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光伏照明灯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0300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移动式光伏照明灯塔,包括车架底盘、车厢、光伏支架、第一伸缩杆、光伏板、第二伸缩杆、LED灯组、电池、离网控制系统、车轮、导向轮和千斤顶支撑腿;车厢装在车架底盘上;光伏支架后端与车厢顶面后端枢接;第一伸缩杆设在光伏支架与车厢间;光伏板装在光伏支架上;第二伸缩杆装在车架底盘上,位于车厢前端;LED灯组装在第二伸缩杆顶端;电池和离网控制系统设在车厢内,光伏板与LED灯组、电池和离网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两个车轮分别在车架底盘的两侧;导向轮装在车架底盘前端;千斤顶支撑腿装在车架底盘下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光伏板进行供电,实现自身充放电的循环,无需外接电源,其移动不再受电线的制约,且能够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光伏照明灯塔
本技术涉及移动照明设备
,特别是指一种移动式光伏照明灯塔。
技术介绍
移动照明设备,由于其功率大、可移动的特性,经常应用在在交通事故应急处理、城市停电照明、矿山施工照明以及黑暗环境下救援中。然而,现有移动照明设备大多是采用电线连接市电进行供电,其移动范围受到电线长度的限制,灵活性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光伏照明灯塔,由光伏板进行供电,实现自身充放电的循环,无需外接电源,其移动不再受电线的制约,且能够节能环保。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移动式光伏照明灯塔,包括车架底盘、车厢、光伏支架、第一伸缩杆、光伏板、第二伸缩杆、LED灯组、电池、离网控制系统、车轮、导向轮和千斤顶支撑腿;所述车厢安装在所述车架底盘上;所述光伏支架的后端与所述车厢顶面的后端枢接配合;所述第一伸缩杆设置在所述光伏支架与所述车厢顶面之间,以调整所述光伏支架的角度;所述光伏板安装在所述光伏支架上;所述第二伸缩杆安装在所述车架底盘上,位于所述车厢的前端;所述LED灯组安装在所述第二伸缩杆的顶端;所述电池和离网控制系统均设置在所述车厢内,所述光伏板通过内置导线与所述LED灯组、电池和离网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两个所述车轮分别转动配合在所述车架底盘的两侧;所述导向轮安装在所述车架底盘的前端,以引导所述车架底盘的行进方向;所述千斤顶支撑腿安装在所述车架底盘上。所述第一伸缩杆的顶端枢接配合在所述光伏支架的下表面,其底端枢接配合在所述车厢的顶面。所述第二伸缩杆的顶端设置有旋转云台,所述LED灯组安装在所述旋转云台上。所述离网控制系统为MPPT控制器与光伏板、电池和负载组成的控制系统。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光伏照明灯塔还包括车轮盖板,以及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车轮盖板上的挡车器。所述车架底盘的前端设置有旋转支杆,所述旋转支杆的上部设置有操作杆,所述导向轮连接在所述旋转支杆的底端。所述光伏支架具有沿横向设置、供所述光伏板滑接配合的的自锁导轨。所述光伏板的数量设置有四个,其中两个所述光伏板滑接配合在所述自锁导轨内,另外两个所述光伏板连接固定在所述自锁导轨上。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光伏照明灯塔还包括风涡轮发电装置,所述风涡轮发电装置与所述LED灯组共同安装在所述第二伸缩杆的顶端,并与所述电池电性连接。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光伏照明灯塔还包括柴油发电装置,所述柴油发电装置设置在所述车厢内。所述车厢设置有与所述电池电性连接的充放电窗口,用于连接外部的电源或用电设备。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光伏照明灯塔还包括监控装置,用于实时监测工况及信息采集。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通过设置光伏板吸收太阳能并转化为电能,储存至电池中,由离网控制系统智能控制,最终实现自充电储存再放电的循环过程,节能环保,且无需再外接电源,其移动不再受电线的制约;同时,通过第一伸缩杆可调节光伏板的角度,保证太阳光直射,实现最大的充电效率;通过第二伸缩杆可以调节LED灯组的高度,以灵活调整照射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车厢打开状态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光伏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光伏板的升降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车架底盘1;车厢2;光伏支架3;第一伸缩杆4;光伏板5;第二伸缩杆6;LED灯组7;电池8;离网控制系统9;车轮10;导向轮11;千斤顶支撑腿12;旋转铰链13;旋转云台14;车轮盖板15;挡车器16;旋转支杆17;操作杆18;自锁导轨19;风涡轮发电装置20;柴油发电装置21;充放电窗口22;监控装置2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本技术为一种移动式光伏照明灯塔,包括车架底盘1、车厢2、光伏支架3、第一伸缩杆4、光伏板5、第二伸缩杆6、LED灯组7、电池8、离网控制系统9、车轮10、导向轮11和千斤顶支撑腿12。车厢2安装在车架底盘1上;光伏支架3的后端与车厢2顶面的后端枢接配合;第一伸缩杆4设置在光伏支架3与车厢2顶面之间,以调整光伏支架3的角度;光伏板5安装在光伏支架3上;第二伸缩杆6安装在车架底盘1上,位于车厢2的前端;LED灯组7安装在第二伸缩杆6的顶端;电池8和离网控制系统9均设置在车厢2内,光伏板5通过内置导线与LED灯组7、电池8和离网控制系统9电性连接;两个车轮10分别转动配合在车架底盘1的两侧;导向轮11安装在车架底盘1的前端,以引导车架底盘1的行进方向;千斤顶支撑腿12安装在车架底盘1上。参考图1和图2所示,示出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上述光伏支架3的后端通过旋转铰链13与车厢2实现枢接配合。上述第一伸缩杆4的顶端枢接配合在光伏支架3的下表面,其底端枢接配合在车厢2的顶面,则第一伸缩杆4整体可以随着光伏支架3的转动而更加灵活地转动。本实施例中,第一伸缩杆4为电动推杆。上述第二伸缩杆6的顶端设置有旋转云台14,LED灯组7安装在旋转云台14上,则LED灯组7既可以通过第二伸缩杆6调节高度,也可以通过旋转云台14调节照射范围。本实施例中,第二伸缩杆6为气动桅杆。上述离网控制系统9为MPPT控制器与光伏板5、电池8和负载组成的控制系统,能够实时侦测光伏板5的发电电压,并追踪最高电压电流值,使光伏板5最大功率输出对电池8进行充电,实现智能化控制。上述内置导线为内置螺旋电缆线,以适配LED灯组7的升降。本技术还包括车轮盖板15,以及可拆卸安装在车轮盖板15上的挡车器16,当需要使用、避免车轮10转动时,可以将挡车器16拆下抵在车轮10下方,操作更加方便。上述车架底盘1的前端设置有旋转支杆17,旋转支杆17的上部设置有操作杆18,导向轮11连接在旋转支杆17的底端,用户可通过操作杆18转动旋转支杆17带动导向轮11转动,从而引导本技术的前进方向。上述电池一般采用GEL胶体电池。参考图3所示,上述光伏支架3具有沿横向设置、供光伏板5滑接配合的的自锁导轨19。则在非使用状态下,可以把光伏板5缩回去再锁住,以减小本技术的整体宽度,从而减少占用空间或方便经过狭窄路面区域。本实施例中,光伏板5的优选方案,其数量设置有四个,其中两个光伏板5滑接配合在自锁导轨19内,另外两个光伏板5’连接固定在自锁导轨19上,非使用状态下,将滑接在自锁导轨19内的光伏板5’收回;此外,还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设置3至8个数量的光伏板5。本技术还包括风涡轮发电装置20,风涡轮发电装置20与LED灯组7共同安装在第二伸缩杆6的顶端,并与电池8电性连接,则本技术还可以通过风力对电池8进行充电,对其他用电装置进行供电,产品的使用范围更广。本实施例中,风涡轮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式光伏照明灯塔,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底盘、车厢、光伏支架、第一伸缩杆、光伏板、第二伸缩杆、LED灯组、电池、离网控制系统、车轮、导向轮和千斤顶支撑腿;/n所述车厢安装在所述车架底盘上;/n所述光伏支架的后端与所述车厢顶面的后端枢接配合;/n所述第一伸缩杆设置在所述光伏支架与所述车厢顶面之间,以调整所述光伏支架的角度;/n所述光伏板安装在所述光伏支架上;/n所述第二伸缩杆安装在所述车架底盘上,位于所述车厢的前端;/n所述LED灯组安装在所述第二伸缩杆的顶端;/n所述电池和离网控制系统均设置在所述车厢内,所述光伏板通过内置导线与所述LED灯组、电池和离网控制系统电性连接;/n两个所述车轮分别转动配合在所述车架底盘的两侧;/n所述导向轮安装在所述车架底盘的前端,以引导所述车架底盘的行进方向;/n所述千斤顶支撑腿安装在所述车架底盘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光伏照明灯塔,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底盘、车厢、光伏支架、第一伸缩杆、光伏板、第二伸缩杆、LED灯组、电池、离网控制系统、车轮、导向轮和千斤顶支撑腿;
所述车厢安装在所述车架底盘上;
所述光伏支架的后端与所述车厢顶面的后端枢接配合;
所述第一伸缩杆设置在所述光伏支架与所述车厢顶面之间,以调整所述光伏支架的角度;
所述光伏板安装在所述光伏支架上;
所述第二伸缩杆安装在所述车架底盘上,位于所述车厢的前端;
所述LED灯组安装在所述第二伸缩杆的顶端;
所述电池和离网控制系统均设置在所述车厢内,所述光伏板通过内置导线与所述LED灯组、电池和离网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两个所述车轮分别转动配合在所述车架底盘的两侧;
所述导向轮安装在所述车架底盘的前端,以引导所述车架底盘的行进方向;
所述千斤顶支撑腿安装在所述车架底盘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光伏照明灯塔,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伸缩杆的顶端枢接配合在所述光伏支架的下表面,其底端枢接配合在所述车厢的顶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光伏照明灯塔,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伸缩杆的顶端设置有旋转云台,所述LED灯组安装在所述旋转云台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光伏照明灯塔,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网控制系统为MPPT控制器与光伏板、电池和负载组成的控制系统。


5.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恢康林士海高辉鹏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康迈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