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9848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34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能够使光源组件发出的光分布于显示区域的边缘区域,从而加强了边缘区域的出光,提高了边缘区域的光效。该显示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屏、光学组件、以及光源组件;显示屏包括显示区域,显示区域包括中心区域和围绕中心区域的边缘区域;显示模组还包括框体,框体位于光学组件和光源组件之间;框体包括靠近光源组件的光源设置的入光面、对应于入光面设置的反射面、以及靠近显示屏设置的出光面,入光面为透明面,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由入光面进入框体,通过框体内的反射面反射后,由出光面射出至显示区域的边缘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模组
本申请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
技术介绍
目前双显示面板作为高端监视器用屏,具有显示亮度高、画面均一性要求高、对比度高等特性。搭载的双显示面板由两块液晶显示面板组成(主显示面板和副显示面板),其中,主显示面板内置有彩膜,用于提供视觉刺激;副显示面板无彩膜设置,用于背光精细控光。在提供超高显示亮度的情况下,双显示面板模组具备超高(超百万)对比度,并具备优越的暗态细节显示能力。但是,双显示面板具备优越显示性能的同时,为设计带来巨大难题。双显示面板中,分别使用液晶控制光线穿透,导致整体透过率较低,而专业监视器所需亮度较高(HDR1000),因此必须使用直下式满天星背光来提供足够高的背光亮度。如图1所示,双显示面板10’的显示区域AA’包括中心区域A1’和边缘区域A2’,边缘区域A2’围绕中心区域A1’设置。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多个灯珠32’的灯板31’固定于背板60’上,作为发光源;扩散板21’放置于副胶框50’或支撑结构上,扩散板21’和灯板31’之间设有间距空间40’,间距空间40’和扩散板21’形成混光空间;光学膜层22’放置于扩散板21’上用提升光效及遮瑕;灯板31’射出的光经过混光空间(间距空间40’和扩散板21’)、光学膜层22’形成均匀的面光源。灯珠32’发出的光的传播路线如图中的箭头方向所示。相较于侧入式,直下式背光可提供一个相对均匀的背光源,但同样存在画面不均缺陷,其发生原因取下:1、灯珠32’的发光面为一个固定角度(通常无透镜灯珠32’的发光面小于180°),空间中不同位置的混光层数不同,受制于边界条件,显示区域AA’的边缘区域A2’的混光层数必定小于显示区域AA’的中心区域A1’。2、如图1所示,由于满天星背光灯珠32’间距较小,无法使用支撑光柱,导致副胶框50’或支撑结构必须具有一定大小的支撑面。设置在灯板31’边缘的灯珠32’的光线易被副胶框50’或支撑结构反射或遮挡。尤其在窄边框模组设计中,无法通过遮蔽边缘区域A2’的方式屏蔽边缘低光效,可能直接导致光线无法铺满整个显示区域AA’。若在单层显示面板中的边缘区域的光效为中心区域的光效的比值为K1,则经过双显示面板后,显示区域中边缘区域光效与中心区域光效的比值则为K2(K1>K2),使得背光中的不均匀性(尤其在纯色画面下)更易暴露于使用者视野中。具体如图2所示,双显示面板10’的边缘区域A2’形成一圈连续黄斑C(黑色点表示,而且黄斑C的密度越靠近边缘区域A2’的外周缘越大),对显示品质影响较大。因此,如何在窄边框模组设计中使光线铺满整个显示区域,提高显示区域的边缘区域的光效,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通过设置框体的具体结构,能够使光源组件发出的光分布于显示区域的边缘区域,从而加强了边缘区域的出光,提高了边缘区域的光效,使光线铺满整个显示区域,实现整个显示区域的显示的均匀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位于所述显示屏下方的光学组件、以及位于所述光学组件下方的光源组件;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包括中心区域和围绕所述中心区域的边缘区域;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框体,所述框体位于所述光学组件和所述光源组件之间,且所述框体的一端沿所述光源组件的外周缘设置,另一端沿所述光学组件的外周缘设置;所述框体包括靠近所述光源组件的光源设置的入光面、对应于所述入光面设置的反射面、以及靠近所述显示屏设置的出光面,所述入光面为透明面,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由所述入光面进入所述框体,通过所述框体内的所述反射面反射后,由所述出光面射出至所述显示区域的边缘区域。可选的,所述入光面为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由靠近所述光源组件的一端至靠近所述光学组件的一端,逐渐向靠近所述显示模组的外周缘方向延伸;和/或,所述反射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由靠近所述光源组件的一端至靠近所述光学组件的一端,逐渐向靠近所述显示模组的外周缘方向延伸。可选的,所述入光面为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5度~90度。可选的,所述反射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5度~60度。可选的,所述反射面的外侧覆涂有反射涂层。可选的,所述框体的折射率为1.4~1.5。可选的,所述框体的材料为聚碳酸酯或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可选的,所述框体包括第一水平部、第二水平部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水平部、所述第二水平部和支撑部,所述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均与所述显示屏所在的平面平行,所述第一水平部与所述光源组件抵接,所述第二水平部与所述光学组件抵接。可选的,所述框体的支撑部的宽度为0.7-1.2毫米。可选的,所述框体为胶框。本申请的显示模组,通过设置框体的具体结构,能够使光源组件发出的光分布于显示区域的边缘区域,从而加强了边缘区域的出光,提高了边缘区域的光效,使光线铺满整个显示区域,实现整个显示区域的显示的均匀性。本申请中的框体不仅具有对光学组件的支撑作用,同时可以有效收拢光源组件的周缘的光线,补强显示区域的边缘区域的光效;而且,本申请中的框体不需要额外增加结构件,可直接在当前模具中修模完成,节约使用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显示模组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框体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多个”包括两个,相当于至少两个。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位于所述显示屏下方的光学组件、以及位于所述光学组件下方的光源组件;/n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包括中心区域和围绕所述中心区域的边缘区域;/n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框体,所述框体位于所述光学组件和所述光源组件之间,且所述框体的一端沿所述光源组件的外周缘设置,另一端沿所述光学组件的外周缘设置;所述框体包括靠近所述光源组件的光源设置的入光面、对应于所述入光面设置的反射面、以及靠近所述显示屏设置的出光面,所述入光面为透明面,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由所述入光面进入所述框体,通过所述框体内的所述反射面反射后,由所述出光面射出至所述显示区域的边缘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位于所述显示屏下方的光学组件、以及位于所述光学组件下方的光源组件;
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包括中心区域和围绕所述中心区域的边缘区域;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框体,所述框体位于所述光学组件和所述光源组件之间,且所述框体的一端沿所述光源组件的外周缘设置,另一端沿所述光学组件的外周缘设置;所述框体包括靠近所述光源组件的光源设置的入光面、对应于所述入光面设置的反射面、以及靠近所述显示屏设置的出光面,所述入光面为透明面,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由所述入光面进入所述框体,通过所述框体内的所述反射面反射后,由所述出光面射出至所述显示区域的边缘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为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由靠近所述光源组件的一端至靠近所述光学组件的一端,逐渐向靠近所述显示模组的外周缘方向延伸,或所述入光面沿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设置;和/或,
所述反射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由靠近所述光源组件的一端至靠近所述光学组件的一端,逐渐向靠近所述显示模组的外周缘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为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辉刘成坤陈明刁凯刘杰余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