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社区污水处理用微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92520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社区污水处理用微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内侧设置有絮凝腔、进水腔、反应腔与出水腔,所述絮凝腔、进水腔、反应腔的上端连接有上盖,所述上盖的表面设置有进水管,所述絮凝腔的底部螺纹连接有排泄盖,所述装置本体的表面设置有出水管。处理装置,进水腔、反应腔与出水腔使得污水与生物填料的接触面积增大,且通过增氧机利用向污水内供氧,提高了污水的含氧量,以此能够有效的提高生物填料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污水进入絮凝腔与絮凝剂发生反应进行沉淀,然后通过过滤网口过滤排出,沉淀在絮凝腔内的污泥,通过拆卸排泄盖即可排出,方便了污泥的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社区污水处理用微生物污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社区污水处理用微生物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即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和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在使用生物滤池处理法对污水进行处理时,由于生物填料一般敷设在处理装置的底部,大面积的污水与填料接触面积有限,且污水中含氧量较低,这样就使得处理装置在对污水处理效果不佳,且从填料或载体上脱落的老化活性污泥极易堆积在水池底部,需通过人为操作排出污泥,极大地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社区污水处理用微生物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污水处理效果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社区污水处理用微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内侧设置有絮凝腔、进水腔、反应腔与出水腔,絮凝腔、进水腔、反应腔与出水腔均为环形腔,所述絮凝腔、进水腔、反应腔的上端连接有上盖,打开上盖即可观察到絮凝腔、进水腔、反应腔内状况,所述上盖的表面设置有进水管,所述絮凝腔的底部螺纹连接有排泄盖,转动排泄盖将其进行拆卸,即可将絮凝腔内部污泥排出,所述装置本体的表面设置有出水管。优选的,所述反应腔与进水腔之间的内壁及反应腔与出水腔之间的内壁均匀设置有渗水孔,进水腔与出水腔内水通过渗水孔与反应腔内的生物填料进行接触反应。优选的,所述絮凝腔与进水腔之间设置有过滤网口,絮凝腔内的污水通过过滤网口过滤然后进入进水腔内,通过过滤网口可以将污水中大漂浮物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优选的,所述反应腔的内侧填充有生物填料,生物填料环进水腔与出水腔内壁一圈进行设置,以此增加与水的接触面积,以此提高对污水的处理效果。优选的,所述上盖的表面设置有加料管,加料管位于絮凝腔的内部,加料管的表面设置有预留孔,加料管的内侧设置有絮凝剂,加料管内絮凝剂通过预留孔与絮凝腔内污水接触发生反应,将污水进行絮凝沉淀。优选的,所述进水腔的内壁安装有环形管,环形管沿进水腔一圈设置,环形管的表面设置有出气管,出气管均匀设置在环形管的表面,通过出气管将环形管内的氧气排入进水腔的污水中。优选的,所述上盖的表面设置有增氧机,增氧机的出气口连接有输气管,输气管的一端连接有环形管,增氧机通过输气管向环形管内供养,然后通过出气管排出,增加进水腔内污水中的氧气含量,通过增加污水含氧量提高生物填料的活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处理装置,进水腔、反应腔与出水腔使得污水与生物填料的接触面积增大,且通过增氧机利用向污水内供氧,提高了污水的含氧量,以此能够有效的提高生物填料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污水进入絮凝腔与絮凝剂发生反应进行沉淀,然后通过过滤网口过滤排出,沉淀在絮凝腔内的污泥,通过拆卸排泄盖即可排出,方便了污泥的清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的装置本体俯视图。图中:1装置本体、11絮凝腔、12进水腔、13反应腔、14出水腔、15渗水孔、16出水管、17过滤网口、18排泄盖、2上盖、21进水管、22增氧机、23输气管、24加料管、25预留孔、3生物填料、4絮凝剂、5环形管、51出气管。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与图2,一种社区污水处理用微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的内侧设置有絮凝腔11、进水腔12、反应腔13与出水腔14,絮凝腔11、进水腔12、反应腔13与出水腔14均为环形腔,絮凝腔11、进水腔12、反应腔13的上端连接有上盖2,打开上盖2即可观察到絮凝腔11、进水腔12、反应腔13内状况,上盖2的表面设置有进水管21,絮凝腔11的底部螺纹连接有排泄盖18,转动排泄盖18将其进行拆卸,即可将絮凝腔11内部污泥排出,装置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出水管16。请参阅图1,反应腔13与进水腔12之间的内壁及反应腔13与出水腔14之间的内壁均匀设置有渗水孔15,进水腔12与出水腔14内水通过渗水孔15与反应腔13内的生物填料3进行接触反应。请参阅图1,絮凝腔11与进水腔12之间设置有过滤网口17,絮凝腔11内的污水通过过滤网口17过滤然后进入进水腔12内,通过过滤网口17可以将污水中大漂浮物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请参阅图1,反应腔13的内侧填充有生物填料3,生物填料3环进水腔12与出水腔14内壁一圈进行设置,以此增加与水的接触面积,以此提高对污水的处理效果。请参阅图1,上盖2的表面设置有加料管24,加料管24位于絮凝腔11的内部,加料管24的表面设置有预留孔25,加料管24的内侧设置有絮凝剂4,加料管24内絮凝剂4通过预留孔25与絮凝腔11内污水接触发生反应,将污水进行絮凝沉淀。请参阅图1,进水腔12的内壁安装有环形管5,环形管5沿进水腔12一圈设置,环形管5的表面设置有出气管51,出气管51均匀设置在环形管5的表面,通过出气管51将环形管5内的氧气排入进水腔的污水中。请参阅图1,上盖2的表面设置有增氧机22,增氧机22的出气口连接有输气管23,输气管23的一端连接有环形管5,增氧机22通过输气管23向环形管5内供养,然后通过出气管51排出,增加进水腔12内污水中的氧气含量,通过增加污水含氧量提高生物填料3的活性。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处理装置,进水腔12、反应腔13与出水腔14均为环形腔,污水进入进水腔12内侧后通过渗水孔15进入反应腔13内与生物填料3发生反应,然后再从渗水孔15排入出水腔14内,因为出水管16位于出水腔14内侧的上端,进入出水腔14内的水通过渗水孔15可以持续跟生物填料3发生反应,使得污水与生物填料3的接触面积增大,且通过增氧机22通过输气管23向环形管5内输气,并通过出气管51排入进水腔12内向污水内供氧,提高了污水的含氧量,以此能够有效的提高生物填料3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污水进入絮凝腔11内后,通过预留孔25与加料管24内絮凝剂4发生反应进行沉淀,然后通过过滤网口17过滤排入进水腔12内,沉淀在絮凝腔11内的污泥,通过拆卸排泄盖18即可排出,方便了污泥的清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社区污水处理用微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侧设置有絮凝腔(11)、进水腔(12)、反应腔(13)与出水腔(14),所述絮凝腔(11)、进水腔(12)、反应腔(13)的上端连接有上盖(2),所述上盖(2)的表面设置有进水管(21),所述絮凝腔(11)的底部螺纹连接有排泄盖(18),所述装置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出水管(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社区污水处理用微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侧设置有絮凝腔(11)、进水腔(12)、反应腔(13)与出水腔(14),所述絮凝腔(11)、进水腔(12)、反应腔(13)的上端连接有上盖(2),所述上盖(2)的表面设置有进水管(21),所述絮凝腔(11)的底部螺纹连接有排泄盖(18),所述装置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出水管(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社区污水处理用微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腔(13)与进水腔(12)之间的内壁及反应腔(13)与出水腔(14)之间的内壁均匀设置有渗水孔(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社区污水处理用微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腔(11)与进水腔(12)之间设置有过滤网口(17)。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天建钟罗罗于海波李俊南杨倩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沣和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