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章薛栋专利>正文

一种水利防冲护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9527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利防冲护坡,包括地表土壤层和防护框架,所述防护框架通过两个固定柱与地表土壤层固定连接,所述防护框架的顶端侧壁固定连接有防护栏,所述防护框架的顶端侧壁嵌设有通管,所述防护框架的侧壁开设有方形槽,所述方形槽的底端侧壁嵌设有多个支管,所述方形槽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缓冲网,所述缓冲网的顶端侧壁开设有两个凹槽,所述防护框架的侧壁开设有两个排水槽,两个所述凹槽的顶端侧壁均固定连接有防护板,两个所述防护板的顶端侧壁均开设有植树孔,两个所述植树孔与凹槽均为贯穿设置,两个所述防护板的侧壁开均设有方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利技术领域,通过种植孔、防护板和排水槽等,达到了对土壤的防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防冲护坡
本技术涉及水利
,具体为一种水利防冲护坡。
技术介绍
桥址所在河段,河岸的凹岸逐年迎受水流冲刷,会使河岸不断地坍塌,为保护桥梁和路堤安全,须在凹岸修筑防护建筑物,此外,因设桥引起河水流向变化,冲刷河岸而危及农田和村镇时,也须在河岸修建防护建筑物,但是现有的防护坡大部分没有借助植被来对河岸等进行防护,会造成污染,其余的借助了植被来对河岸进行防护,但是没有对植被本身进行防护,植被保护河岸,通过植被的根将土壤紧紧的固定,来抵抗洪水的冲击,但是若植被表面的土壤被水冲蚀和软化,那么植被也会因为土壤过于软化而无法固定,导致河岸等坍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防冲护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植被表面土壤软化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防冲护坡,包括地表土壤层和防护框架,所述防护框架通过两个固定柱与地表土壤层固定连接,所述防护框架的顶端侧壁固定连接有防护栏,所述防护框架的顶端侧壁嵌设有通管,所述防护框架的侧壁开设有方形槽,所述方形槽的底端侧壁嵌设有多个支管,所述方形槽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缓冲网,所述缓冲网的顶端侧壁开设有两个凹槽,所述防护框架的侧壁开设有两个排水槽,两个所述凹槽的顶端侧壁均固定连接有防护板,两个所述防护板的顶端侧壁均开设有植树孔,两个所述植树孔与凹槽均为贯穿设置,两个所述防护板的侧壁开均设有方孔,两个所述方孔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挡板,两个所述挡板开设有多个通孔,两个所述方孔的顶端侧壁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板,两个所述防护板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块,多个所述固定块通过多个螺钉与凹槽的侧壁固定连接。优选地,两个所述转板的顶端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卡块,两个所述挡板的侧壁底端均开设有卡槽。优选地,所述防护板包括第一弧形板和两个第二弧形板。优选地,所述支管与通管嵌设连接,所述通管的形状为L型,所述支管与方形槽的底端侧壁垂直。优选地,所述防护框架的侧壁为斜面设置。优选地,所述防护栏的高度为180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防护框架和缓冲网等,水冲向防护框架,水通过缓冲网,将水的冲击力降低,对地表土壤层进行防护,水顺着排水槽流回河里,并且水也通过支管与通管流回河里,降低水对地表土壤层软化程度,使地表土壤层不易分离滑落,达到了对土壤的防护效果;2.通过种植孔、防护板和排水槽等,种植树木,利用防护板对水的冲击进行阻挡,部分水流可通过植树孔,流入防护板内,在水向下流动时,水使转板向外转动,防护板内的水通过挡板上的多孔流出,降低树木下的地表土壤层软化程度,水若通过排水槽冲入凹槽内,由于挡板只能向外转动,水的冲击下,会使卡块推入挡板的卡槽内,使水不能进入防护板内,从而降低树木下的地表土壤层软化程度,使地表土壤层不易分离滑落,树木可以更好稳固地表土壤层,达到了对土壤的防护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利防冲护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利防冲护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地表土壤层;2、防护框架;3、固定柱;4、防护栏;5、通管;6、排水槽;7、卡块;8、方形槽;9、缓冲网;10、植树孔;11、防护板;12、支管;13、固定块;14、螺钉;15、转板;16、挡板;17、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3,一种水利防冲护坡,包括地表土壤层1和防护框架2,防护框架2通过两个固定柱3与地表土壤层1固定连接,防护框架2的顶端侧壁固定连接有防护栏4,防护栏4的高度为180cm,阻碍人靠近,防护框架2的顶端侧壁嵌设有通管5,防护框架2的侧壁开设有方形槽8,方形槽8的底端侧壁嵌设有多个支管12,支管12与通管5嵌设连接,通管5的形状为L型,支管12与方形槽8的底端侧壁垂直,使水可以流回河流,方形槽8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缓冲网9,缓冲网9的顶端侧壁开设有两个凹槽17,防护框架2的侧壁开设有两个排水槽6,两个凹槽17的顶端侧壁均固定连接有防护板11,防护板11包括第一弧形板和两个第二弧形板,可以增强对水的冲击力的抵抗能力,两个防护板11的顶端侧壁均开设有植树孔10,两个植树孔10与凹槽17均为贯穿设置,两个防护板11的侧壁开均设有方孔,两个方孔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挡板16,两个挡板16均开设有多个通孔,两个方孔的顶端侧壁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板15,两个转板15的顶端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卡块7,两个挡板16的侧壁底端均开设有卡槽,为了阻挡河流冲上来的水,两个防护板11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块13,多个固定块13通过多个螺钉14与凹槽17的侧壁固定连接。本技术中,水冲向防护框架2,水通过缓冲网9,将水的冲击力降低,对地表土壤层1进行防护,水顺着排水槽6流回河里,并且水也通过支管12与通管5流回河里,降低水对地表土壤层1软化程度,使地表土壤层1不易分离滑落,通过植树孔10,种植树木,利用防护板11对水的冲击进行阻挡,部分水流可通过植树孔10,流入防护板11内,在水向下流动时,水使转板15向外转动,防护板11内的水通过挡板16上的多孔流出,降低树木下的地表土壤层1软化程度,树木可以更好稳固地表土壤层1,水若通过排水槽6冲入凹槽17内,由于挡板16只能向外转动,水的冲击下,会使卡块7推入挡板16的卡槽内,使水不能进入防护板11内,从而降低树木下的地表土壤层1软化程度,并且防护板11可以阻止土壤,通过水进入河流内,使地表土壤层1不易分离滑落,树木可以更好稳固地表土壤层1,达到了对土壤的防护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利防冲护坡,包括地表土壤层(1)和防护框架(2),所述防护框架(2)通过两个固定柱(3)与地表土壤层(1)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框架(2)的顶端侧壁固定连接有防护栏(4),所述防护框架(2)的顶端侧壁嵌设有通管(5),所述防护框架(2)的侧壁开设有方形槽(8),所述方形槽(8)的底端侧壁嵌设有多个支管(12),所述方形槽(8)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缓冲网(9),所述缓冲网(9)的顶端侧壁开设有两个凹槽(17),所述防护框架(2)的侧壁开设有两个排水槽(6),两个所述凹槽(17)的顶端侧壁均固定连接有防护板(11),两个所述防护板(11)的顶端侧壁均开设有植树孔(10),两个所述植树孔(10)与凹槽(17)均为贯穿设置,两个所述防护板(11)的侧壁开均设有方孔,两个所述方孔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挡板(16),两个所述挡板(16)均开设有多个通孔,两个所述方孔的顶端侧壁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板(15),两个所述防护板(11)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块(13),多个所述固定块(13)通过多个螺钉(14)与凹槽(17)的侧壁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防冲护坡,包括地表土壤层(1)和防护框架(2),所述防护框架(2)通过两个固定柱(3)与地表土壤层(1)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框架(2)的顶端侧壁固定连接有防护栏(4),所述防护框架(2)的顶端侧壁嵌设有通管(5),所述防护框架(2)的侧壁开设有方形槽(8),所述方形槽(8)的底端侧壁嵌设有多个支管(12),所述方形槽(8)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缓冲网(9),所述缓冲网(9)的顶端侧壁开设有两个凹槽(17),所述防护框架(2)的侧壁开设有两个排水槽(6),两个所述凹槽(17)的顶端侧壁均固定连接有防护板(11),两个所述防护板(11)的顶端侧壁均开设有植树孔(10),两个所述植树孔(10)与凹槽(17)均为贯穿设置,两个所述防护板(11)的侧壁开均设有方孔,两个所述方孔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挡板(16),两个所述挡板(16)均开设有多个通孔,两个所述方孔的顶端侧壁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板(15),两个所述防护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薛栋仇耀锋张健陈淑云
申请(专利权)人:章薛栋仇耀锋张健陈淑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