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性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0967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性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包括,箱体组件,包括顶盖、侧板和底板,所述侧板上开设有通风孔;散热组件,包括冷却水箱、散热水管,所述散热水管的两端贯穿所述冷却水箱延伸至所述箱体组件的内部;安装组件,包括若干层安装架,所述散热水管连接在所述安装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散热性自动化监控装置,配电自动化监控箱内侧安装的每个控制器进行独立散热,使得每个独立空间变小,在散热时空气流动时更加的全面彻底,相比与传统的整体式散热方式进行散热显著提高了散热的效果,同时散热更加的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性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电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性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电力的工业化发展,用户对电力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电力部门提供安全,经济,可靠的电力,配电自动化是利用现代电子自动化、计算机、通信及网络技术,将电网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配网数据和用户数据、电网结构和地理图形等进行信息化集成,实现配电设备正常运行及事故状态下的监测、保护、控制等现代化配电管理。但是目前配电自动化监控箱体结构较为简单,多为整体式散热方式进行散热,散热的效果较差,同时散热方式单一,易引起发热导致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出现故障,影响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自动化监控装置散热的效果较差,同时散热方式单一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散热性自动化监控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散热性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包括,箱体组件,包括顶盖、侧板和底板,所述侧板上开设有通风孔;散热组件,包括冷却水箱、散热水管,所述散热水管的两端贯穿所述冷却水箱延伸至所述箱体组件的内部;安装组件,包括若干层安装架,所述散热水管连接在所述安装架上。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散热性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散热水管在所述箱体组件内壁呈矩形排列。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散热性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散热水管外壁上设有散热片。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散热性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冷却水箱设于所述箱体组件的底部,内部设有水泵,且水泵的两端通过闭合的所述散热水管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散热性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顶盖上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水管经过所述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将所述箱体组件内的热量通过所述散热孔排出;位于所述散热风扇上方的所述散热水管呈涡卷状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散热性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散热孔的上方还设置防尘管,所述防尘管的两端均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为抽风式风扇。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散热性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架的底部还固定连接散热棒,所述散热棒的两端均固定所述散热水管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组件的内腔的后端壁上固定安装有排风扇。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散热性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架为双层结构,其顶层为安装层,其下层为散热层,所述散热棒位于散热层内,其中位于散热层内的散热棒呈涡卷状结构,其中下层散热层上开设有导热孔。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散热性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排风扇左右对称布置,且所述安装架同样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组件内腔的后壁上。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散热性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通风孔自上而下依次等距设置,所述通风孔内设置防尘网,所述防尘网的目数为60*70,所述防尘网的孔洞直径为3毫米。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散热性自动化监控装置,配电自动化监控箱内侧安装的每个控制器进行独立散热,使得每个独立空间变小,在散热时空气流动时更加的全面彻底,相比与传统的整体式散热方式进行散热显著提高了散热的效果,同时散热更加的全面。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散热性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散热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性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箱体组件100、散热组件200和安装组件300,其中,箱体组件100包括顶盖110、侧板120和底板130,所述侧板120上开设有通风孔121;散热组件200包括冷却水箱210、散热水管220,所述散热水管220的两端贯穿所述冷却水箱210延伸至所述箱体组件100的内部;通过水流将箱体内的热量带出。安装组件300,包括若干层安装架310,所述散热水管220连接在所述安装架310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散热性自动化监控装置,配电自动化监控箱内侧安装的每个控制器进行独立散热,使得每个独立空间变小,在散热时空气流动时更加的全面彻底,相比与传统的整体式散热方式进行散热显著提高了散热的效果,同时散热更加的全面。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性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包括,箱体组件100,包括顶盖110、侧板120和底板130,所述侧板120上开设有通风孔121;散热组件200,包括冷却水箱210、散热水管220,所述散热水管220的两端贯穿所述冷却水箱210延伸至所述箱体组件100的内部;安装组件300,包括若干层安装架310,所述散热水管220连接在所述安装架310上。其中,散热水管220在所述箱体组件100内壁呈矩形排列,从而使得箱体组件100内部的各个位置的均能在其调节范围之内。为了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本实施例中的散热水管220的外壁上还设有散热片221,散热片221为金属片,用于提升导热效果。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冷却水箱210设于所述箱体组件100的底部,内部设有水泵211,且水泵211的两端通过闭合的所述散热水管220连接。利用水泵211加快散热水管220内的水流流动,以提升热量传递速率。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顶盖110上设有散热孔111,所述散热水管220经过所述散热孔111;所述散热孔111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230,所述散热风扇230将所述箱体组件100内的热量通过所述散热孔111排出;由于热空气较轻,因此在顶部设置散热孔111有助于排出热量。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位于所述散热风扇230上方的所述散热水管220呈涡卷状结构,用于增加导热面积,便于散热风扇230将更多热量排出,加快散热速度。如图1所示,在散热孔111的上方还设置防尘管,所述防尘管的两端均设置有散热风扇230,所述散热风扇230为抽风式风扇,利用两组散热风扇230形成负压抽风,以加快空气流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性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箱体组件(100),包括顶盖(110)、侧板(120)和底板(130),所述侧板(120)上开设有通风孔(121);/n散热组件(200),包括冷却水箱(210)、散热水管(220),所述散热水管(220)的两端贯穿所述冷却水箱(210)延伸至所述箱体组件(100)的内部;/n安装组件(300),包括若干层安装架(310),所述散热水管(220)连接在所述安装架(310)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性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组件(100),包括顶盖(110)、侧板(120)和底板(130),所述侧板(120)上开设有通风孔(121);
散热组件(200),包括冷却水箱(210)、散热水管(220),所述散热水管(220)的两端贯穿所述冷却水箱(210)延伸至所述箱体组件(100)的内部;
安装组件(300),包括若干层安装架(310),所述散热水管(220)连接在所述安装架(3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性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水管(220)在所述箱体组件(100)内壁呈矩形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性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水管(220)外壁上设有散热片(221)。


4.根据权利要求3任意一线所述的散热性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箱(210)设于所述箱体组件(100)的底部,内部设有水泵(211),且水泵(211)的两端通过闭合的所述散热水管(22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性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10)上设有散热孔(111),所述散热水管(220)经过所述散热孔(111);所述散热孔(111)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230),所述散热风扇(230)将所述箱体组件(100)内的热量通过所述散热孔(111)排出;位于所述散热风扇(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庭昊陈林森陈挺马建伟马莉毛杰卢颖覃禹铭包义钊代启璨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