动力输出轴(17)通过轴承和法兰与左侧板(4)的动力输出轴轴孔(70)固定;
所述挖掘机构包括旋转摆臂(22)、螺旋排土轴(20)和链轮系,旋转摆臂(22)为对称设置的直角板材结构,直角处内侧设有螺旋排土轴轴孔(77),上部垂直端内侧设有摆臂短轴(34),外侧设有长方形通孔(68),下部水平端分别与挖掘主轴(19)的两端内侧固定,螺旋排土轴(20)两端的内侧通过轴承和法兰与旋转摆臂(22)固定;提升液压缸(37)为左右对称设置,其活塞杆端与侧板短轴(6)铰接,缸体尾端分别与旋转摆臂(22)上端的摆臂短轴(34)铰接;螺旋排土轴(20)的左端设有第四链轮(32),第二链条(65)与第三链轮(30)和第四链轮(32)配合成链环;旋向相反的两支螺旋叶片(33)分别固定在螺旋排土轴(20)两侧;挖掘主轴(19)的左端设有第三链轮(30),其内侧同轴设有第二链轮(31),第一链条(63)与第一链轮(18)和第二链轮(31)配合成链环;挖掘主轴(19)的中部设有左右对称的两个第五链轮(25);挖掘支架(23)为长条结构,其横截面为矩形,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旋转摆臂(22)垂直端外侧的长方形通孔(68)固定;挖掘链支撑架(24)为对称设置的工字形材结构,其上端设有与挖掘支架(23)横截面配合的凹槽,下端设有挖掘从动轴(21)的轴孔,挖掘链支撑架(24)上端的凹槽通过螺栓和压板与挖掘支架(23)固定,挖掘链支撑架(24)中部内侧设有挖掘短轴(36);张紧座(58)为对称设置的“L”形结构,其水平端为底板,端部设有缺口,垂直端为双耳支座,底板的一侧紧靠挖掘链支撑架(24)并与挖掘支架(23)固定;张紧摆臂(57)为对称设置的板材结构,其前端呈菱形,菱形中心设有张紧轴轴孔(75),长轴两端设有螺栓孔,其后端为双耳支座,中部为50°弯角,弯角中线设有张紧摆臂通孔(76),该通孔与张紧座(58)垂直端的双耳支座通过螺栓固定,张紧弹簧(59)两端设有挂钩,一端与张紧座(58)水平端缺口内的短圆柱相挂,另一端与张紧摆臂(57)后端双耳支座内的短圆柱相挂;张紧轴承座(60)底部亦为菱形,其通过螺栓与张紧摆臂(57)菱形两端的螺栓孔固定,张紧轴(29)的两侧通过轴承分别与张紧轴承座(60)固定;挖掘张紧链轮(35)分别与张紧轴(29)的两端固定;挖掘从动轴(21)两端内侧通过轴承和法兰分别与挖掘链支撑架(24)下端的挖掘从动轴轴孔固定,挖掘从动轴(21)上均布旋耕刀(38),挖掘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小琼肖世德陈华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