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注桩清孔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9560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灌注桩清孔设备,包括:导管、进气管以及负压产生装置;导管具有沉入至灌注桩孔中的底端,和外露于灌注桩孔外的顶端,且导管的底端与灌注桩孔孔底处的沉淀物之间间隔第一预设距离;进气管的一端连接在导管的底部管壁上距离导管的底端第二预设距离的位置处,进气管的另一端连接负压产生装置;负压产生装置用于通过进气管使导管的底部产生负压区,以通过负压区将沉淀物经导管的顶端排出。本灌注桩清孔设备中,沉淀物在负压区的作用下经导管顶端排出,在导管直径以及负压区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沉淀物的排出不受沉淀物颗粒大小的影响,可完全排出至灌注桩孔外,使得灌注桩孔孔底沉淀物厚度和泥浆含砂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注桩清孔设备
本申请涉及灌注桩清孔
,具体涉及一种灌注桩清孔设备。
技术介绍
钻孔灌注桩作为大型建筑及建筑群的基础结构,无论是在基坑开挖阶段还是整体建筑完成后,均是建筑物的主要受力结构。钻孔灌注桩在成桩时若灌注桩孔孔底沉渣过厚往往会导致钻孔灌注桩承载力折减,根据以往工程对地下桩超声波检测结果分析,在桩基混凝土灌注正常情况下,桩基混凝土边缘部位往往因内部夹块造成钻孔灌注桩应力缺陷,这些内部夹块多数夹杂在混凝土内的局部位置。经分析,这些夹块大致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泥浆中的砂砾沉淀物,二是钢筋笼下放时从孔壁上刮落的黏土或砂石块。在灌注时,这些夹块会随着混凝土上升,因有钢筋笼及孔壁阻隔,使得夹块停滞在局部范围内,并最终造成桩中局部应力缺陷。如果因桩底沉渣过厚未能有效处理,造成桩底不稳固或桩身夹渣,均会对施工过程和最终建筑物安全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以往对孔底沉渣的处理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泥浆泵循浆清孔法,具体的是,泥浆通过钻杆或导管注入孔底,带动沉淀物上浮,在重力作用下泥浆中的砂砾等沉淀物有下沉的趋势,如果泥浆泵流量偏小,将出现大颗粒砂砾悬浮在一定高度;若需将较大的沉渣颗粒排出孔外,一方面是加大泥浆的循环速度,另一方面是加大泥浆的密度,但是,受现有泥浆泵排量的限制,泥浆的循环速度难以提高很多,加大泥浆比重的方法也难以实现。另外因为孔壁处泥浆比孔中心部位流速慢,造成泥浆含砂率不均匀,最终不能将泥浆中大颗粒完全置换到孔外。二是沉泵吸沙法,具体的是,利用搅砂潜水泵或吸砂泵沉入桩底,将桩底沉渣直接通过泵口吸入泵管内,将沉渣从桩底置换到桩外。如果泵型过低并不能将大颗粒悬浮物吸出桩外,且沉泵法难以控制沉泵位置,若桩径过大,孔底处沉淀物并不能清理干净。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灌注桩清孔设备,通过导管底部所产生的负压区将灌注桩孔孔底的沉渣物排出至灌注桩孔外,使得孔底沉渣厚度和泥浆含砂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提高混凝土桩身质量。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灌注桩清孔设备,包括:导管、进气管以及负压产生装置;所述导管具有沉入至灌注桩孔中的底端,和外露于灌注桩孔外的顶端,且所述导管的底端与灌注桩孔孔底处的沉淀物之间间隔第一预设距离;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导管的底部管壁上距离所述导管的底端第二预设距离的位置处,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负压产生装置;所述负压产生装置用于通过所述进气管使所述导管的底部产生负压区,以通过所述负压区将所述沉淀物经所述导管的顶端排出。进一步地,还包括:滤沙机,所述滤沙机具有与所述导管的顶端之间连接的进浆口,所述滤沙机用于过滤排出的沉淀物。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弯头,所述连接弯头的一端与导管的顶端连接,另一端与滤沙机的进浆口连接;所述连接弯头上还设置有可打开或可关闭的弯头闷盖。进一步地,所述导管的底端的端口为斜口,所述斜口的尖端形成为所述导管的底端。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固定在所述导管的管壁上。进一步地,还包括:导管接头,所述导管接头的第一端口连接在所述导管的底部管壁上距离所述导管的底端第二预设距离的位置处,所述导管接头的第二端口与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导管接头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导管的管壁上距离所述导管的底端之间第二预设距离处,所述第一管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所述第二管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进气管的一端,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形成为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二管段的另一端形成为所述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管段的长度方向为自所述导管的底端向其顶端方向延伸、并向外倾斜,所述第二管段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导管的长度方向。进一步地,所述导管包括:多个管体,所述多个管体依次首尾相连;最底部的所述管体的底端形成为所述导管的底端,最顶部的所述管体的顶端形成为所述导管的顶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介于200mm-300mm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预设距离介于200mm-300mm之间。依据本申请提供的灌注桩清孔设备,包括:导管、进气管以及负压产生装置;所述导管具有沉入至灌注桩孔中的底端,和外露于灌注桩孔外的顶端,且所述导管的底端与灌注桩孔孔底处的沉淀物之间间隔第一预设距离;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导管的底部管壁上距离所述导管的底端第二预设距离的位置处,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负压产生装置;所述负压产生装置用于通过所述进气管使所述导管的底部产生负压区,以通过所述负压区将所述沉淀物经所述导管的顶端排出。本灌注桩清孔设备中,负压产生装置通过进气管使得导管的底部产生负压区,并在大气压与负压区的压差作用下将灌注桩孔孔底的沉淀物经导管排出到灌注桩孔外。沉淀物在负压区的作用下经导管顶端排出而形成反循环的排出方式,在导管直径以及大气压与负压区的压差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沉淀物的排出不受沉淀物颗粒大小的影响,可完全排出至灌注桩孔外,使得灌注桩孔孔底沉淀物厚度和泥浆含砂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进而提高混凝土桩身质量。本设备制作简单,且使用方便、灵活。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灌注桩清孔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灌注桩清孔设备的使用过程示意图一;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灌注桩清孔设备的使用过程示意图二;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灌注桩清孔设备中负压产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灌注桩清孔设备中连接弯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灌注桩清孔设备中导管连接气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本申请所提供的灌注桩清孔设备主要用于对灌注桩孔孔底处的沉淀物进行清理,该沉淀物主要是由钻孔时产生的砂砾、以及下放钢筋笼时从孔壁上刮落的黏土、砂石块等固体颗粒组成,从而在灌注桩孔孔底形成包括水、泥土、以及沉淀物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灌注桩清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进气管以及负压产生装置;所述导管具有沉入至灌注桩孔中的底端,和外露于灌注桩孔外的顶端,且所述导管的底端与灌注桩孔孔底处的沉淀物之间间隔第一预设距离;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导管的底部管壁上距离所述导管的底端第二预设距离的位置处,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负压产生装置;所述负压产生装置用于通过所述进气管使所述导管的底部产生负压区,以通过所述负压区将所述沉淀物经所述导管的顶端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注桩清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进气管以及负压产生装置;所述导管具有沉入至灌注桩孔中的底端,和外露于灌注桩孔外的顶端,且所述导管的底端与灌注桩孔孔底处的沉淀物之间间隔第一预设距离;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导管的底部管壁上距离所述导管的底端第二预设距离的位置处,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负压产生装置;所述负压产生装置用于通过所述进气管使所述导管的底部产生负压区,以通过所述负压区将所述沉淀物经所述导管的顶端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清孔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沙机,所述滤沙机具有与所述导管的顶端之间连接的进浆口,所述滤沙机用于过滤排出的沉淀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注桩清孔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弯头,所述连接弯头的一端与导管的顶端连接,另一端与滤沙机的进浆口连接;所述连接弯头上还设置有可打开或可关闭的弯头闷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清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底端的端口为斜口,所述斜口的尖端形成为所述导管的底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清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固定在所述导管的管壁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冠玉刘自兵杨雁彬陈钰博刘发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工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