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组件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0727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光组件及显示装置,发光组件包括:发光元件;驱动基板,各发光元件设于驱动基板一侧且和驱动基板电连接,驱动基板包括信号传输层以及跨桥连接层;信号传输层包括相互绝缘且沿第一方向交替分布的第一信号线部、第二信号线部以及第三信号线部;跨桥连接层包括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第一连接线用于连接相邻的第一信号线部,第二连接线用于连接相邻的第二信号线部的连接线,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的与第三信号线部空间交叠区段均为图案化区段,图案化区段包括多个镂空孔,镂空孔在信号传输层上的正投影和第三信号线部在信号传输层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降低了第三信号线部的电容负载,提高了发光组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组件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产品
,尤其涉及一种发光组件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microLED(MicroLightEmittingDiode,微型发光二极管)由于其尺寸小、发光效率高以及耗能低等优点逐渐被应用于显示领域。现有技术中,各个microLED需要分别和不同的电源信号线以及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线电连接以实现microLED的发光控制,受到显示装置的膜层结构以及走线限制,电源信号线以及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线之间容易出现电容效应,对电信号造成干扰。因此,亟需一种新的发光组件及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组件及显示装置,有效避免了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和第三信号线部之间产生信号干扰等问题,降低了第三信号线部的电容负载,提高了发光组件的稳定性。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组件,包括:发光元件;驱动基板,各所述发光元件设于所述驱动基板一侧且和所述驱动基板电连接,所述驱动基板包括相互绝缘且沿所述驱动基板厚度方向层叠设置的信号传输层以及跨桥连接层;所述信号传输层包括相互绝缘且沿第一方向交替分布的第一信号线部、第二信号线部以及第三信号线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驱动基板厚度方向相交;所述跨桥连接层包括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用于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信号线部,所述第二连接线用于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二信号线部的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的与所述第三信号线部空间交叠区段均为图案化区段,所述图案化区段包括多个镂空孔,所述镂空孔在所述信号传输层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三信号线部在所述信号传输层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发光组件。与相关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光组件包括发光元件和驱动基板,各发光元件设于驱动基板一侧且和驱动基板电连接,驱动基板的信号传输层包括相互绝缘且沿第一方向交替分布的第一信号线部、第二信号线部以及第三信号线部,通过跨桥连接层的第一连接线连接相邻的第一信号线部,第二连接线连接相邻的第二信号线部的连接线,以使各个发光元件所接收到的来自第一信号线部和第二信号线部相一致,提高了各发光元件的发光调节的一致性。同时,在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的与第三信号线部空间交叠区段均为图案化区段,图案化区段包括多个镂空孔,通过设置多个镂空孔来减少在沿驱动基板厚度方向上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的与第三信号线部交叠面积,进而减低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和第三信号线部之间的电容效应,有效避免了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和第三信号线部之间产生信号干扰等问题,降低了第三信号线部的电容负载,提高了发光组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发光组件的布线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处的膜层结构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发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发光组件的电路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发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发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CC处的一种膜层结构图;图9是图7中CC处的另一种膜层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更好的理解。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图1至图9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光组件及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组件,包括:发光元件1;驱动基板2,各发光元件1设于驱动基板2一侧且和驱动基板2电连接,驱动基板2包括相互绝缘且沿驱动基板厚度方向Z层叠设置的信号传输层21以及跨桥连接层22;信号传输层21包括相互绝缘且沿第一方向X交替分布的第一信号线部211、第二信号线部212以及第三信号线部213,第一方向X和驱动基板厚度方向Z相交;跨桥连接层22包括第一连接线221和第二连接线222,第一连接线221用于连接相邻的第一信号线部211,第二连接线222用于连接相邻的第二信号线部212的连接线,第一连接线221和第二连接线222的与第三信号线部213空间交叠区段均为图案化区段B,图案化区段B包括多个镂空孔4,镂空孔4在信号传输层21上的正投影和第三信号线部213在信号传输层2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光组件包括发光元件1和驱动基板2,各发光元件1设于驱动基板2一侧且和驱动基板2电连接,驱动基板2的信号传输层21包括相互绝缘且沿第一方向X交替分布的第一信号线部211、第二信号线部212以及第三信号线部213,通过跨桥连接层22的第一连接线221连接相邻的第一信号线部211,第二连接线222连接相邻的第二信号线部212的连接线,以使各个发光元件1所接收到的来自第一信号线部211和第二信号线部212相一致,提高了各发光元件1的发光调节的一致性。同时,在第一连接线221和第二连接线222的与第三信号线部213空间交叠区段均为图案化区段B,图案化区段B包括多个镂空孔4,通过设置多个镂空孔4来减少在沿驱动基板厚度方向Z上第一连接线221和第二连接线222的与第三信号线部213交叠面积,进而减低第一连接线221和第二连接线222和第三信号线部213之间的电容效应,有效避免了第一连接线221和第二连接线222和第三信号线部213之间产生信号干扰等问题,降低了第三信号线部213的电容负载,提高了发光组件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信号线部211、第二信号线部212中的一者可以为PVDD电源信号线,用于向发光元件1传输正性电源信号,另一者为PVEE电源信号线,用于向发光元件1传输负性电源信号。可选的,第三信号线部213为PWM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发光元件;/n驱动基板,各所述发光元件设于所述驱动基板一侧且和所述驱动基板电连接,所述驱动基板包括相互绝缘且沿所述驱动基板厚度方向层叠设置的信号传输层以及跨桥连接层;/n所述信号传输层包括相互绝缘且沿第一方向交替分布的第一信号线部、第二信号线部以及第三信号线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驱动基板厚度方向相交;/n所述跨桥连接层包括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用于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信号线部,所述第二连接线用于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二信号线部的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的与所述第三信号线部空间交叠区段均为图案化区段,所述图案化区段包括多个镂空孔,所述镂空孔在所述信号传输层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三信号线部在所述信号传输层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元件;
驱动基板,各所述发光元件设于所述驱动基板一侧且和所述驱动基板电连接,所述驱动基板包括相互绝缘且沿所述驱动基板厚度方向层叠设置的信号传输层以及跨桥连接层;
所述信号传输层包括相互绝缘且沿第一方向交替分布的第一信号线部、第二信号线部以及第三信号线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驱动基板厚度方向相交;
所述跨桥连接层包括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用于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信号线部,所述第二连接线用于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二信号线部的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的与所述第三信号线部空间交叠区段均为图案化区段,所述图案化区段包括多个镂空孔,所述镂空孔在所述信号传输层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三信号线部在所述信号传输层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号线部包括多条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子信号线,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线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多个所述镂空孔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布,各所述镂空孔分别和各所述第三子信号线在所述信号传输层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镂空孔在所述信号传输层上的正投影宽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三子信号线在所述信号传输层上的正投影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子信号线在所述信号传输层上的正投影宽度大于等于45μ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东王丽花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