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隔离断口负荷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1165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53
本申请揭示了一种自带隔离断口负荷开关,包括支架为自带隔离断口负荷开关开关的基础固定结构;第一绝缘支座、第二绝缘支座及第三绝缘支座设置于支架的外侧且自上而下排列,第一绝缘支座远离支架的自由端连接有电极件,第二绝缘支座远离支架的自由端连接有第二安装座,第三绝缘支座远离支架的自由端连接有第三安装座;隔离刀铰接于第二安装座,且与电极件形成可脱离的配合;灭弧器连接于第二安装座与第三安装座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带隔离断口负荷开关,负荷开关灭弧器中,静端导电柱与动端导电柱的接触位置设置在上壳内,屏蔽筒只需固定于上壳内是对工艺的简化,方便屏蔽筒旋入;保证屏蔽筒与上壳之间的接触能使得屏蔽筒的热量加快消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带隔离断口负荷开关
本技术涉及负荷开关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带隔离断口负荷开关。
技术介绍
负荷开关是介于断路器和隔离开关之间的一种开关电器,具有简单的灭弧装置,能切断额定负荷电流和一定的过载电流,但不能切断短路电流,按照主导电回路的结构不同,可分为敞开式结构和固封极柱式结构。负荷开关的灭弧功能常通过真空灭弧装置实现。灭弧室的屏蔽筒正对着静端导电柱和动端导电柱的触头拉开后的燃弧区,其主要作用是可以阻挡电弧生成物四周喷溅的作用,有助于电弧熄灭后残余等离子体的衰减,防止上壳与下壳受污染。燃弧过程中产生的金属蒸汽被屏蔽筒表面冷凝,金属蒸汽被冷凝的越快则越利于灭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自带隔离断口负荷开关,旨在提升负荷开关的灭弧器的工作能力。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带隔离断口负荷开关,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为所述自带隔离断口负荷开关开关的基础固定结构;绝缘支座组,包括第一绝缘支座、第二绝缘支座及第三绝缘支座,所述第一绝缘支座、所述第二绝缘支座及所述第三绝缘支座设置于所述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带隔离断口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架,所述支架为所述自带隔离断口负荷开关开关的基础固定结构;/n绝缘支座组,包括第一绝缘支座、第二绝缘支座及第三绝缘支座,所述第一绝缘支座、所述第二绝缘支座及所述第三绝缘支座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外侧且自上而下排列,所述第一绝缘支座远离所述支架的自由端连接有电极件,所述第二绝缘支座远离所述支架的自由端连接有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三绝缘支座远离所述支架的自由端连接有第三安装座;/n隔离刀,铰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座,且与所述电极件形成可脱离的配合;/n灭弧器,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座与所述第三安装座之间,所述灭弧器包括上壳、下壳、静端盖、动端盖、静端导电柱、动端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带隔离断口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为所述自带隔离断口负荷开关开关的基础固定结构;
绝缘支座组,包括第一绝缘支座、第二绝缘支座及第三绝缘支座,所述第一绝缘支座、所述第二绝缘支座及所述第三绝缘支座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外侧且自上而下排列,所述第一绝缘支座远离所述支架的自由端连接有电极件,所述第二绝缘支座远离所述支架的自由端连接有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三绝缘支座远离所述支架的自由端连接有第三安装座;
隔离刀,铰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座,且与所述电极件形成可脱离的配合;
灭弧器,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座与所述第三安装座之间,所述灭弧器包括上壳、下壳、静端盖、动端盖、静端导电柱、动端导电柱和屏蔽筒,所述静端盖连接于上壳的上部,所述静端导电柱穿过静端盖进入上壳中,所述动端盖连接于下壳的下部,所述动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克化冯发德许强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力强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