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接口连接杆单元、拼接式连杆组件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40973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接口连接杆单元、拼接式连杆组件和系统,其中多接口连接杆单元,包括杆体和设于杆体内部的连接线,所述杆体的两端和/或中部设有连接接口,每个所述连接接口处均匹配设有连接器,每个所述连接器均与所述连接线电/光连接,当所述杆体相互连接时,其内部的连接线通过连接器实现电/光连通,以此同时实现杆体间的物理连接和电/光连接;杆体上还设有照明元件和电源接口,所述照明元件和电源接口分别与所述连接线电/光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每个标准化单元元件上多种功能,实现了标准化、工业化、可移动、可增改、可重复利用、无污染、无浪费的室内装修,减少现场施工的时间、噪音污染、粉尘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接口连接杆单元、拼接式连杆组件和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内部装修结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接口连接杆单元、拼接式连杆组件和系统。
技术介绍
在建筑内部装修结构领域,从四个方面介绍工装现状:在用电走线方面,电器、插座、照明用电走线采用分开布线的方式,地面电器、插座采用地面或墙面开槽布线方式,顶部照明灯用电采用顶部走线方式;照明开关控制方面,每路照明用电都采用单独走线接开关;桌面用电通过地插引线到桌面;各个功能区域采用隔断,通过地面和墙面固定。目前采用的方式在现场有大量的施工,如开槽布线、吊顶、切割等,施工周期长,造成大量的材料浪费、粉尘、噪音,每个功能位置相对固定,不方便移动、增改。而且材料不能重复利用。在未来的发展中,标准化、工业化、模块化、可移动、可增改、可重复、缩短装修时间等需求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多接口连接杆单元、拼接式连杆组件和系统,通过在每个标准化单元元件上多种功能,实现了标准化、工业化、可移动、可增改、可重复利用、无污染、无浪费的室内装修,减少现场施工的时间、噪音污染、粉尘污染。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第一个目的是保护一种多接口连接杆单元,包括杆体和设于杆体内部的连接线,所述杆体的两端和/或中部设有连接接口,每个所述连接接口处均匹配设有连接器,每个所述连接器均与所述连接线电/光连接,当所述杆体相互连接时,其内部的连接线通过连接器实现电/光连通,以此同时实现杆体间的物理连接和电/光连接;所述杆体上还设有照明元件和电源接口,所述照明元件和电源接口分别与所述连接线电/光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杆体为刚性杆,所述杆体为中空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线包括用电线路和光纤线路。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接口为穿套型或插接型结构;所述连接接口匹配有紧固元件或连接件。进一步地,所述紧固元件为卡扣或卡箍,实现穿套连接后的紧固;所述连接件为直角型连接件和直连型连接件。进一步地,所述杆体的外壁上设有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能够与板材或墙体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接口包括标准插座接口、USB接口和网口。本专利技术第二个目的是保护一种拼接式连杆组件,由上述多接口连接杆单元相互拼接得到。进一步地,所述拼接式连杆组件设于桌面,实现桌面的照明、供电和通信连接。本专利技术第三个目的是保护一种杆件连接系统,包括拼接式主体框架,所述拼接式主体框架包括上述的拼接式连杆组件,所述杆件连接系统设于建筑内部,构成室内分隔空间的框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具有以下技术优势:1)本技术方案中的多接口连接杆单元为能够作为一种标准化单元元件,其将框架结构分解为多个单元体,以此实现建筑/装修的快速搭接/拼接,实现柱/杆/梁/管架/支撑件/连接件的功能,同时在每个标准化单元元件上集成照明、走线功能,实现了标准化、工业化、可移动、可增改、可重复利用、无污染、无浪费的室内装修,减少现场施工的时间、噪音污染、粉尘污染。2)通过线路的快接集成,减少现场安装施工步骤,全部采用标准化接头,没有手工拧线、接线,减少出现虚接可能,从而提高接线的安全性。3)本技术方案构建的拼接式连杆组件能够设于桌面,实现桌面的照明、供电和通信连接,并可以应用于建筑内部,构成室内分隔空间的框架结构,由于本技术方案中的杆体可以无限的拼接延续,即可通过改变拼接的长度实现不同大小的室内分隔框架,通过与板材连接后,可实现不同室内分隔结构的搭建。4)本技术方案中可拼接照明单元(灯带/LED/条带式光源阵列)集成于多接口连接杆单元上,可以根据搭建空间内部的照明范围及强度需求选择多接口连接杆单元的数量及连接方式,以此实现最佳的照明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方案中拼接式连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方案拼接式连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杆体,2、连接接口,3、电源接口,4、桌面,5、连接件,6、板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的多接口连接杆单元包括杆体1和设于杆体1内部的连接线,杆体1的两端和/或中部设有连接接口2,每个所述连接接口2处均匹配设有连接器,每个所述连接器均与所述连接线电/光连接,当所述杆体1相互连接时,其内部的连接线通过连接器实现电/光连通,以此同时实现杆体1间的物理连接和电/光连接。杆体1上还设有照明元件和电源接口3,照明元件和电源接口3分别与所述连接线电/光连接,照明元件为条带式LED发光阵列或灯管均可。照明元件匹配的无线信号收发器均能够与控制面板无线信号连接,即其开关匹配有无线信号收发器,或与用户手机端无线信号连接,以此实现便捷控制。杆体1为刚性杆,选材为金属或非金属刚性材料,所述杆体1为中空结构。连接线包括用电线路和光纤线路,用电线路与光纤线路分隔设置。连接接口2为穿套型或插接型结构,即通过杆体1的相互穿套或插接实现物理连接和电/光连接,连接接口2匹配有紧固元件,紧固元件可选为卡扣或卡箍,实现穿套或插接后的紧固。杆体1的外壁上设有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能够与板材或墙体固定连接,固定元件可为螺栓/螺孔配合套件,或为卡槽、卡榫等结构。电源接口包括标准插座接口、USB接口和网口,其中标准插座接口可设计为位置可调的滑动式结构,即在杆体1上设置滑轨即可实现。本实施例构建的拼接式连杆组件,由上述多接口连接杆单元相互拼接得到,拼接式连杆组件设于桌面4,实现桌面4的照明、供电和通信连接,参见图1。本实施例构建的杆件连接系统中,包括拼接式主体框架,拼接式主体框架包括上述的拼接式连杆组件,杆件连接系统设于建筑内部,构成室内分隔空间的框架结构,参见图2。实施例2本实施例区别于实施例1,之间通过连接件5实现相互连接,参见图2中的应用场景,其中的架体由竖龙骨、中骨、横梁可拆卸拼接而成,竖龙骨、中骨、横梁中的特定区段由本技术方案中的杆体1可拆卸拼接而成,其中杆体1的连接接口2之间均通过连接件连接,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接口匹配了公母头型的连接件,在图2中可见在水平设置的杆体1中部设有连接件母头,在下方的竖直设置的杆体1上端设置了与之匹配的连接件公头,以此实现杆体1间的物理连接和电/光连接。具体选型时连接件为直角型连接件和直连型连接件。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
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专利技术。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揭示,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接口连接杆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杆体(1)和设于杆体(1)内部的连接线,所述杆体(1)的两端和/或中部设有连接接口(2),每个所述连接接口(2)处均匹配设有连接器,每个所述连接器均与所述连接线电/光连接,当所述杆体(1)相互连接时,其内部的连接线通过连接器实现电/光连通,以此同时实现杆体(1)间的物理连接和电/光连接;/n所述杆体(1)上还设有照明元件和电源接口(3),所述照明元件和电源接口(3)分别与所述连接线电/光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接口连接杆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杆体(1)和设于杆体(1)内部的连接线,所述杆体(1)的两端和/或中部设有连接接口(2),每个所述连接接口(2)处均匹配设有连接器,每个所述连接器均与所述连接线电/光连接,当所述杆体(1)相互连接时,其内部的连接线通过连接器实现电/光连通,以此同时实现杆体(1)间的物理连接和电/光连接;
所述杆体(1)上还设有照明元件和电源接口(3),所述照明元件和电源接口(3)分别与所述连接线电/光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接口连接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1)为刚性杆;
所述杆体(1)为中空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接口连接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包括用电线路和光纤线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接口连接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接口(2)为可拆卸式的穿套型或插接型结构;
所述连接接口(2)匹配有紧固元件或连接件。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思琦张同庆陈军罗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雅风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