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听力用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1460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升听力用辅助装置,属于听力提升辅助装置技术领域,一种提升听力用辅助装置,包括耳背式助听器、耳钩、防水层和防护罩,所述耳背式助听器的输出端设置有螺纹头,所述螺纹头通过螺纹连接有耳钩,所述耳钩的内腔设置有传音通道,所述耳钩的输出端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耳背式助听器的外壁设置有贴耳背区、麦克风孔和装配口,所述麦克风孔的孔壁设置有防水层,所述贴耳背区靠近装配口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软条,所述软条的一侧壁连接有用于密封装配口的防护罩,该装置可以实现防止汗滴从麦克风和电池盖板的缝隙进入助听器内部,进而防止助听器内部元器件受潮,降低元器件的老化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升听力用辅助装置
本技术涉及听力提升辅助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提升听力用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助听器是提升听力用辅助装置,能够有效帮助使用者提高听力,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型的半导体扩音器,其作用可以使比较弱小的声音,经放大后传到耳机,使本来听力下降的部位借助放大作用而听到声音。目前,有如下几种类型,但是作用和原理都是一样的,从外部结构可分为:盒式、耳背式、耳内式,而耳内式又可分成普通耳内式、耳道式、深耳道式。耳背式助听器适用于各类听力损失者,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类助听器,传音器、放大器、电池及音量调节、接收器等均装在呈长钩形的小盒内,外形纤巧,依赖一个弯曲成半圆形的硬塑料耳钩挂在耳后,外壳可借用皮肤或头发的颜色加以掩饰,放大后的声音经耳钩通过一根塑胶管传入耳模的声孔中。分为小功率、中功率、大功率等不同类型,功率大、噪音低、失真小,佩戴方便。现有的耳背式助听器均存在一个问题,助听器由于是贴附在耳背上,助听器的麦克风多为开设的小孔,并且电池盖板与助听器之间存在缝隙,当使用者头部出汗,汗滴容易从麦克风和电池盖板的缝隙进入助听器内部,导致助听器内部元器件受潮,加速元器件的老化,因此,亟需一种提升听力用辅助装置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听力用辅助装置,它可以实现将助听器上麦克风开设的小孔防止进水,并且对电池盖板与助听器之间的缝隙进行防护,当使用者头部出汗,汗滴无法从麦克风和电池盖板的缝隙进入助听器内部,进而防止助听器内部元器件受潮,降低元器件的老化速度。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提升听力用辅助装置,包括耳背式助听器、耳钩、防水层和防护罩,所述耳背式助听器的输出端设置有螺纹头,所述螺纹头通过螺纹连接有耳钩,所述耳钩的内腔设置有传音通道,所述耳钩的输出端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耳背式助听器的外壁设置有贴耳背区、麦克风孔和装配口,所述麦克风孔的孔壁设置有防水层,所述装配口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相对的两侧壁开设有槽口和卡槽,所述槽口的侧壁设置有铰链,所述铰链的另一端连接有电池盖板,所述电池盖板的侧壁设置有与卡槽适配的卡扣,所述贴耳背区靠近装配口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软条,所述软条的一侧壁连接有用于密封装配口的防护罩。进一步的,所述耳钩为透明橡胶制成,且该耳钩与耳背式助听器的连接处密封熔接。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罩为软性橡胶材料制成。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罩的外壁设置有用于拉动防护罩的拉手,且该拉手为柔性材料制成。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罩设置有与隔板套接的空腔,且该空腔的内圈横截面积小于隔板的外圈横截面积。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层为无纺布材料制成,且其远离耳背式助听器内腔的表面设置有阻水绒。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可以实现在对助听器上麦克风开设的小孔防止进水,并且对电池盖板与助听器之间的缝隙进行防护,当使用者头部出汗,汗滴无法从麦克风和电池盖板的缝隙进入助听器内部,进而防止助听器内部元器件受潮,降低元器件的老化速度。(2)通过阻水绒对防水层进一步将水阻隔,不仅提高防水性能,还增加了装置的美观程度,增强用户体验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装配口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防护罩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耳1背式助听器、11螺纹头、12贴耳背区、13装配口、14隔板、141卡槽、15电池盖板、151铰链、152卡扣、121软条、2耳钩、21连接头、3防护罩、31空腔、32拉手、4麦克风孔、41防水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请参阅图1-3,一种提升听力用辅助装置,包括耳背式助听器1、耳钩2、防水层41和防护罩3,耳背式助听器1的输出端设置有螺纹头11,螺纹头11通过螺纹连接有耳钩2,耳钩2的内腔设置有传音通道,耳钩2的输出端设置有连接头21,耳背式助听器1的外壁设置有贴耳背区12、麦克风孔4和装配口13,麦克风孔4的孔壁设置有防水层41,装配口13的内部设置有隔板14,隔板14相对的两侧壁开设有槽口和卡槽141,槽口的侧壁设置有铰链151,铰链151的另一端连接有电池盖板15,电池盖板15的侧壁设置有与卡槽141适配的卡扣152,贴耳背区12靠近装配口1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软条121,软条121的一侧壁连接有用于密封装配口13的防护罩3,耳钩2为透明橡胶制成,且该耳钩2与耳背式助听器1的连接处密封熔接,防护罩3为软性橡胶材料制成,防护罩3的外壁设置有用于拉动防护罩3的拉手32,且该拉手32为柔性材料制成,防护罩3设置有与隔板14套接的空腔31,且该空腔31的内圈横截面积小于隔板14的外圈横截面积,防水层41为无纺布材料制成,且其远离耳背式助听器1内腔的表面设置有阻水绒。操作者在使用本技术时,第一步,当使用者更换电池时,拉动拉手32,将防护罩3与装配口13分离,第二步,扣开卡扣152,打开电池盖板15,将旧电池换下,新电池安装好,再关闭电池盖板15,捏住拉手32,第三步,将防护罩3的空腔31与隔板14对齐,将防护罩3轻轻按压,使得空腔31与隔板14卡住,进而使得防护罩3将装配口13密封,实现电池盖板15的缝隙防水工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以实现对助听器上麦克风开设的小孔防止进水,并且对电池盖板15与助听器之间的缝隙进行防护,当使用者头部出汗,汗滴无法从麦克风和电池盖板15的缝隙进入助听器内部,进而防止助听器内部元器件受潮,降低元器件的老化速度,通过阻水绒对防水层41进一步将水阻隔,不仅提高防水性能,还增加了装置的美观程度,增强用户体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升听力用辅助装置,包括耳背式助听器(1)、耳钩(2)、防水层(41)和防护罩(3),其特征在于:所述耳背式助听器(1)的输出端设置有螺纹头(11),所述螺纹头(11)通过螺纹连接有耳钩(2),所述耳钩(2)的内腔设置有传音通道,所述耳钩(2)的输出端设置有连接头(21),所述耳背式助听器(1)的外壁设置有贴耳背区(12)、麦克风孔(4)和装配口(13),所述麦克风孔(4)的孔壁设置有防水层(41),所述装配口(13)的内部设置有隔板(14),所述隔板(14)相对的两侧壁开设有槽口和卡槽(141),所述槽口的侧壁设置有铰链(151),所述铰链(151)的另一端连接有电池盖板(15),所述电池盖板(15)的侧壁设置有与卡槽(141)适配的卡扣(152),所述贴耳背区(12)靠近装配口(1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软条(121),所述软条(121)的一侧壁连接有用于密封装配口(13)的防护罩(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听力用辅助装置,包括耳背式助听器(1)、耳钩(2)、防水层(41)和防护罩(3),其特征在于:所述耳背式助听器(1)的输出端设置有螺纹头(11),所述螺纹头(11)通过螺纹连接有耳钩(2),所述耳钩(2)的内腔设置有传音通道,所述耳钩(2)的输出端设置有连接头(21),所述耳背式助听器(1)的外壁设置有贴耳背区(12)、麦克风孔(4)和装配口(13),所述麦克风孔(4)的孔壁设置有防水层(41),所述装配口(13)的内部设置有隔板(14),所述隔板(14)相对的两侧壁开设有槽口和卡槽(141),所述槽口的侧壁设置有铰链(151),所述铰链(151)的另一端连接有电池盖板(15),所述电池盖板(15)的侧壁设置有与卡槽(141)适配的卡扣(152),所述贴耳背区(12)靠近装配口(1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软条(121),所述软条(121)的一侧壁连接有用于密封装配口(13)的防护罩(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昌鸿军唐竹庭张锡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矽太益耳听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