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能变流器并离网控制方法及装置、储能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电子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储能变流器并离网控制方法及装置、储能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储能技术的发展,其电源类型、并网方式、储能配置和负荷构成等日益复杂多变,如何控制储能装置在并离网之间平滑无缝切换,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变流器并离网控制方法及装置、储能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储能装置在并离网之间平滑无缝切换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储能变流器并离网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包含储能变流器的储能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当前的并离网状态信息,并基于所述并离网状态信息确定储能变流器的d轴逆变输出电压给定和储能变流器的q轴逆变输出电压给定;获取储能变流器的逆变输出电压,根据所述d轴逆变输出电压给定以及所述逆变输出电压确定储能变流器的第一d轴逆变输出电流给定;基于逆变输出电压d轴分量以及预设的有功功率给定确定储能变流器的第二d轴逆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能变流器并离网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包含储能变流器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获取当前的并离网状态信息,并基于所述并离网状态信息确定储能变流器的d轴逆变输出电压给定和储能变流器的q轴逆变输出电压给定;/n获取储能变流器的逆变输出电压,根据所述d轴逆变输出电压给定以及所述逆变输出电压确定储能变流器的第一d轴逆变输出电流给定;基于逆变输出电压d轴分量以及预设的有功功率给定确定储能变流器的第二d轴逆变输出电流给定;获取储能变流器的逆变输出电流,基于所述逆变输出电流、所述第一d轴逆变输出电流给定以及所述第二d轴逆变输出电流给定确定d轴调节量;/n根据所述q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变流器并离网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包含储能变流器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的并离网状态信息,并基于所述并离网状态信息确定储能变流器的d轴逆变输出电压给定和储能变流器的q轴逆变输出电压给定;
获取储能变流器的逆变输出电压,根据所述d轴逆变输出电压给定以及所述逆变输出电压确定储能变流器的第一d轴逆变输出电流给定;基于逆变输出电压d轴分量以及预设的有功功率给定确定储能变流器的第二d轴逆变输出电流给定;获取储能变流器的逆变输出电流,基于所述逆变输出电流、所述第一d轴逆变输出电流给定以及所述第二d轴逆变输出电流给定确定d轴调节量;
根据所述q轴逆变输出电压给定以及所述逆变输出电压确定储能变流器的q轴逆变输出电流给定;基于所述逆变输出电流以及所述q轴逆变输出电流给定确定q轴调节量;
基于所述d轴调节量以及所述q轴调节量对储能变流器进行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变流器并离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并离网状态信息确定储能变流器的d轴逆变输出电压给定和储能变流器的q轴逆变输出电压给定,包括:
若所述并离网状态信息显示储能变流器工作在并网模式,则获取电网电压以及储能变流器的逆变输出电流,并基于所述电网电压以及所述逆变输出电流确定储能变流器的d轴逆变输出电压给定以及q轴逆变输出电压给定;
若所述并离网状态信息显示储能变流器工作在离网模式,则直接获取预设的d轴逆变输出电压给定以及q轴逆变输出电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变流器并离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电网电压以及所述逆变输出电流确定储能变流器的d轴逆变输出电压给定以及q轴逆变输出电压给定,包括:
获取电网电压以及储能变流器的逆变输出电流,并基于所述电网电压以及所述逆变输出电流确定电网电压d轴分量、电网电压q轴分量、储能变流器的有功功率输出和无功功率输出;
基于所述电网电压d轴分量、所述有功功率输出以及预设的有功功率给定确定储能变流器的d轴逆变输出电压给定;
基于所述电网电压q轴分量、所述无功功率输出以及预设的无功功率给定确定储能变流器的q轴逆变输出电压给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变流器并离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电网电压d轴分量、所述有功功率输出以及预设的有功功率给定确定储能变流器的d轴逆变输出电压给定,包括:
将所述有功功率输出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凌云,田永立,曹会平,贾振杰,赵子龙,郭子夜,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通合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