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暗开隧道接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1332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55
本申请涉及接地装置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暗开隧道接地装置,包括支撑环、支撑架和电缆线,支撑环包括第一环杆和第二环杆,第二环杆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环杆分别与第一环杆两端滑动连接,第二环杆上设置有第一膨胀螺栓,支撑架设置在第二环杆上,支撑架上可拆卸固定连接有抱箍,电缆线从抱箍中穿过。在使用过程中,第二环杆周壁与电力隧道内壁抵接,且有第一膨胀螺栓加固,因此支撑环与电力隧道内壁连接的稳固性较高,达到了提高暗开隧道接地装置与电力隧道连接稳固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暗开隧道接地装置
本申请涉及接地装置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暗开隧道接地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城市输电需求越来越大,为了节约城市空间,城市输电正快速地由地面架空输电转为地下电力隧道输电。现有的接地装置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9675911U的技术专利,暗开隧道接地装置包括支撑环和支撑架,支撑环为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支撑环设于电力隧道的内部,支撑环的内部两侧焊接有多个对称设置的支撑架,支撑架的上支设有电缆,电缆通过环形抱箍与支撑架固定,支撑环的外侧设置三个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该固定板的两侧通过固定螺栓与支撑环螺纹连接,固定装置的中间位置通过转轴连接有滚轮,固定装置的内部位于滚轮的两侧设置空腔,空腔内设置有弹簧,该弹簧的一端与弹簧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套于转轴端部的轴承固定表面固定连接。在使用过程中,支撑环为具有开口的弧形结构,且材料为形状记忆合金,可直接将支撑环放置在电力隧道内部,支撑环由于其自身的回复弹力,即可实现与电力隧道的固定。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通过三个固定装置与电力隧道抵相对电力隧道固定支撑环,则支撑环与电力隧道连接的稳固性较低,因此接地装置与电力隧道连接的稳固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接地装置与电力隧道连接的稳固性,本申请提供一种暗开隧道接地装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暗开隧道接地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暗开隧道接地装置,包括支撑环、支撑架和电缆线,支撑环包括第一环杆和第二环杆,第二环杆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环杆分别与第一环杆两端滑动连接,第二环杆上设置有第一膨胀螺栓,支撑架设置在第二环杆上,支撑架上可拆卸固定连接有抱箍,电缆线从抱箍中穿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可以相对第一环杆滑动第二环杆至第一环杆与第二环杆尽量重合,然后将支撑环拿入暗开电力隧道中,支撑环大致定位后,将第二环杆相对第一环杆滑动至第一环杆与第二环杆尽量分离,再将第二环杆通过第一膨胀螺栓定位在电力隧道内,此时第二环杆周壁与电力隧道内壁抵接,且有第一膨胀螺栓加固,因此支撑环与电力隧道内壁连接的稳固性较高,达到了提高暗开隧道接地装置与电力隧道连接稳固性的目的。优选的,所述第一环杆的端部位于第二环杆内,第一环杆的端部与第二环杆滑动连接,第二环杆上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与第一环杆的端部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电力隧道内部安装支撑环后,可以通过固定螺栓进一步相对固定第一环杆与第二环杆,此时固定螺栓能够加固第一环杆与第二环杆之间的连接,达到了提高支撑环稳固性的目的。优选的,所述第一环杆端部的截面积大于第一环杆中部的截面积,第二环杆内开设有滑道,第一环杆端部通过滑道与第二环杆滑动连接,滑道两端开口面积小于第一环杆端部的截面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支撑环的过程中,当相对第一环杆滑动第二环杆至第一环杆端部抵接在第二环杆内时,再安装固定螺栓和第一膨胀螺栓,此时能够方便操作人判断第二环杆是否滑动至第一环杆与第二环杆尽量分离的位置,达到了方便安装支撑环的目的。优选的,所述第一环杆的外环侧固定连接有垫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垫块远离第一环杆的一侧抵接在电力隧道内壁,第一环杆能够通过垫块抵接在电力隧道内壁上,因此能够提高第一环杆的位置稳定性,达到了提高支撑环稳固性的目的。优选的,所述垫块位于第一环杆的中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相对电力隧道固定支撑环前,可以将垫块抵接在电力隧道内壁的最高点,此时在沿电力隧道长度方向安装多个支撑环后,能够保证不同支撑环上对应位置的抱箍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此时能够减小抱箍固定的电缆线被损坏的可能性。优选的,所述第一环杆上设置有第二膨胀螺栓,第二膨胀螺栓穿过第一环杆与垫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膨胀螺栓相对电力隧道固定第一环杆,达到了增加支撑环与电力隧道连接稳固性的目的,从而达到了提高暗开隧道接地装置与电力隧道连接稳固性的目的。优选的,所述第二环杆的外环侧沿第二环杆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相对第一环杆滑动第二环杆的过程中,凹槽的开设使第二环杆与电力隧道的接触面积变小,从而能够减小第二环杆滑动过程中与电力隧道之间的摩擦力,使操作人滑动第二环杆更加省力,达到了方便支撑环的安装的目的。优选的,所述支撑环设置有开口,开口位于两个第二环杆远离第一环杆的端部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电力隧道的底部没有支撑环,操作人在电力隧道中行走被支撑环绊倒的可能性较小,达到了提高暗开隧道接地装置安全性的目的。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第一膨胀螺栓、支撑架、电缆线、第一环杆和第二环杆,第二环杆周壁与电力隧道内壁抵接,且有第一膨胀螺栓加固,达到了提高暗开隧道接地装置与电力隧道连接稳固性的目的;2.通过设置固定螺栓,能够加固第一环杆与第二环杆之间的连接,达到了提高支撑环稳固性的目的;3.通过设置凹槽,能够减小第二环杆滑动过程中与电力隧道之间的摩擦力,使操作人滑动第二环杆更加省力,达到了方便支撑环的安装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的暗开隧道接地装置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环;11、第一环杆;111、垫块;112、第二膨胀螺栓;12、第二环杆;121、第一膨胀螺栓;122、凹槽;2、支撑架;21、抱箍;3、电缆线;4、固定螺栓;5、开口;6、电力隧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暗开隧道接地装置。参照图1,暗开隧道接地装置用于安装在电力隧道6中,暗开隧道接地装置包括支撑环1、支撑架2和电缆线3,支撑环1为圆环形,支撑环1设置有多个,多个支撑环1沿电力隧道6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支撑架2水平设置,支撑架2一端与支撑环1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架2上设置有抱箍21和螺栓,抱箍21位于支撑架2上方,支撑架2通过螺栓与抱箍21可拆卸固定连接,电缆线3与电力隧道6长度方向平行,电缆线3从抱箍21中穿过。在使用过程中,支撑架2、支撑环1和抱箍21能将电缆线3安装在电力隧道6中,组成暗开隧道接地装置。参照图1,支撑环1包括第一环杆11和第二环杆12,第二环杆12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环杆12分别与第一环杆11两端滑动连接,第二环杆12上设置有第一膨胀螺栓121,支撑架2设置在第二环杆12上,一个第二环杆12上设置有多个支撑架2。在使用过程中,可以相对第一环杆11滑动第二环杆12至第一环杆11与第二环杆12尽量重合,然后将支撑环1拿入暗开电力隧道6中,支撑环1大致定位后,将第二环杆12相对第一环杆11滑动至第一环杆11与第二环杆12尽量分离,再将第二环杆12通过第一膨胀螺栓121定位在电力隧道6内,此时第二环杆12周壁与电力隧道6内壁抵接,且有第一膨胀螺栓121加固,因此支撑环1与电力隧道6内壁连接的稳固性较高,达到了提高暗开隧道接地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暗开隧道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环(1)、支撑架(2)和电缆线(3),支撑环(1)包括第一环杆(11)和第二环杆(12),第二环杆(12)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环杆(12)分别与第一环杆(11)两端滑动连接,第二环杆(12)上设置有第一膨胀螺栓(121),支撑架(2)设置在第二环杆(12)上,支撑架(2)上可拆卸固定连接有抱箍(21),电缆线(3)从抱箍(21)中穿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暗开隧道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环(1)、支撑架(2)和电缆线(3),支撑环(1)包括第一环杆(11)和第二环杆(12),第二环杆(12)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环杆(12)分别与第一环杆(11)两端滑动连接,第二环杆(12)上设置有第一膨胀螺栓(121),支撑架(2)设置在第二环杆(12)上,支撑架(2)上可拆卸固定连接有抱箍(21),电缆线(3)从抱箍(21)中穿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暗开隧道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杆(11)的端部位于第二环杆(12)内,第一环杆(11)的端部与第二环杆(12)滑动连接,第二环杆(12)上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4),固定螺栓(4)与第一环杆(11)的端部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暗开隧道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杆(11)端部的截面积大于第一环杆(11)中部的截面积,第二环杆(12)内开设有滑道,第一环杆(11)端部通过滑道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元山王国永孙海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元洋鑫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