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伸缩式井下孔深探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0573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动伸缩式井下孔深探测装置,包括孔深探测箱、柔性管道和管道收纳箱,孔深探测箱的底部和管道收纳箱的顶部均开设有供柔性管道穿过的条形孔隙,孔深探测箱的顶部设置有导管,柔性管道的下端卷绕在管道收纳箱内的卷轴上,柔性管道的上端由下至上依次穿过管道收纳箱、孔深探测箱和导管后套设在导管的上端,导管的一侧设置有与其相互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孔深探测箱内设置有第一导向转轴和第二导向转轴,第一导向转轴上设置有旋转编码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测量柔性管道的伸长量来实现对钻孔孔深的有效检测,使得整个测量过程不受钻孔表面质量限制,测量精度高,测量效率高,能有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保证孔深测定过程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动伸缩式井下孔深探测装置
本技术属于矿用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气动伸缩式井下孔深探测装置。
技术介绍
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煤矿井下通常需要施工大量的钻孔进行瓦斯排采、探放水和顶底板注浆等,针对如此庞大的煤矿井下钻孔施工工作量,钻孔施工质量检验成为保证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环节。快速检测和验证钻孔深度作为钻孔施工质量检验及生产管理面临的一项关键技术,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目前在石油和地矿领域应用的无线随钻测量装置因工作环境、应用条件及机械结构限制不能应用于煤矿井下,国内煤矿井下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在退钻过程中统计钻杆根数来确定钻孔深度,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同时施工多个钻孔,传统“数钻杆”的方法造成人员和时间的极大浪费。尤其对于水平和上倾角度的钻孔,由于测量钻孔深度时需要克服“测杆”自重问题,测量精度和效率一直难以提升。虽然有相关机构开发了井下电磁波无线随钻测量装置,但还处于试验推广阶段。因此,有效、快速判定钻孔深度是煤矿安全生产的迫切任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动伸缩式井下孔深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孔深探测箱(1)、柔性管道(2)和管道收纳箱(3),所述管道收纳箱(3)内设置有用于卷装柔性管道(2)的卷轴,所述孔深探测箱(1)的底部和管道收纳箱(3)的顶部均开设有供柔性管道(2)穿过的条形孔隙,所述孔深探测箱(1)的顶部设置有导管(4),所述导管(4)与孔深探测箱(1)相连通,所述柔性管道(2)的下端卷绕在管道收纳箱(3)内的卷轴(11)上,所述柔性管道(2)的上端由下至上依次穿过管道收纳箱(3)顶部的条形孔隙、孔深探测箱(1)底部的条形孔隙和孔深探测箱(1)顶部的导管(4)后套设在导管(4)的上端,所述导管(4)的一侧设置有与其相互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伸缩式井下孔深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孔深探测箱(1)、柔性管道(2)和管道收纳箱(3),所述管道收纳箱(3)内设置有用于卷装柔性管道(2)的卷轴,所述孔深探测箱(1)的底部和管道收纳箱(3)的顶部均开设有供柔性管道(2)穿过的条形孔隙,所述孔深探测箱(1)的顶部设置有导管(4),所述导管(4)与孔深探测箱(1)相连通,所述柔性管道(2)的下端卷绕在管道收纳箱(3)内的卷轴(11)上,所述柔性管道(2)的上端由下至上依次穿过管道收纳箱(3)顶部的条形孔隙、孔深探测箱(1)底部的条形孔隙和孔深探测箱(1)顶部的导管(4)后套设在导管(4)的上端,所述导管(4)的一侧设置有与其相互连通的进气口(7)和出气口(8),所述孔深探测箱(1)内设置有第一导向转轴(5-1)和第二导向转轴(5-2),所述第一导向转轴(5-1)上设置有旋转编码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伸缩式井下孔深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转轴(5-1)和第二导向转轴(5-2)均为转动安装在孔深探测箱(1)内的圆柱体。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动伸缩式井下孔深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深探测箱(1)的一侧外部设置有显示器(9)。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伸缩式井下孔深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转轴(5-1)位于孔深探测箱(1)底部的条形孔隙的一侧上方,所述第二导向转轴(5-2)位于第一导向转轴(5-1)的斜下方,所述第一导向转轴(5-1)与条形孔隙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第二导向转轴(5-2)与条形孔隙之间的水平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彬杨帆李军张池张卫国王生全郭晨
申请(专利权)人:陕煤集团神木张家峁矿业有限公司西安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