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的建筑给水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0176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给水管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的建筑给水管,包括第一给水管和第二给水管,所述第一给水管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插筒,所述第二给水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外套筒,所述第二给水管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内密封圈,所述第一给水管的右侧开设有内插槽,所述外套筒的内侧开设有外插槽,所述第一给水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外密封圈,所述第一给水管的外侧套接有锁紧套,所述外套筒的外侧套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侧螺纹连接有锁紧栓,所述固定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该便于安装的建筑给水管,安装和拆卸较为方便,且密封性和稳定性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安装的建筑给水管
本技术涉及给水管
,具体为一种便于安装的建筑给水管。
技术介绍
给水管是给水管道系统的组成管材,分为冷水型、热水型及冷热通用型,按材质结构分为金属管、塑料管,衬塑复合管,金属管包含铸铁、不锈钢管、钢管、铜管等,可应用建筑给水、纯净水输送、地暖系统、中央空调给回水系统、化工管道等。现有给水管连接较为麻烦,拆卸和安装耗费时间长,造成施工上的效率低下,且给水管的密封效果不佳,连接处的稳定性不足,容易发生损坏,造成使用上的不便,故而提出一种便于安装的建筑给水管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的建筑给水管,具备安装和拆卸较为方便,且密封性和稳定性较好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给水管安装和拆卸较为不便,且密封性和稳定性较为不佳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安装和拆卸较为方便,且密封性和稳定性较好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的建筑给水管,包括第一给水管和第二给水管,所述第一给水管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插筒,所述第二给水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外套筒,所述第二给水管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内密封圈,所述第一给水管的右侧开设有内插槽,所述外套筒的内侧开设有外插槽,所述第一给水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外密封圈,所述第一给水管的外侧套接有锁紧套,所述外套筒的外侧套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侧螺纹连接有锁紧栓,所述固定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正面开设有两个通孔。优选的,所述内插筒与第二给水管插接,所述外套筒与第一给水管套接。优选的,所述内密封圈与内插槽插接,所述外密封圈与外插槽插接。优选的,所述锁紧套与外套筒螺纹连接,且锁紧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拉手。优选的,所述锁紧栓的底端贯穿螺纹孔并延伸至固定环的内侧,且锁紧栓与固定环紧贴。优选的,所述外插槽的左侧与外套筒的左侧相连通,所述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的形状均呈圆环形。(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的建筑给水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便于安装的建筑给水管,通过内插筒插入第二给水管的内侧,外套筒套装在第一给水管外侧,将第一给水管与第二给水管对接,与此同时内密封圈与内插槽插接,形成内密封,外密封圈与外插槽插接,形成外密封,内外两层密封,密封效果好,通过旋转锁紧套与外套筒螺纹连接,将第一给水管与第二给水管的连接锁紧,安装方便且快捷,再通过旋转锁紧栓使锁紧栓与固定板紧贴,将固定板与外套筒紧贴,然后通过通孔安装螺栓,将固定板与墙面固定连接,使支撑杆与固定环对第一给水管和第二给水管连接处进行支撑,提升连接处的稳定性,该建筑给水管,安装和拆卸较为方便,且密封性和稳定性较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图1的A部局部放大图。图中:1第一给水管、2第二给水管、3内插筒、4外套筒、5内密封圈、6内插槽、7外插槽、8外密封圈、9锁紧套、10固定环、11螺纹孔、12锁紧栓、13支撑杆、14固定板、15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便于安装的建筑给水管,包括第一给水管1和第二给水管2,第一给水管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插筒3,内插筒3与第二给水管2插接,第二给水管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外套筒4,外套筒4与第一给水管1套接,第二给水管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内密封圈5,第一给水管1的右侧开设有内插槽6,内密封圈5与内插槽6插接,外套筒4的内侧开设有外插槽7,外插槽7的左侧与外套筒4的左侧相连通,第一给水管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外密封圈8,外密封圈8和内密封圈5的形状均呈圆环形,外密封圈8与外插槽7插接,第一给水管1的外侧套接有锁紧套9,锁紧套9与外套筒4螺纹连接,且锁紧套9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拉手,外套筒4的外侧套接有固定环10,固定环10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11,螺纹孔11的内侧螺纹连接有锁紧栓12,锁紧栓12的底端贯穿螺纹孔11并延伸至固定环10的内侧,且锁紧栓12与固定环10紧贴,固定环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3,支撑杆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4,固定板14的正面开设有两个通孔15,通过内插筒3插入第二给水管2的内侧,外套筒4套装在第一给水管1外侧,将第一给水管1与第二给水管2对接,与此同时内密封圈5与内插槽6插接,形成内密封,外密封圈8与外插槽7插接,形成外密封,内外两层密封,密封效果好,通过旋转锁紧套9与外套筒4螺纹连接,将第一给水管1与第二给水管2的连接锁紧,安装方便且快捷,再通过旋转锁紧栓12使锁紧栓12与固定板14紧贴,将固定板14与外套筒4紧贴,然后通过通孔15安装螺栓,将固定板14与墙面固定连接,使支撑杆13与固定环10对第一给水管1和第二给水管2连接处进行支撑,提升连接处的稳定性。在使用时,通过内插筒3插入第二给水管2的内侧,外套筒4套装在第一给水管1外侧,将第一给水管1与第二给水管2对接,与此同时内密封圈5与内插槽6插接,形成内密封,外密封圈8与外插槽7插接,形成外密封,内外两层密封,密封效果好,通过旋转锁紧套9与外套筒4螺纹连接,将第一给水管1与第二给水管2的连接锁紧,安装方便且快捷,再通过旋转锁紧栓12使锁紧栓12与固定板14紧贴,将固定板14与外套筒4紧贴,然后通过通孔15安装螺栓,将固定板14与墙面固定连接,使支撑杆13与固定环10对第一给水管1和第二给水管2连接处进行支撑,提升连接处的稳定性。综上所述,该便于安装的建筑给水管,通过内插筒3插入第二给水管2的内侧,外套筒4套装在第一给水管1外侧,将第一给水管1与第二给水管2对接,与此同时内密封圈5与内插槽6插接,形成内密封,外密封圈8与外插槽7插接,形成外密封,内外两层密封,密封效果好,通过旋转锁紧套9与外套筒4螺纹连接,将第一给水管1与第二给水管2的连接锁紧,安装方便且快捷,再通过旋转锁紧栓12使锁紧栓12与固定板14紧贴,将固定板14与外套筒4紧贴,然后通过通孔15安装螺栓,将固定板14与墙面固定连接,使支撑杆13与固定环10对第一给水管1和第二给水管2连接处进行支撑,提升连接处的稳定性,该建筑给水管,安装和拆卸较为方便,且密封性和稳定性较好,解决了现有给水管安装和拆卸较为不便,且密封性和稳定性较为不佳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安装的建筑给水管,包括第一给水管(1)和第二给水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给水管(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插筒(3),所述第二给水管(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外套筒(4),所述第二给水管(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内密封圈(5),所述第一给水管(1)的右侧开设有内插槽(6),所述外套筒(4)的内侧开设有外插槽(7),所述第一给水管(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外密封圈(8),所述第一给水管(1)的外侧套接有锁紧套(9),所述外套筒(4)的外侧套接有固定环(10),所述固定环(10)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11),所述螺纹孔(11)的内侧螺纹连接有锁紧栓(12),所述固定环(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3),所述支撑杆(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的正面开设有两个通孔(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安装的建筑给水管,包括第一给水管(1)和第二给水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给水管(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插筒(3),所述第二给水管(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外套筒(4),所述第二给水管(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内密封圈(5),所述第一给水管(1)的右侧开设有内插槽(6),所述外套筒(4)的内侧开设有外插槽(7),所述第一给水管(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外密封圈(8),所述第一给水管(1)的外侧套接有锁紧套(9),所述外套筒(4)的外侧套接有固定环(10),所述固定环(10)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11),所述螺纹孔(11)的内侧螺纹连接有锁紧栓(12),所述固定环(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3),所述支撑杆(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的正面开设有两个通孔(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建筑给水管,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亮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晨亚管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