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定位器支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0235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定位器支座装置,包括第一套管,第一套管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套管,第二套管的顶部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部安装有第一销轴,第一套管的底部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一侧安装有螺栓,螺栓的末端安装有螺母,连接板的底部连接有底板,底板的底部安装有支座,支座的正面安装有第二销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代替U型螺栓、螺母和套管单耳的组合连接方式,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通过螺栓压紧连接抱紧斜腕臂。此种方式能增大接触面积,有效解决了U型螺栓连接易产生较高接触应力的问题,且只需一组螺栓连接就能进行固定且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定位器支座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气化铁路建设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定位器支座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电气化铁路建设的蓬勃发展,列车的运行速度不断提高,对接触网腕臂零部件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速铁路接触网腕臂中定位器和定位管多用定位器支座以及U型螺栓进行连接。其中,U型螺栓与螺母将定位器支座固定在定位管上,然后定位器支座与定位器通过定位钩连接。结构安全可靠性低,安装维修不便,不能完全适合于高速铁路的发展需求。现有的新型定位器支座,在承受力大小一定的情况下,使用U型螺栓进行连接。然而,由于接触面积过小导致在连接处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存在较大的接触应力,且伴有一定的接触变形,服役时间久了U型螺栓可能发生磨损断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新型定位器支座,在承受力大小一定的情况下,使用U型螺栓进行连接。然而,由于接触面积过小导致在连接处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存在较大的接触应力,且伴有一定的接触变形,服役时间久了U型螺栓可能发生磨损断裂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定位器支座装置,包括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套管,且第二套管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安装有第一销轴,所述第一套管的底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安装有螺栓,所述螺栓的末端安装有螺母;所述连接板的底部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安装有支座,所述支座的正面安装有第二销轴,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侧连接有防水板,所述防水板的中心开设有槽体,所述防水板的一侧安装有锁销。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管通过所述第一销轴与所述第二套管相连接,所述第一销轴的外径与所述通孔的内径一致。优选的,所述螺栓贯穿所述连接板,所述螺栓均分在所述连接板的中心。优选的,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底板与所述支座相连接,所述底板与所述支座之间为垂直连接设置。优选的,所述防水板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连接板构成旋转结构,所述防水板的最大旋转角度为180°。优选的,所述防水板通过所述锁销与所述连接板相连接,所述防水板的面积大于所述螺母的面积。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利用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代替U型螺栓、螺母以及套管单耳的组合连接方式,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通过螺栓压紧连接抱紧斜腕臂。此种设置方式,能增大接触面积,有效解决了U型螺栓连接易产生较高接触应力的问题,并且只需一组螺栓连接就能进行固定且安装方便。2、本技术中,定位器支座通过一组螺栓以及套管双耳连接,进而抱紧在定位管上。定位器支座与定位钩之间利用第二销轴连接,增加了定位器支座以及定位钩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抗磨损以及腐蚀能力。3、本技术中,新型定位器支座以及定位钩采用第二销轴连接,接触面积更大,进而增强了耐磨性能和抗腐蚀性能。与此同时,销钉是可拆卸的,如果磨损较重可以直接进行更换,而不是更换整个定位器支座,延长了定位器支座的使用寿命,并降低了成本。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或者,部分特征和优点可以从说明书推知或毫无疑义地确定,或者通过实施本公开的上述技术即可得知。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新型定位器支座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新型定位器支座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新型定位器支座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主要符号说明:第一套管1第二销轴8第二套管2锁销9第一销轴3螺母10螺栓4通孔11连接板5防水板12底板6槽体13支座7转轴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现有的新型定位器支座,在承受力大小一定的情况下,使用U型螺栓进行连接。然而,由于接触面积过小导致在连接处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存在较大的接触应力,且伴有一定的接触变形,服役时间久了U型螺栓可能发生磨损断裂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定位器支座装置。请参照图1至图4,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定位器支座装置,包括第一套管1、第二套管2、第一销轴3、螺栓4、连接板5、底板6、支座7、第二销轴8、锁销9、螺母10、通孔11、防水板12、槽体13以及转轴14。具体的,第一套管1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套管2,第二套管2的顶部开设有通孔11。在通孔11的内部安装有第一销轴3,第一套管1的底部连接有连接板5。连接板5的一侧安装有螺栓4,螺栓4的末端安装有螺母10。在连接板5的底部连接有底板6,在底板6的底部安装有支座7,在支座7的正面安装有第二销轴8。连接板5的一侧安装有转轴14,转轴14的一侧连接有防水板12。与此同时,在防水板12的中心开设有槽体13,在防水板12的一侧安装有锁销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套管1通过第一销轴3与第二套管2相连接。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第一销轴3的外径与通孔11的内径一致,第一套管1与第二套管2通过第一销轴3进行连接。与此同时,上述螺栓4呈“一”字状贯穿连接板5,且螺栓4均分在连接板5的中心。可以理解的,第一套管1与第二套管2通过螺栓4压紧连接抱紧斜腕臂,此种设置能增大接触面积。连接板5通过底板6与支座7相连接,底板6与支座7之间呈垂直状。支座7和定位钩之间通过第二销轴8连接,增加了支座7和定位钩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抗磨损以及腐蚀能力。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防水板12通过转轴14与连接板5构成旋转结构。其中,防水板12的最大旋转角度为180°。在实际应用中,当防水板12通过转轴14旋转180°后,可将螺母10完全覆盖,从而防止液体溅到螺母10上。此外,防水板12通过锁销9与连接板5相连接,且防水板12的面积大于螺母10的面积。当将防水板12旋转180°后,即可通过锁销9将防水板12与连接板5进行固定。工作原理:使用时,第一套管1与第二套管2通过螺栓4压紧连接抱紧斜腕臂,在对其进行安装时,只需将螺栓4安装进套管底部的连接板5内部,再将螺母10安装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定位器支座装置,包括第一套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1)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套管(2),所述第二套管(2)的顶部开设有通孔(11),所述通孔(11)的内部安装有第一销轴(3),所述第一套管(1)的底部连接有连接板(5),所述连接板(5)的一侧安装有螺栓(4),所述螺栓(4)的末端安装有螺母(10);/n所述连接板(5)的底部连接有底板(6),所述底板(6)的底部安装有支座(7),所述支座(7)的正面安装有第二销轴(8),所述连接板(5)的一侧安装有转轴(14),所述转轴(14)的一侧连接有防水板(12),所述防水板(12)的中心开设有槽体(13),所述防水板(12)的一侧安装有锁销(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定位器支座装置,包括第一套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1)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套管(2),所述第二套管(2)的顶部开设有通孔(11),所述通孔(11)的内部安装有第一销轴(3),所述第一套管(1)的底部连接有连接板(5),所述连接板(5)的一侧安装有螺栓(4),所述螺栓(4)的末端安装有螺母(10);
所述连接板(5)的底部连接有底板(6),所述底板(6)的底部安装有支座(7),所述支座(7)的正面安装有第二销轴(8),所述连接板(5)的一侧安装有转轴(14),所述转轴(14)的一侧连接有防水板(12),所述防水板(12)的中心开设有槽体(13),所述防水板(12)的一侧安装有锁销(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定位器支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1)通过所述第一销轴(3)与所述第二套管(2)相连接,所述第一销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继惠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