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摇绞机绞纱自动分股绑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9092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摇绞机绞纱自动分股绑绞装置,其包括穿纱杆和穿线装置,所述穿纱杆用于对纱框上的绞纱进行分股,所述穿线装置包括上下两个功能相同的喷吸嘴,所述喷吸嘴内分别通入两根气管,一根为吸管,另一根为喷管,所述吸管的一端连接至嘴口,另一端连接到一个负压生成器,通过负压生成器使吸管内产生负压吸入纱线,所述喷管连接到朝向嘴口的流道,其喷出的空气在流出嘴口时可吹出吸管内的纱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完成对摇绞机绞纱自动分股、绑绞和打结功能,其能够简单、快速、可靠的实现绞纱的双“∞”字穿绕绑绞线,并能同时抓取纱线头、尾,实现四线一同成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摇绞机绞纱自动分股绑绞装置
本技术属于纺织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摇绞机绞纱自动分股绑绞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纺织行业的不断发展,摇绞机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由于摇绞机操作方便,而且工作效率较高,所以可以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摇绞机是将筒纱卷绕在回转纱框上成绞的机器,现在的摇绞机一般包括机架、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的回转纱框以及驱动回转纱框转动的电机或摇柄等,筒纱卷绕到回转纱框上一定圈数后形成一绞绞纱。然而传统摇绞机的绞纱采用人工绑绞的方式,即:手指扎入绞纱进行分股,然后穿绕绑绞线并找到绞纱代头和尾,最后实施打结。一扎绞纱一般要经过三至四道这样的绑绞过程,这样绞纱才不至于相互缠绕,为后续的整染和倒筒工序提供便利。但这样的人工绑绞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效率低下、绑绞质量也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摇绞机绞纱自动分股绑绞装置,以完全实现绞纱的自动分股绑绞打结,为摇绞机的全自动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摇绞机绞纱自动分股绑绞装置,其包括穿纱杆和穿线装置,所述穿纱杆用于对纱框上的绞纱进行分股,所述穿线装置包括上下两个功能相同的喷吸嘴,所述喷吸嘴内分别通入两根气管,一根为吸管,另一根为喷管,所述吸管的一端连接至嘴口,另一端连接到一个负压生成器,通过负压生成器使吸管内产生负压吸入纱线,所述喷管连接到朝向嘴口的流道,其喷出的空气在流出嘴口时可吹出吸管内的纱线。进一步的,所述喷吸嘴包括上喷吸嘴和下喷吸嘴,并且两个吸嘴形成一个“C”字形结构,所述上喷吸嘴内通入上吸管和上喷管,下喷吸嘴内通入下吸管和下喷管。进一步的,所述穿纱杆设置在纱框的上方,并可作升降运动。进一步的,所述穿纱杆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进一步的,所述分股绑绞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打结装置一侧的拨线杆,所述拨线杆可作定轴转动,用于将绑绞线、纱线头和纱线尾拨至打结装置上的打结挡板的正中。更进一步的,所述打结挡板的正前方还设置有聚纱挡板,并且打结挡板和聚纱挡板相对的两端均为“V”型结构。更进一步的,所述打结挡板包括打结上挡板和打结下挡板,聚纱挡板包括聚纱上挡板和聚纱下挡板,所述打结上挡板和聚纱上挡板相对设置,打结下挡板和聚纱下挡板相对设置。更进一步的,所述纱线头和纱线尾安置在纱框的绞杆上,且位于靠近穿线装置的一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及其操作的方法可完成对摇绞机绞纱自动分股、绑绞和打结功能,其能够简单、快速、可靠的实现绞纱的双“∞”字穿绕绑绞线,并能同时抓取纱线头、尾,实现四线一同成结。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至图5是该装置进行分股穿绕绑绞线的步骤示意图;图6是绑绞线穿绕的俯视图。图7是该装置抓取纱线头尾的示意图图8是该装置聚集纱线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绞纱,2.绞杆,3-1.左穿纱杆,3-2.右穿纱杆,4.穿线装置,4-1.上喷吸嘴,4-1-1.上流道,4-1-2.上吸管,4-1-3.上喷管,4-2.下喷吸嘴,4-2-1.下流道,4-2-2.下吸管,4-2-3.下喷管,5.打结装置,5-1.打结上挡板,5-2.打结下挡板,6-1.聚纱上挡板,6-2.聚纱下挡板,7-1.上拨线杆,7-2.下拨线杆,8.纱线头,9.纱线尾,10.绑绞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2所示,穿线装置4主要由上下两个功能相同的上喷吸嘴4-1和下喷吸嘴4-2组成,并形成一个“C”字形结构。以上喷吸嘴4-1为例,其分别通以两根气管,分别为:上吸管4-1-2和上喷管4-1-3。上吸管4-1-2的一端连接至嘴口,另一端连接到一个负压生成器(未画出),通过负压生成器使喷吸管内产生负压吸入纱线。上喷管4-1-3则连接到朝向嘴口的上流道4-1-1,由于上流道4-1-1的孔径很小,压缩空气流经上流道时流速变快,使空气在流出嘴口时可吹出上吸管4-1-2内的纱线。首先,纱框旋转带动绞杆2旋转使纱线缠绕并形成绞纱1,在摇绞之前,纱线头8被夹持组件(未画出)固定于绞纱1位置的一边,摇绞结束后,纱线尾9也被移丝组件(未画出)移至相同的位置,后切断并夹持,如图1。此刻应有两根绞杆2在水平面上,使绞纱1的一边水平,方便之后的分股绑绞。随后上喷吸嘴4-1产生负压,绑绞线10被吸入上吸管4-1-2内,绑绞线10由送线罗拉(未画出)送入所需的绑绞线长度。穿线装置4连同左穿纱杆3-1和右穿纱杆3-2一起从水平绞纱1的正上方下落,左穿纱杆3-1和右穿纱杆3-2扎入绞纱1并把绞纱1分成3份,完成分股动作,如图2所示。完成分股后,穿线装置4带动绑绞线10开始向左移动。当穿纱装置的上喷吸嘴4-1和下喷吸嘴4-2的嘴口运动至右穿纱杆3-2中心时,上喷吸嘴4-1开始喷气,把位于上吸管4-1-2内的绑绞线吹出,如图3。同时,下喷吸嘴4-2开始吸气,接到从上喷吸嘴4-1吹出的绑绞线10后立即将其吸入下吸管4-2-2,从而实现绑绞线10的由上到下的位置转换,如图4所示。同理,当嘴口运动至穿纱杆3-1中心以及绞纱1左侧时,通过上下喷吸嘴的配合使绑绞线上下位置互换,最后穿线装置向右回程至嘴口对准纱线头8、纱线尾9的中心,如此便实现绑绞线双“∞”字的穿绕绞纱1,如图5所示。特别的,为了防止回程过程中已缠绕绑绞线对线头穿绕的影响,穿线装置4在运动到最左侧时便向靠近穿纱杆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L,避免回程穿线失败,如图6所示。之后,穿线装置4和左穿纱杆3-1和右穿纱杆3-2向上抬起,下喷吸嘴4-2也开始吸气,同时纱线头8和纱线尾9的夹持组件松开,这样便使纱线的头和尾连同绑绞线一起被吸入下喷吸嘴4-2,并被抬至打结装置5的上方,如图7、图8所示。最后,上拨线杆7-1和下拨线杆7-2做定轴转动把绑绞线10、纱线头8和纱线尾9拨至打结装置5上的打结上挡板5-1和打结下挡板5-2的正中,再由聚纱上挡板6-1和聚纱下挡板6-2把所有线条推向打结上挡板5-1和打结下挡板5-2,由于这些都是“V”型挡板,所以四条线被聚集于上下挡板的两个凹点处形成一股纱线,再由打结装置进行打结,完成绑绞动作。上述装置能以比较简单的机构,快速的实现绞纱的双“∞”字穿绕绑绞线,同时抓取纱线头尾并实施打结,解决了现今摇绞机无法实现全自动摇绞的难题。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采用等同替换等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于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摇绞机绞纱自动分股绑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穿纱杆和穿线装置,所述穿纱杆用于对纱框上的绞纱进行分股,所述穿线装置包括上下两个功能相同的喷吸嘴,所述喷吸嘴内分别通入两根气管,一根为吸管,另一根为喷管,所述吸管的一端连接至嘴口,另一端连接到一个负压生成器,通过负压生成器使吸管内产生负压吸入纱线,所述喷管连接到朝向嘴口的流道,其喷出的空气在流出嘴口时可吹出吸管内的纱线。/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910 CN 20202196818861.一种摇绞机绞纱自动分股绑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穿纱杆和穿线装置,所述穿纱杆用于对纱框上的绞纱进行分股,所述穿线装置包括上下两个功能相同的喷吸嘴,所述喷吸嘴内分别通入两根气管,一根为吸管,另一根为喷管,所述吸管的一端连接至嘴口,另一端连接到一个负压生成器,通过负压生成器使吸管内产生负压吸入纱线,所述喷管连接到朝向嘴口的流道,其喷出的空气在流出嘴口时可吹出吸管内的纱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摇绞机绞纱自动分股绑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吸嘴包括上喷吸嘴和下喷吸嘴,并且两个吸嘴形成一个“C”字形结构,所述上喷吸嘴内通入上吸管和上喷管,下喷吸嘴内通入下吸管和下喷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摇绞机绞纱自动分股绑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纱杆设置在纱框的上方,并可作升降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江帆陆建华黄仁豹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薪泽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