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效率高的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9878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烹饪效率高的烹饪器具,包括烹饪腔和安装于烹饪腔内的发热管,发热管包括容器、悬置于容器内的片状的发热体、穿出容器两端的供电部,发热体的两端连接供电部,所述发热体包括平面部、呈线状侧部,所述侧部朝向烹饪腔内的食材放置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避免平面部直接辐射导致食物局部被烤焦的风险,如此实现了较为均匀的辐射加热,提高烹饪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烹饪效率高的烹饪器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效率高的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专利CN101861758A公开了一种发热管,该发热管由具有耐热性的玻璃管以及位于玻璃管内的发热体和供电部构成,该发热体为使用含碳系物质的材料形成的薄膜片,在面方向上具有二维各向同性的热传导性,在通电时可快速升温且高效率全面发热。因此,该发热管逐渐被应用到烹饪器具上,以代替加热升温迟缓的现有发热管,进而提升烹饪器具的烹饪效率。如图1所示,该发热体为片状的结构,且在面方向上具有二维各向同性的热传导性,发热体表面50的热辐射面积远远大于发热体表面60的热辐射面积,使发热体表面50产生的热量远远大于发热体表面60所产生的热量。但该发热体表面50的面积远远小于食材放置区的食物的面积,发热体表面50朝向食材放置区,同时由于发热体在通电时快速产生热量,导致食物对应发热体表面50的区域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的热量,存在被烤焦的风险,无法实现对食材的均匀辐射加热,降低烹饪效果和用户体验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烹饪效率高的烹饪器具。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烹饪效率高的烹饪器具,包括烹饪腔和安装于烹饪腔内的发热管,发热管包括容器、悬置于容器内的片状的发热体、穿出容器两端的供电部,发热体的两端连接供电部,所述发热体包括平面部、呈线状侧部,所述侧部朝向烹饪腔内的食材放置区。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体包括宽幅部和窄副部,宽幅部与窄副部在发热体的长度方向上交替设置,所述宽幅部的中间位置设有切缝,所述切缝的端部与宽幅部的端部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切缝的侧部与宽幅部的侧部之间的最小距离。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管安装于烹饪腔的上部。进一步地,所述侧部正对烹饪腔内的食材放置区。进一步地,所述容器的内径为D,所述平面部的宽度为L,1.05L≤D≤1.25L。。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发热区,所述第二发热区之间设有温度小于第二发热区的第一发热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热区上设有切缝。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热区为与第二发热区的端部电性连接的导电部。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体包括第一发热区和至少两个温度低于第一发热区的第二发热区,第一发热区和第二发热区在发热体的长度方向上交替设置,且至少发热体的两端设有所述第一发热区。进一步地,所述容器的外壁上设有用以标识安装方向的凸点。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所述发热体包括平面部、呈线状侧部,所述侧部朝向烹饪腔内的食材放置区。由于片状的发热体,产生热量速度快,平面部的热辐射面积大,热量大,而侧部呈线状,将侧部朝向食材放置区,热量辐射向食材放置区时呈线辐射,而位于侧部两侧的平面部补充了线辐射向食材放置区其它位置辐射的强度,以避免平面部直接辐射导致食物局部被烤焦的风险,如此实现了较为均匀的辐射加热,提高烹饪效果。2、所述发热体包括宽幅部和窄副部,宽幅部与窄副部在发热体的长度方向上交替设置,所述宽幅部的中间位置设有切缝,所述切缝的端部与宽幅部的端部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切缝的侧部与宽幅部的侧部之间的最小距离,根据电阻的计算公式可知,这样增大了切缝端部与宽幅部的端部之间的电阻,减小了切缝端部与宽幅部的端部之间的电阻,因发热体的电阻与温度成正比,因此,使靠近侧部的平面部的区域的温度较高,即使靠近侧部的平面部的区域的热辐射量增大,从而提高整个食材放置区的热辐射量,以使食材放置区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足够的热量,缩短烹饪周期,提高烹饪效率。3、所述发热管安装于烹饪腔的上部,可使发热管发出的红外线能够有效的渗入食物内部,减少烹饪腔内的其他部件对红外线的遮挡,提高烹饪效率及节能。4、所述侧部正对烹饪腔内的食材放置区,进一步使辐射至食材放置区的热量分布更加均衡,如此实现了对食材放置区的更为均匀的辐射加热,提高烹饪效果。5、所述容器的内径为D,所述平面部的宽度为L,1.05L≤D≤1.25L,在保证发热体能安装于容器内的前提下,使平面部的宽度尽可能增大,从而提高整个食材放置区的热辐射量,以使食材放置区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足够的热量,缩短烹饪周期,提高烹饪效率。6、所述发热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发热区,所述第二发热区之间设有温度小于第二发热区的第一发热区,进一步优化了食材放置区的热辐射能量分布,避免了食材放置区的中心区域的热量集中,使食材放置区的温度分布更加的均匀。7、所述第一发热区上设有切缝,使第一发热区的温度可调节,并与第二发热区进行配合,更进一步优化了食材放置区的热辐射能量分布,避免了食材放置区的中心区域的热量集中,使食材放置区的温度分布更加的均匀。8、所述第一发热区为与第二发热区的端部电性连接的导电部,如此,优化了食材放置区的热辐射能量分布,避免了食材放置区的中心区域的热量集中,使食材放置区的温度分布更加的均匀。同时,将发热体进行分段设置,在发热体的长期使用过程中,能够避免发热体因软化以及在其自身的重力作用下而产生的下垂现象,提高发热管的可靠性。此外,增强了发热体的抗拉伸强度,降低发热体在安装时的报废率。9、所述发热体包括第一发热区和至少两个温度低于第一发热区的第二发热区,第一发热区和第二发热区在发热体的长度方向上交替设置,且至少发热体的两端设有所述第一发热区,通过在发热体上设置交替的高、低温区域,以避免食材放置区的局部热量集中,使食材放置区的温度趋于均匀,如此实现对食物较为均匀的加热。10、所述容器的外壁上设有用以标识安装方向的凸点,便于发热管安装于烹饪腔内,提高装配的正确率以及装配效率。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烹饪腔中发热管的热辐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一食材放置区的温度与时间关系图;图4为实施例一食材放置区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一发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一的发热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C的放大图;图8为实施例一的烹饪腔的剖面图;图9为实施例二的发热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D的放大图;图11为实施二食材放置区的温度与时间关系图;图12为实施例三的发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实施例三的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实施例四的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实施四食材放置区的温度与时间关系图;图16为实施例五的发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对应的标号如下:100、烹饪器具;10、发热管;11、发热体;111、侧面部;112、平面部;113、第一发热区;114、第二发热区;115、宽幅部;116、窄副部;117、切缝;12、供电部;121、保持件;122、支撑件;123、内部引线;124、钼箔;125、外部引线;13、容器;14、凸点;20、烹饪腔;21、食材放置区;201、第一测试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烹饪效率高的烹饪器具,包括烹饪腔和安装于烹饪腔内的发热管,发热管包括容器、悬置于容器内的片状的发热体、穿出容器两端的供电部,发热体的两端连接供电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包括平面部、呈线状侧部,所述侧部朝向烹饪腔内的食材放置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效率高的烹饪器具,包括烹饪腔和安装于烹饪腔内的发热管,发热管包括容器、悬置于容器内的片状的发热体、穿出容器两端的供电部,发热体的两端连接供电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包括平面部、呈线状侧部,所述侧部朝向烹饪腔内的食材放置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烹饪效率高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包括宽幅部和窄副部,宽幅部与窄副部在发热体的长度方向上交替设置,所述宽幅部的中间位置设有切缝,所述切缝的端部与宽幅部的端部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切缝的侧部与宽幅部的侧部之间的最小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烹饪效率高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安装于烹饪腔的上部。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烹饪效率高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正对烹饪腔内的食材放置区。


5.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烹饪效率高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的内径为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魏云杰刘海亮吴超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