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字化智能无损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39734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33
本申请涉及一种数字化智能无损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其包括检测平台和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一输送装置、承托座、定位磁片和电磁铁,第一输送装置设置在检测平台上且沿检测装置的排列方向输送,定位磁片沿第一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排列设置在第一输送装置的输送面上,电磁铁设置在承托座下表面,承托座上的电磁铁与对应组的定位磁片磁性连接,承托座底端与第一输送装置的输送面抵接,检测平台位于第一输送装置上料端侧设置有上料组件,上料组件用于将承托座输送到第一输送装置上,检测平台位于第一输送装置下料端侧设置有下料组件,下料组件用于将承托座从第一输送装置上取下。本申请可以实现对工件连续自动化的无损检测试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字化智能无损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本申请涉及无损检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数字化智能无损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无损检测是利用材料内部结构异常或缺陷存在引起的热、声、光、电、磁等反应的变化,来检测物体结构是否异常的方法,而且无损检测不会损害被检测对象使用性能,并且不会伤害被检测对象内部组织。无损检测的具体方法有超声检测、涡流检测、磁粉检测、射线检测、渗透检测、目视检测、红外检测等,但是一个物体具体需要利用哪种方法进行检测,需要进一步的试验确定。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如果手动将拿取一个物体或者工件进行试验,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对工件无损检测试验的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数字化智能无损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字化智能无损检测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数字化智能无损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平台和依次设置在检测平台上的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一输送装置、承托座、定位磁片和电磁铁,所述第一输送装置设置在检测平台上且沿检测装置的排列方向输送,所述定位磁片至少有两组,至少两组的所述定位磁片沿第一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排列设置在第一输送装置的输送面上,所述电磁铁设置在承托座下表面,所述承托座上的电磁铁与对应组的定位磁片磁性连接,所述承托座底端与第一输送装置的输送面抵接,所述检测平台位于第一输送装置上料端侧设置有上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用于将承托座输送到第一输送装置上,所述检测平台位于第一输送装置下料端侧设置有下料组件,所述下料组件用于将承托座从第一输送装置上取下。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工件被放置在承托座上,上料组件将承托座放置到第一输送装置上,此时电磁块通电,利用电磁铁和定位磁片之间的磁性连接,即可将承托座稳定地固定在第一输送装置的规定位置,从而第一输送装置可以将承托座上的工件输送到规定的检测装置的检测位置上;并且由于本申请的定位磁片至少有两组,因此可以放置至少两个的承托座,因此在一个承托座上的工件在一个检测装置处检测的时候,另一个承托座上的工件可以在另一个检测装置处检测,最后下料组件依次将承托座从第一输送装置上取下即可,从而本申请可以对工件实现自动化的无损检测试验,提高对工件的检测效率。可选的,所述承托座的上表面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相对槽壁上滑移设置有进给杆,两相对的所述进给杆相对滑移,两所述进给杆的相对端设置有抵头,所述承托座上设置有同步驱动进给杆滑移的驱动组件。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工件被放置在放置槽中,放置槽的槽壁可以形成对工件的初步限位,然后驱动组件促使进给杆带动抵头抵紧工件上,即可将工件稳定地限位在承托座上,从而减少工件在承托座上的移位,使得检测装置可以对工件进行稳定地检测。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同步齿环、联动齿轮、换向锥齿轮、驱动锥齿轮和驱动螺环,所述驱动螺环转动设置在承托座上,所述驱动螺环的环内壁与进给杆外周壁螺纹连接,所述驱动锥齿轮固定连接在驱动螺环上且与驱动螺环共轴线,所述换向锥齿轮转动设置在承托座上,所述换向锥齿轮与驱动锥齿轮啮合且轴线竖直,所述联动齿轮设置在换向锥齿轮上且与换向锥齿轮共轴线,所述同步齿环转动设置在承托座上,所述联动齿轮均与同步齿环的环内壁啮合,所述承托座上设置有驱动同步齿环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同步齿环转动并与联动齿轮啮合,即可使得联动齿轮带动对应的换向锥齿轮转动,使得换向锥齿轮和驱动锥齿轮啮合,即可同步驱动所有的驱动螺环转动,使得驱动螺环和进给杆发生螺纹进给,从而可以带动抵头移动,方便快捷。可选的,所述下料组件包括第二输送装置、支撑走轮和推板,所述第二输送装置位于第一输送装置的下料端沿垂直于第一输送装置输送方向的一侧,所述支撑走轮转动设置在承托座下表面,所述支撑走轮和第一输送装置输送面抵接,所述推板滑移设置在第一输送装置下料端远离第二输送装置的一侧,所述推板沿垂直于第一输送装置输送方向滑移,所述第一输送装置下料端远离第二输送装置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推板滑移的第二驱动装置。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在承托座移动到第一输送装置的输送端后,电磁铁断电,电磁铁不再和定位磁片磁性连接,此时第二驱动装置调动推板移动,推板推动承托座,支撑走轮转动,即可将承托座便捷地推送到第二输送装置上,完成下料。可选的,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的上料端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有两个且沿第一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相对,两所述导向板远离第二输送装置的一端相对远离。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板远离第二输送装置的一端相对远离,从而使得承托座在从第一输送装置即将进入第二输送装置的时候,可以有一定的偏移角度,然后在导向板的导向作用下,承托座可以稳定地进入到第二输送装置上。可选的,所述上料组件包括导向罩、导向条、第三输送装置、过渡板和拨杆,所述导向罩位于第一输送装置上料端上方,所述导向罩竖直侧壁顶端设置有通槽,所述第三输送装置的下料端与通槽相对,所述过渡板设置在第三输送装置下料端,所述过渡板上表面与第三输送装置的输送平面齐平,所述过渡板远离第三输送装置的一侧与导向罩的内侧壁齐平,所述拨杆转动设置在第三输送装置沿垂直于输送方向的一侧,所述拨杆沿水平方向延伸且转动轴线竖直,所述第三输送装置上设置有驱动拨杆转动的第三驱动装置,所述拨动杆的一端位于第三输送装置上方,所述导向条设置在导向罩与通槽相对的侧壁上,所述承托座的竖直外侧壁设置有与导向条滑移连接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竖直方向贯穿承托座。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初始时,承托座带着工件位于第三输送装置上,在第三输送装置的输送下,承托座会有一部分会沿着过渡板进入到通槽中,此时拨杆转动,在不会触碰到另一个承托座的前提下,可以将第一个承托座完全推入到导向罩内,从而导向槽和导向条贴合,同时在导向罩的限位作用下,承托座带着工件稳定地落到第一输送装置的规定位置上。可选的,所述承托座包括底座和顶座,所述底座上表面设置有缓冲槽,所述顶座沿竖直方向滑移设置在缓冲槽槽壁上,所述顶座的底壁和缓冲槽槽壁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电磁铁设置在底座的下表面。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在承托座下落到第一输送装置上的瞬间,缓冲弹簧可以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可以对承托座受到的撞击力进行缓冲,减少承托座以及工件的损伤。可选的,所述拨杆包括基杆和工作杆,所述基杆转动设置在第三输送装置的一侧,所述工作杆转动设置在基杆远离第三驱动装置的一端,所述工作杆转动轴线竖直,所述工作杆和基杆之间设置有定位扭簧,所述工作杆远离基杆的一端朝向导向罩设置。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在基杆转动并带动工作杆与承托座抵接后,随着基杆的转动,在定位扭簧的弹力支撑下,工作杆在发生一定转动的同时,依然可以对承托座进行施力,将承托座推入导向罩中;同时,工作杆因为可以发生一定的转动,使得拨杆整体对承托座的作用力不会过于大,减少承托座和拨杆的损伤。可选的,所述工作杆远离基杆的一端转动设置有万向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工作杆滑过承托座的过程中,减少工作杆和承托座受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字化智能无损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平台(1)和依次设置在检测平台(1)上的检测装置(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输送装置(3)、承托座(4)、定位磁片(5)和电磁铁(6),所述第一输送装置(3)设置在检测平台(1)上且沿检测装置(2)的排列方向输送,所述定位磁片(5)至少有两组,至少两组的所述定位磁片(5)沿第一输送装置(3)的输送方向排列设置在第一输送装置(3)的输送面上,所述电磁铁(6)设置在承托座(4)下表面,所述承托座(4)上的电磁铁(6)与对应组的定位磁片(5)磁性连接,所述承托座(4)底端与第一输送装置(3)的输送面抵接,所述检测平台(1)位于第一输送装置(3)上料端侧设置有上料组件(7),所述上料组件(7)用于将承托座(4)输送到第一输送装置(3)上,所述检测平台(1)位于第一输送装置(3)下料端侧设置有下料组件(8),所述下料组件(8)用于将承托座(4)从第一输送装置(3)上取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字化智能无损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平台(1)和依次设置在检测平台(1)上的检测装置(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输送装置(3)、承托座(4)、定位磁片(5)和电磁铁(6),所述第一输送装置(3)设置在检测平台(1)上且沿检测装置(2)的排列方向输送,所述定位磁片(5)至少有两组,至少两组的所述定位磁片(5)沿第一输送装置(3)的输送方向排列设置在第一输送装置(3)的输送面上,所述电磁铁(6)设置在承托座(4)下表面,所述承托座(4)上的电磁铁(6)与对应组的定位磁片(5)磁性连接,所述承托座(4)底端与第一输送装置(3)的输送面抵接,所述检测平台(1)位于第一输送装置(3)上料端侧设置有上料组件(7),所述上料组件(7)用于将承托座(4)输送到第一输送装置(3)上,所述检测平台(1)位于第一输送装置(3)下料端侧设置有下料组件(8),所述下料组件(8)用于将承托座(4)从第一输送装置(3)上取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字化智能无损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座(4)的上表面设置有放置槽(421),所述放置槽(421)的相对槽壁上滑移设置有进给杆(422),两相对的所述进给杆(422)相对滑移,两所述进给杆(422)的相对端设置有抵头(4221),所述承托座(4)上设置有同步驱动进给杆(422)滑移的驱动组件(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数字化智能无损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9)包括同步齿环(91)、联动齿轮(92)、换向锥齿轮(93)、驱动锥齿轮(94)和驱动螺环(95),所述驱动螺环(95)转动设置在承托座(4)上,所述驱动螺环(95)的环内壁与进给杆(422)外周壁螺纹连接,所述驱动锥齿轮(94)固定连接在驱动螺环(95)上且与驱动螺环(95)共轴线,所述换向锥齿轮(93)转动设置在承托座(4)上,所述换向锥齿轮(93)与驱动锥齿轮(94)啮合且轴线竖直,所述联动齿轮(92)设置在换向锥齿轮(93)上且与换向锥齿轮(93)共轴线,所述同步齿环(91)转动设置在承托座(4)上,所述联动齿轮(92)均与同步齿环(91)的环内壁啮合,所述承托座(4)上设置有驱动同步齿环(91)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9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字化智能无损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组件(8)包括第二输送装置(81)、支撑走轮(82)和推板(83),所述第二输送装置(81)位于第一输送装置(3)的下料端沿垂直于第一输送装置(3)输送方向的一侧,所述支撑走轮(82)转动设置在承托座(4)下表面,所述支撑走轮(82)和第一输送装置(3)输送面抵接,所述推板(83)滑移设置在第一输送装置(3)下料端远离第二输送装置(81)的一侧,所述推板(83)沿垂直于第一输送装置(3)输送方向滑移,所述第一输送装置(3)下料端远离第二输送装置(81)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推板(83)滑移的第二驱动装置(3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数字化智能无损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装置(81)的上料端设置有导向板(111),所述导向板(111)有两个且沿第一输送装置(3)的输送方向相对,两所述导向板(111)远离第二输送装置(81)的一端相对远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立新余薇杨钢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华中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