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絮凝池加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9197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絮凝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絮凝池加药装置,包括进水槽,进水槽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混合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具有经过分筛机、破碎机处产生的污水从污水管进入到混合槽中,同时加药管向混合槽中加药,混合槽沿絮凝池上端口内壁设置,使污水和絮凝剂充分混合后排放到絮凝池中,经压滤机处压出的污水中依然含有部分絮凝剂,通过进水管输入到进水槽中直接进入到絮凝池中再次引用于污水絮凝,絮凝池絮凝的泥浆通过底部排出收集,并对污泥进行压滤,絮凝池上方的清水被排放到清水池中收集,能够均匀的在絮凝池内添加药剂,能更好的发挥絮凝剂的作用,使絮凝效果更好、效率更高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絮凝池加药装置
本技术涉及絮凝池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絮凝池加药装置。
技术介绍
在水的净化过程中,絮凝是其中的一个步骤,可将水内大量微小悬浮物进行沉降,而絮凝过程需要将絮凝剂添加到絮凝池内的待处理水中,而大多加药都是人工撒药,然后进行人工搅拌,加快絮凝过程,但是其中需要的人力较大,且撒药不够均匀,若是采用机械加药,大多都是定点加药,然后进行混合搅拌,这样的混合效果不好,导致絮凝过程较长且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絮凝池加药装置,具有经过分筛机、破碎机处产生的污水从污水管进入到混合槽中,同时加药管向混合槽中加药,混合槽沿絮凝池上端口内壁设置,使污水和絮凝剂充分混合后排放到絮凝池中,经压滤机处压出的污水中依然含有部分絮凝剂,通过进水管输入到进水槽中直接进入到絮凝池中再次引用于污水絮凝,絮凝池絮凝的泥浆通过底部排出收集,并对污泥进行压滤,絮凝池上方的清水被排放到清水池中收集,能够均匀的在絮凝池内添加药剂,能更好的发挥絮凝剂的作用,使絮凝效果更好、效率更高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絮凝池加药装置,包括进水槽,进水槽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混合槽,混合槽与进水槽连接处固定连接有隔板,混合槽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三组限位槽的内壁分别卡接有进水管、加药管和污水管,进水管、加药管和污水管的顶部均卡接有固定机构,进水管的出水头活动连接有限位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经过分筛机、破碎机处产生的污水从污水管进入到混合槽中,同时加药管向混合槽中加药,混合槽沿絮凝池上端口内壁设置,使污水和絮凝剂充分混合后排放到絮凝池中,经压滤机处压出的污水中依然含有部分絮凝剂,通过进水管输入到进水槽中直接进入到絮凝池中再次引用于污水絮凝,絮凝池絮凝的泥浆通过底部排出收集,并对污泥进行压滤,絮凝池上方的清水被排放到清水池中收集,能够均匀的在絮凝池内添加药剂,能更好的发挥絮凝剂的作用,使絮凝效果更好、效率更高的效果。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固定机构包括调节螺栓、调节螺环、驱动轴承、夹具、支撑件、丝杆、驱动环、调节杆、弹簧、固定环和调节件,调节螺栓的外壁与调节螺环的内壁螺纹连接,调节螺栓的末端与驱动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驱动轴承的底部与调节件的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调节件的内部与驱动环的外壁固定连接,驱动环的内壁与调节杆的外壁活动连接,调节杆的外壁与弹簧的内壁套接,调节杆的顶部与固定环的内壁固定连接,调节杆的底部与夹具的顶部固定连接,支撑件的中心内部与调节螺环的外壁固定连接,支撑件的底部与丝杆的顶部固定连接,丝杆的外壁分别与夹具和调节件的侧边内部活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性能优益,既能够对进水管、加药管和污水管起到固定限位的作用,确保分筛机、破碎机处产生的污水从污水管进入到混合槽中,同时加药管向混合槽中加药,以及进水管输入到进水槽中直接进入到絮凝池中再次引用于污水絮凝,也方便后续进行拆除更换。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丝杆的底部与混合槽的顶部固定连接,夹具的底部分别与进水管、加药管和污水管的外壁卡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具和限位槽的设置,确保了进水管、加药管和污水管安装牢固性,保障管道内部液体流动准确性。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进水槽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禁锢螺栓,禁锢螺栓的外壁螺纹连接有禁锢螺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螺纹禁锢的形式,能够将限位件装配在进水槽上。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限位件的两侧均开设有定位孔,定位孔的位置与禁锢螺栓的位置相适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件能够对进水管的出水头起到压制作用,避免进水管管头上翘,输出水源无法准确进入进水槽内。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进水管位于加药管的右侧,加药管位于污水管的右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筛机、破碎机处产生的污水从污水管进入到混合槽中,同时加药管向混合槽中加药,混合槽沿絮凝池上端口内壁设置,使污水和絮凝剂充分混合后排放到絮凝池中,经压滤机处压出的污水中依然含有部分絮凝剂,通过进水管输入到进水槽中直接进入到絮凝池中再次引用于污水絮凝。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进水槽、进水管、加药管、污水管和混合槽的设置,分筛机、破碎机处产生的污水从污水管进入到混合槽中,同时加药管向混合槽中加药,混合槽沿絮凝池上端口内壁设置,使污水和絮凝剂充分混合后排放到絮凝池中,经压滤机处压出的污水中依然含有部分絮凝剂,通过进水管输入到进水槽中直接进入到絮凝池中再次引用于污水絮凝,能够均匀的在絮凝池内添加药剂,能更好的发挥絮凝剂的作用,使絮凝效果更好、效率更高的效果;2、本技术通过调节螺栓、调节螺环、驱动轴承、夹具、支撑件、丝杆、驱动环、调节杆、弹簧、固定环和调节件的设置,调节性能优益,既能够对进水管、加药管和污水管起到固定限位的作用,确保分筛机、破碎机处产生的污水从污水管进入到混合槽中,同时加药管向混合槽中加药,以及进水管输入到进水槽中直接进入到絮凝池中再次引用于污水絮凝,也方便后续进行拆除更换。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混合槽、进水槽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水槽;2、进水管;3、加药管;4、污水管;5、混合槽;6、禁锢螺环;7、固定机构;8、限位槽;9、隔板;10、禁锢螺栓;11、定位孔;12、限位件;701、调节螺栓;702、调节螺环;703、驱动轴承;704、夹具;705、支撑件;706、丝杆;707、驱动环;708、调节杆;709、弹簧;710、固定环;711、调节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4,一种新型絮凝池加药装置,包括进水槽1,进水槽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混合槽5,混合槽5与进水槽1连接处固定连接有隔板9,混合槽5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8,三组限位槽8的内壁分别卡接有进水管2、加药管3和污水管4,进水管2、加药管3和污水管4的顶部均卡接有固定机构7,进水管2的出水头活动连接有限位件12。进一步,固定机构7包括调节螺栓701、调节螺环702、驱动轴承703、夹具704、支撑件705、丝杆706、驱动环707、调节杆708、弹簧709、固定环710和调节件711,调节螺栓701的外壁与调节螺环70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絮凝池加药装置,包括进水槽(1),其特征在于:进水槽(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混合槽(5),混合槽(5)与进水槽(1)连接处固定连接有隔板(9),混合槽(5)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8),三组限位槽(8)的内壁分别卡接有进水管(2)、加药管(3)和污水管(4),进水管(2)、加药管(3)和污水管(4)的顶部均卡接有固定机构(7),进水管(2)的出水头活动连接有限位件(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絮凝池加药装置,包括进水槽(1),其特征在于:进水槽(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混合槽(5),混合槽(5)与进水槽(1)连接处固定连接有隔板(9),混合槽(5)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8),三组限位槽(8)的内壁分别卡接有进水管(2)、加药管(3)和污水管(4),进水管(2)、加药管(3)和污水管(4)的顶部均卡接有固定机构(7),进水管(2)的出水头活动连接有限位件(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絮凝池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机构(7)包括调节螺栓(701)、调节螺环(702)、驱动轴承(703)、夹具(704)、支撑件(705)、丝杆(706)、驱动环(707)、调节杆(708)、弹簧(709)、固定环(710)和调节件(711),调节螺栓(701)的外壁与调节螺环(702)的内壁螺纹连接,调节螺栓(701)的末端与驱动轴承(703)的内圈固定连接,驱动轴承(703)的底部与调节件(711)的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调节件(711)的内部与驱动环(707)的外壁固定连接,驱动环(707)的内壁与调节杆(708)的外壁活动连接,调节杆(708)的外壁与弹簧(709)的内壁套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雪丰
申请(专利权)人:枝江市涌源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