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磁芯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41357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磁芯结构,所述磁芯结构包括:原边发射线圈、原边磁芯、副边接收线圈、副边磁芯;所述原边发射线圈的尺寸与所述副边接收线圈的尺寸相对应;所述原边磁芯的尺寸与所述副边磁芯的尺寸相对应;所述原边发射线圈与所述副边接收线圈按预设距离相对设置;所述原边磁芯与所述副边磁芯按预设距离相对设置;所述原边磁芯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且所述通孔开设在小于所述副边接收线圈的内边区域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磁芯结构能有效降低系统磁阻,提高系统内部的传输效率,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系统外部磁泄露,减少系统对外部空间的电磁辐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磁芯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磁芯,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磁芯结构。
技术介绍
磁芯具有磁导率高和磁损耗低的特点,且能够提高松耦合变压器的传输效率,因而被广泛用于机器人无线充电系统中。在机器人无线充电系统中采用的磁芯结构有圆槽型、方型等。现有圆槽型磁芯因线圈间空隙较大,导致系统磁泄露严重;空气磁阻远大于磁芯磁阻,使得系统磁阻较大,导致系统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磁泄露严重,系统传输效率低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磁芯结构。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磁芯结构,所述磁芯结构包括:原边发射线圈、原边磁芯、副边接收线圈、副边磁芯;所述原边发射线圈的尺寸与所述副边接收线圈的尺寸相对应;所述原边磁芯的尺寸与所述副边磁芯的尺寸相对应;所述原边发射线圈与所述副边接收线圈按预设距离相对设置;所述原边磁芯与所述副边磁芯按预设距离相对设置;所述原边磁芯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且所述通孔开设在小于所述副边接收线圈的内边区域内。较佳地,所述通孔的数量为一个。较佳地,所述通孔的形状为圆形。较佳地,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副边接收线圈的内径。较佳地,所述通孔的直径范围为24mm-36mm。较佳地,所述通孔开设于所述原边磁芯的中心位置。较佳地,磁芯结构还包括磁壁;所述磁壁沿着所述原边磁芯的边缘垂直设置于所述原边磁芯上。较佳地,所述磁壁为中空圆柱体。较佳地,所述磁壁的厚度范围为6mm-10mm。较佳地,所述磁壁的高度范围为25mm-35mm。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磁芯结构能有效降低系统磁阻,提高系统内部的传输效率,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系统外部磁泄露,减少系统对外部空间的电磁辐射。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磁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的圆盘状磁芯磁场区域分布图。图3为实施例2的等效磁路模型图。图4为实施例2的磁环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2的圆槽型磁芯结构的等效磁路模型图。图6为实施例2的原边磁芯下10mm处径向磁通密度。图7为实施例2的圆槽型磁芯环厚度对系统耦合系数的影响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2的不同磁环壁厚度对应的原边磁芯下10mm处径向磁通密度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2的圆槽型磁芯环高度对系统耦合系数影响的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2的不同磁环壁高度对应的原边磁芯下10mm处径向磁通密度的示意图。图11为实施例2的圆槽型磁芯内径对系统耦合系数影响的示意图。图12为实施例2的不同磁芯内径对应的原边磁芯下10mm处径向磁通密度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来了一种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磁芯结构,包括:原边发射线圈1、原边磁芯2、副边接收线圈3、副边磁芯4;所述原边发射线圈1的尺寸与所述副边接收线圈3的尺寸相对应;所述原边磁芯2的尺寸与所述副边磁芯4的尺寸相对应;所述原边发射线圈1与所述副边接收线圈3按预设距离相对设置;所述原边磁芯2与所述副边磁芯4按预设距离相对设置;所述原边磁芯2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且所述通孔开设在小于所述副边接收线圈3的内边区域内。在一可实施的方式中,通孔的数量为一个,该通孔的形状为圆形,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副边接收线圈的内径。在一实施方式中,通孔的直径范围为24mm-36mm。优选地,通孔的直径为15mm,但并不仅限于此,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通孔开设于所述原边磁芯的中心位置。本实施例中,以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磁芯结构为圆槽型磁芯为例,通过分析等效磁路模型,得到降低线圈间互耦区域磁阻,同时增大线圈间自耦区域磁阻的方法,以此提高系统的耦合系数,从而得出最优的通孔半径,具体分析过程如下:由于磁芯的磁导率远大于空气的磁导率,在磁路分析时,一般忽略磁芯中的磁阻,仅考虑空气中的磁阻。一般WPT(WirelessPowerTransmission,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磁场区域分为自耦区、互耦区和杂散区。如图2所示,图2为圆盘状磁芯磁场区域分布图,L区为自耦合区,m1,m2区为互耦区,Z区为杂散区。假设L区磁阻为RL,互耦合m1,m2区磁阻为Rm1、Rm2,磁动势为F,其等效磁路模型如图3所示:由等效磁路模型可得耦合系数k表达式为:由式(1)可知,系统耦合系数与L区和m1,m2区的磁阻有关。为增大系统耦合系数,可通过降低Rm1、Rm2,增大RL来实现。由式(1)分析可知,增大系统自耦区域磁阻可增大系统的耦合系数,鉴于此考虑,在圆盘状磁芯中心做底面镂空处理,但考虑到线圈周围的磁通密度较高,故镂空处的磁芯的内径必须小于线圈的内径,以减小线圈周围的磁泄露。为分析不同磁芯镂空半径(5mm<2r<60mm)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采用参数扫描法对底面镂空半径进行扫描,扫描步长为5mm,扫描结果图如图11所示。由图11可知,系统耦合系数随着磁芯镂空半径的增大而变小,且当磁芯镂空半径大于30mm时,耦合系数下降较快;而由图12磁场强度变化可以看出,当磁芯镂空半径小于15mm时,磁泄露最低,随磁芯镂空半径的增大,磁泄露逐步增强。本实施例公开了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磁芯结构,通过在原边磁芯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且所述通孔开设在小于副边接收线圈的内边区域内,以使得有效降低系统磁阻,提高系统内部的传输效率,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系统外部磁泄露,减少系统对外部空间的电磁辐射。实施例2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磁芯结构是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磁芯结构还包括磁壁5;该磁壁5沿着所述原边磁芯2的边缘垂直设置于所述原边磁芯2上。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磁壁5为中空圆柱体。在一实施方式中,磁壁5的厚度范围为6mm-10mm。优选地,磁壁5的厚度为8mm,但并不仅限于此,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一实施方式中,磁壁5的高度范围为25mm-35mm。优选地,磁壁5的高度为30mm,但并不仅限于此,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本实施例中,以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磁芯结构为圆槽型磁芯为例,通过分析等效磁路模型,得到降低线圈间互耦区域磁阻,同时增大线圈间自耦区域磁阻的方法,以此提高系统的耦合系数;然后,根据等效磁路模型得到影响系统传输效率的性能参数,通过对影响系统传输效率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磁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结构包括:原边发射线圈、原边磁芯、副边接收线圈、副边磁芯;/n所述原边发射线圈的尺寸与所述副边接收线圈的尺寸相对应;所述原边磁芯的尺寸与所述副边磁芯的尺寸相对应;/n所述原边发射线圈与所述副边接收线圈按预设距离相对设置;/n所述原边磁芯与所述副边磁芯按预设距离相对设置;/n所述原边磁芯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且所述通孔开设在小于所述副边接收线圈的内边区域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磁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结构包括:原边发射线圈、原边磁芯、副边接收线圈、副边磁芯;
所述原边发射线圈的尺寸与所述副边接收线圈的尺寸相对应;所述原边磁芯的尺寸与所述副边磁芯的尺寸相对应;
所述原边发射线圈与所述副边接收线圈按预设距离相对设置;
所述原边磁芯与所述副边磁芯按预设距离相对设置;
所述原边磁芯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且所述通孔开设在小于所述副边接收线圈的内边区域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磁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数量为一个。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磁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形状为圆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磁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副边接收线圈的内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