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层建筑物的双重自提升式外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9755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高层建筑物的双重自提升式外爬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和固定管,固定管内壁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活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葫芦,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的表面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二滑槽,多个第二滑槽与滑板滑动连接,滑板的第一表面固定连接有脚手架,滑板的第二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电动葫芦通过牵引绳连接到连接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对手脚架进行移动时,通过设置的电动推杆、电动葫芦和滑板的共同作用,从而控制脚手架进行上下移动,与现有外爬架相比使用更加方便,进而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高层建筑物的双重自提升式外爬架
本技术属于外爬架
,尤其涉及一种超高层建筑物的双重自提升式外爬架。
技术介绍
超高层建筑,指40层以上,高度100米以上的建筑物,一般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及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根据世界超高层建筑学会的新标准,300米以上为超高层建筑,爬架,又叫提升架,依照其动力来源可分为液压式、电动式、人力手拉式等主要几类。它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型脚手架体系,主要应用于高层剪力墙式楼盘,它能沿着建筑物往上攀升或下降,这种体系使脚手架技术完全改观,免除了脚手架的拆装工序(一次组装后一直用到施工完毕),且不受建筑物高度的限制,极大的节省了人力和材料,并且在安全角度也对于传统的脚手架有较大的改观,在高层建筑中极具发展优势,但该外爬架上升或下降时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超高层建筑物的双重自提升式外爬架,以解决外爬架上升或下降不方便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超高层建筑物的双重自提升式外爬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杆1、第二固定杆2和固定管3,所述固定管3内壁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16,所述电动推杆1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17,所述活动杆1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0,所述支撑板2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葫芦24,所述第一固定杆1和所述第二固定杆2的表面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二滑槽21,所述多个第二滑槽21与滑板22滑动连接,所述滑板22的第一表面固定连接有脚手架26,所述滑板22的第二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5,所述电动葫芦24通过牵引绳连接到所述连接板2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杆1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4,所述第二固定杆2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一卡槽5,所述第一卡块4镶嵌在所述第一卡槽5内,且所述第一卡块4与所述第一卡槽5相匹配。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卡块4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螺纹槽8,所述第二固定杆2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一螺纹孔6,所述第一螺纹孔6内设置有第一螺纹栓7,所述第一螺纹栓7通过所述第一螺纹孔6固定连接到所述第一螺纹槽8中。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固定管3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9,所述第二固定杆2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二卡槽10,所述第二卡块9镶嵌在所述第二卡槽10内,且所述第二卡块9与所述第二卡槽10相匹配。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二卡块9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螺纹槽13,所述第二固定杆2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1,所述第二螺纹孔11内设置有第二螺纹栓12,所述第二螺纹栓12通过所述第二螺纹孔11固定连接到所述第二螺纹槽13中。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固定管3内壁开设有第一滑槽18,所述活动杆17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滑块19,所述第一滑槽18与所述第一滑块19滑动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固定管3的第二端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径与所述活动杆17相匹配。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杆1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三卡槽14,所述第三卡槽14的一侧开设有第三螺纹孔1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杆1和所述第二固定杆2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预埋件2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还包括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分别与所述电动推杆16和所述电动葫芦24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电动推杆、电动葫芦和滑板,当人们需要对手脚架进行移动时,人们首先通过外接控制开关控制电动推杆伸长,从而可以带动支撑板进行移动,同时人们通过外接控制开关控制电动葫芦松绳,进而电动葫芦得以进行上升,并且脚手架没有发生移动,然后人们在通过外接控制开关控制电动葫芦收缩,进而可以连接板进行移动,同时可以带动脚手架进行移动,在电动推杆、电动葫芦和滑板的共同作用下,从而控制脚手架进行上下移动,与现有外爬架相比更加方便,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超高层建筑物的双重自提升式外爬架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超高层建筑物的双重自提升式外爬架的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超高层建筑物的双重自提升式外爬架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固定杆;2-第二固定杆;3-固定管;4-第一卡块;5-第一卡槽;6-第一螺纹孔;7-第一固定螺栓;8-第一螺纹槽;9-第二卡块;10-第二卡槽;11-第二螺纹孔;12-第二固定螺栓;13-第二螺纹槽;14-第三卡槽;15-第三螺纹孔;16-电动推杆;17-活动杆;18-第一滑槽;19-第一滑块;20-支撑板;21-第二滑槽;22-滑板;23-预埋件;24-电动葫芦;25-连接板;26-脚手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概念和思想,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本技术。应理解,本文给出的实施例都只是本技术可能具有的所有实施例的一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申请的说明书以后,有能力对下述实施例的部分或整体作出改进、改造、或替换,这些改进、改造、或替换也都包含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内。在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和其它类似词语并不意在暗示任何顺序、数量和重要性,而是仅仅用于对不同的元件进行区分。在本文中,术语“一”、“一个”和其它类似词语并不意在表示只存在一个所述事物,而是表示有关描述仅仅针对所述事物中的一个,所述事物可能具有一个或多个。在本文中,术语“包含”、“包括”和其它类似词语意在表示逻辑上的相互关系,而不能视作表示空间结构上的关系。例如,“A包括B”意在表示在逻辑上B属于A,而不表示在空间上B位于A的内部。另外,术语“包含”、“包括”和其它类似词语的含义应视为开放性的,而非封闭性的。例如,“A包括B”意在表示B属于A,但是B不一定构成A的全部,A还可能包括C、D、E等其它元素。在本文中,术语“实施例”、“本实施例”、“一实施例”、“一个实施例”并不表示有关描述仅仅适用于一个特定的实施例,而是表示这些描述还可能适用于另外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本文中,任何针对某一个实施例所做的描述都可以与另外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有关描述进行替代、组合、或者以其它方式结合,所述替代、组合、或者以其它方式结合所产生的新实施例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超高层建筑物的双重自提升式外爬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杆1、第二固定杆2和固定管3,固定管3内壁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16,电动推杆1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17,活动杆17的顶端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高层建筑物的双重自提升式外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杆(1)、第二固定杆(2)和固定管(3),所述固定管(3)内壁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16),所述电动推杆(1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17),所述活动杆(1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0),所述支撑板(2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葫芦(24),所述第一固定杆(1)和所述第二固定杆(2)的表面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二滑槽(21),所述多个第二滑槽(21)与滑板(22)滑动连接,所述滑板(22)的第一表面固定连接有脚手架(26),所述滑板(22)的第二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5),所述电动葫芦(24)通过牵引绳连接到所述连接板(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层建筑物的双重自提升式外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杆(1)、第二固定杆(2)和固定管(3),所述固定管(3)内壁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16),所述电动推杆(1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17),所述活动杆(1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0),所述支撑板(2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葫芦(24),所述第一固定杆(1)和所述第二固定杆(2)的表面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二滑槽(21),所述多个第二滑槽(21)与滑板(22)滑动连接,所述滑板(22)的第一表面固定连接有脚手架(26),所述滑板(22)的第二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5),所述电动葫芦(24)通过牵引绳连接到所述连接板(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建筑物的双重自提升式外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杆(1)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4),所述第二固定杆(2)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一卡槽(5),所述第一卡块(4)镶嵌在所述第一卡槽(5)内,且所述第一卡块(4)与所述第一卡槽(5)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层建筑物的双重自提升式外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块(4)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螺纹槽(8),所述第二固定杆(2)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一螺纹孔(6),所述第一螺纹孔(6)内设置有第一螺纹栓(7),所述第一螺纹栓(7)通过所述第一螺纹孔(6)固定连接到所述第一螺纹槽(8)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建筑物的双重自提升式外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3)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9),所述第二固定杆(2)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二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博傅志华缪春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