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维护的两体式尾部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0884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易于维护的两体式尾部附件,包括连接在连接器尾部的前端套筒、与光缆芳纶固接的后端套筒以及用于连接前端套筒和后端套筒的尾附壳体,其中所述尾附壳体由两个尾附半壳扣合而成,所述前端套筒和后端套筒均与尾附壳体配合实现抗拉和止转;所述后端套筒上还设有用于将由该后端套筒前端向后翻折的光缆芳纶固定在其外周上的不锈钢扎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尾附壳体为两体式结构,其具有防转、抗拉、易维护等特点,方便用户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弥补了市场上易维护两体式尾部附件需求的空白;具有光缆防转及抗拉结构,可避免光缆被拉断及扭断;光缆芳纶通过不锈钢扎带快速固定至套筒上,有效提升了装配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于维护的两体式尾部附件
本技术属于连接器
,具体涉及一种易于维护的两体式尾部附件。
技术介绍
市场现有的同类尾部附件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1)尾附壳体为一体式结构,不便于用户使用过程中的维护;(2)无光缆防转结构,易导致内部光纤拧断;(3)装配过程需灌胶固化,装配效率低、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易于维护的两体式尾部附件,使其尾附壳体采用两体式结构,方便用户使用过程中的维护。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易于维护的两体式尾部附件,包括连接在连接器尾部的前端套筒、与光缆芳纶固接的后端套筒以及用于连接前端套筒和后端套筒的尾附壳体,其中所述尾附壳体由两个尾附半壳扣合而成,所述前端套筒和后端套筒均与尾附壳体配合实现抗拉和止转;所述后端套筒上还设有用于将由该后端套筒前端向后翻折的光缆芳纶固定在其外周上的不锈钢扎带。本技术的目的以及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易于维护的两体式尾部附件,其中所述的尾附壳体通过尾附半壳前端内周的方腔与前端套筒外周的台阶结构的配合实现抗拉和止转连接,通过尾附半壳后端内周的方腔与后端套筒外周的台阶结构的配合实现抗拉和止转连接。前述的易于维护的两体式尾部附件,其中所述的台阶结构外周具有平面特征和圆弧特征。前述的易于维护的两体式尾部附件,其中所述的尾附半壳两侧设有多个用于使其扣合后通过弹簧垫圈及航标螺钉连接固定的通孔及螺纹孔。前述的易于维护的两体式尾部附件,其中所述的后端套筒外周还设有用于对不锈钢扎带前端进行限位的台阶面。前述的易于维护的两体式尾部附件,其中所述的前端套筒通过安装在其前端挡圈槽内的挡圈与连接螺帽连接。前述的易于维护的两体式尾部附件,其中所述的前端套筒前端还设有用于与连接器尾端的端齿配合实现防转连接的端齿。前述的易于维护的两体式尾部附件,尾附半壳通过其前后端圆柱面与前端套筒和后端套筒上圆柱面的配合保证两个套筒的同轴度。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1)尾附壳体为两体式结构,其具有防转、抗拉、易维护等特点,方便用户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弥补了市场上易维护两体式尾部附件需求的空白;(2)具有光缆防转及抗拉结构,可避免光缆被拉断及扭断;(3)光缆芳纶通过不锈钢扎带快速固定至套筒上,替代了传统的灌胶式粘接套,有效提升了装配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4)尾附壳体由两个相同的半壳组成,减少了零件种类,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易于维护的两体式尾部附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易于维护的两体式尾部附件后端套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易于维护的两体式尾部附件尾附半壳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易于维护的两体式尾部附件前端套筒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易于维护的两体式尾部附件使用状态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后端套筒1.1:台阶结构1.2:台阶面2:弹簧垫圈3:航标螺钉4:尾附半壳4.1:第一圆柱面4.2:第一方腔4.3:第二方腔4.4:第二圆柱面4.5:通孔4.6:螺纹孔5:不锈钢扎带6:前端套筒6.1:台阶结构6.2:挡圈槽6.3:端齿7:挡圈8:连接螺帽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易于维护的两体式尾部附件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5,其为本技术易于维护的两体式尾部附件的各部分结构示意图,该尾部附件包括两个扣合组成外壳体的尾附半壳4、供光缆穿过并通过不锈钢扎带5实现与光缆芳纶固定的后端套筒1以及前端与连接器连接的前端套筒6。其中所述的两个尾附半壳4两侧设有多个用于使其扣合后通过弹簧垫圈2及航标螺钉3连接固定的通孔4.5及螺纹孔4.6。所述尾附半壳4前端与前端套筒6轴向限位且周向止转的连接,后端与后端套筒1轴向限位且周向止转的连接,从而实现尾附壳体与套筒之间的抗拉及防转。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尾附半壳通过其内周后侧的第一方腔4.2与后端套筒1外周的台阶结构1.1配合实现二者的轴向限位和周向止转。该尾附半壳4通过其内周前侧的第二方腔4.3与前端套筒6外周的台阶结构6.1的配合实现轴向限位和周向止转。较佳的,所述台阶结构外周的前后面具有平面特征,上下面具有圆弧特征,但并不定于此。所述光缆芳纶由后端套筒1前端向外翻折后通过不锈钢扎带5固定在该后端套筒1外周。较佳的,所述后端套筒1外周还设有用于对锈钢扎带5前端进行限位的台阶面1.2。所述前端套筒6通过安装在其前端挡圈槽6.2内的挡圈7与连接螺帽8连接。该前端套筒6前端还设有用于与连接器尾端的端齿配合实现防转的端齿6.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尾附半壳4前端具有与前端套筒6上的圆柱面适配的第一半圆柱面4.1,后端具有与后端套筒1上的圆柱面适配的第二圆柱面4.4,该尾附半壳通过其前后端圆柱面与前端套筒和后端套筒上圆柱面的配合,保证两个套筒的同轴度。本技术尾部附件安装时,首先将内部光缆穿过后端套筒1、前端套筒6、挡圈7及连接螺帽8,然后将其插入连接器,旋转连接螺帽8将其拧紧至连接器尾端螺纹上。将光缆内部的芳纶由后端套筒前端向后翻折越过台阶面1.2,然后用不锈钢扎带5将芳纶捆扎牢固固定在后端套筒上。将两个尾附半壳4扣合,扣合过程应分别将后端套筒1的台阶结构1.1嵌入尾附半壳4的方腔4.2,使前端套筒6的结构6.1嵌入尾附半壳4的方腔4.3中。两个尾附半壳4扣合后,通过弹簧垫圈2及航标螺钉3将两个半壳进行固定,至此尾部附件安装完毕。尾部附件拆卸过程与安装过程相反,先拆掉弹簧垫圈2及航标螺钉3,然后将两个尾附半壳4分离,此时即可对尾部附件内部组件进行维护工作。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于维护的两体式尾部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连接器尾部的前端套筒、与光缆芳纶固接的后端套筒以及用于连接前端套筒和后端套筒的尾附壳体,其中所述尾附壳体由两个尾附半壳扣合而成,所述前端套筒和后端套筒均与尾附壳体配合实现抗拉和止转;所述后端套筒上还设有用于将由该后端套筒前端向后翻折的光缆芳纶固定在其外周上的不锈钢扎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于维护的两体式尾部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连接器尾部的前端套筒、与光缆芳纶固接的后端套筒以及用于连接前端套筒和后端套筒的尾附壳体,其中所述尾附壳体由两个尾附半壳扣合而成,所述前端套筒和后端套筒均与尾附壳体配合实现抗拉和止转;所述后端套筒上还设有用于将由该后端套筒前端向后翻折的光缆芳纶固定在其外周上的不锈钢扎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维护的两体式尾部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尾附壳体通过尾附半壳前端内周的方腔与前端套筒外周的台阶结构的配合实现抗拉和止转连接,通过尾附半壳后端内周的方腔与后端套筒外周的台阶结构的配合实现抗拉和止转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易于维护的两体式尾部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台阶结构外周具有平面特征和圆弧特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家乾姚强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赛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