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张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9089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25
本申请涉及一种纱线张紧装置,包括固定板、第二板和多个张紧杆,多个张紧杆转动连接在固定板上,多个张紧杆在第二板的作用下竖直朝上设置,还包括检测装置和多个感应件,所述检测装置处在第二板的下方,所述检测装置设置在固定板上,多个感应件分别安装在多个张紧杆上,当感应件靠近检测装置时,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出感应件的靠近并报警。纱线穿过张紧杆,张紧杆对纱线作用向外的弹力使纱线被张紧使用,如果纱线的张紧力不够,纱线会松垮,张紧杆的弹力也不再作用在纱线上,张紧杆由于自身受到向外的弹力作用,会朝向检测装置一侧翻转,当检测装置检测出感应件的靠近时,证明纱线已松垮,提醒工作人员及时调整纱线使纱线被重新张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纱线张紧装置
本申请涉及纺织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纱线张紧装置。
技术介绍
纺织过程中,整经是必不可少的,整经时为了使经轴获得良好成形和较大的卷绕密度,在整经筒子架上一般设有张紧装置,给纱线以附加张紧,设置经纱张紧装置的目的是调节片纱张紧,即根据筒子在筒子架上的不同位置,分别给以不同的附加张紧,抵消因导纱状态不同产生的张紧差异,使全片经纱张紧均匀。张紧装置的性能优劣对整经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公告号为CN205676595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纱线张紧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横向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套设有调节转臂,所述调节转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安装纱线的张紧组件,另一端连接有驱动调节转臂转动以使张紧组件靠近或远离固定板的下拉组件,通过下拉组件使套设于支撑杆上的调节转臂旋转,从而使与调节转臂固定连接的张紧组件能够以支撑杆的轴线为旋转轴旋转,从而使张紧组件下端远离或靠近固定板,从而对安装在张紧组件上的纱线进行松紧,达到调节纱线张紧程度的目的。上述的相关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将纱线纺织成产品的纺织过程是由纺织机完成的,纺织机的自动化程度较高,通常不需要派员工专门看守,张紧杆给予每根纱线的张紧力度不同,在纺织的过程中,由于纱线自身会发生抖动,张紧杆会逐渐减小张紧力,当张紧杆的张紧力不够时,与张紧杆对应的纱线会变得松垮,而这时如果员工未及时发现纱线松垮,纺织继续进行的话会对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及时发现张紧杆张紧力不够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纱线张紧装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纱线张紧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纱线张紧装置,包括固定板、第二板和多个张紧杆,多个张紧杆转动连接在固定板上,多个张紧杆在第二板的作用下竖直朝上设置,还包括检测装置和多个感应件,所述检测装置处在第二板的下方,所述检测装置设置在固定板上,多个感应件分别安装在多个张紧杆上,当感应件靠近检测装置时,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出感应件的靠近并报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纱线穿过张紧杆,张紧杆对纱线作用向外的弹力使纱线被张紧使用,如果纱线的张紧力不够,纱线会松垮,张紧杆的弹力也不再作用在纱线上,张紧杆由于自身受到向外的弹力作用,会朝向检测装置一侧翻转,当检测装置检测出感应件的靠近时,证明纱线已松垮,提醒工作人员及时调整纱线使纱线被重新张紧。优选的,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多个干簧管,所述感应件为磁性件,所述干簧管连接在固定板上,多个干簧管与多个磁性件一一对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磁性件靠近干簧管时,干簧管中的磁簧开关打开,干簧管导通,从而实现当张紧杆靠近或接触干簧管时,干簧管能够及时检测出张紧杆的靠近。优选的,还包括横杆,所述横杆转动连接在固定板上,多个干簧管沿横杆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干簧管能够随着横杆转动而改变所在位置,操作人员针对不同粗细的纱线,来判断张紧杆转动至哪个位置时纱线会松垮,从而将横杆转动至对应位置,增加干簧管用于检测的泛用性。优选的,所述横杆上开设有第一凹槽,多个干簧管设置在第一凹槽上,所述横杆远离第一凹槽底壁的一端高于干簧管的远离第一凹槽底壁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张紧杆失去纱线的作用力后会往横杆一侧转动,有些张紧杆转动幅度较大会与横杆接触,由于干簧管处于横杆的第一凹槽内部,张紧杆不会直接与干簧管接触,从而对干簧管起到了保护作用。优选的,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固定在固定板上,所述连杆位于第二板的上方,所述连杆上固定有多个限制块,多个限制块与多个张紧杆一一对应,所述限制块上开设有放置张紧杆的第一通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纺织结束后或者需要使用的纱线数量较少时,可以把多余的张紧杆收纳起来,避免用不到的张紧杆影响到其他使用状态下的张紧杆,将张紧杆移动至抵接在第一通槽的内壁上,从而实现对张紧杆的收纳。优选的,还包括滑动连接在固定板上的第一板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板呈U型设置,所述固定板上开没有供第一板两侧滑动的两个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板的滑动方向平行于连杆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板的内底壁上,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固定板上,所述第一板上连接有将所有张紧杆同时移动的整理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使用整理件将所有张紧杆连接起来,此时可通过操作第一板来对整理件进行移动,由于第一板的滑动方向固定,第一板能够精确的实现对梳理杆的位置控制,使整理件更省力的对张紧杆进行统一收纳。优选的,所述整理件为梳理杆,所述梳理杆上开设有多个供张紧杆抵接的第二凹槽,多个第二凹槽与多个张紧杆一一对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梳理杆上的第二凹槽对准张紧杆嵌入,然后通过移动梳理杆将所有张紧杆分别移动至第一通槽内并抵接在对应第一通槽的内壁上,能够更省力便捷的对张紧杆进行收纳。优选的,所述第一板上转动连接有卡扣,所述梳理杆上开设有与卡扣配合的第一卡槽,所述梳理杆通过卡扣与第一卡槽的配合与第一板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卡扣扣接在卡扣中就能实现第一板对梳理杆的固定,能够快速便捷的实现梳理杆与第一板的拼接和拆卸。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干簧管和感应件,当磁性件靠近干簧管时,干簧管中的磁簧开关打开,干簧管导通,干簧管能够及时检测出张紧杆的靠近;2.通过设置连杆,张紧杆被转动至抵接在连杆上第一凹槽的内壁上,实现对张紧杆的收纳;3.通过设置梳理杆,将梳理杆上的第二凹槽对准张紧杆嵌入,然后通过移动梳理杆将所有张紧杆分别移动至抵接在对应第一通槽的内壁上,能够省力便捷的对张紧杆进行收纳。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板与连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时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板的爆炸图。附图标记说明:1、固定板;2、第二板;21、第二滑槽;22、第二卡槽;23、调节块;24、第二弹簧;25、圆盘;26、张紧杆;27、圆环;3、横杆;31、干簧管;32、转环;33、磁性件;34、支撑杆;4、第一板;41、支撑块;42、卡扣;43、梳理杆;431、第二通槽;432、第二凹槽;433、第一卡槽;44、第一滑槽;45、第一弹簧;5、连杆;51、限制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纱线张紧装置。参照图1、图2,本实施例的纱线张紧装置包括竖直设置在地面上的固定板1,固定板1上固定有第二板2,第二板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地面设置,第二板2朝向地面的一侧侧壁固定有两个圆盘25,两个圆盘25分别位于第二板2长度方向的两端,两个圆盘25之间连接有支撑杆34,支撑杆34处在第二板2的下方,支撑杆34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地面设置,支撑杆34上转动连接有横杆3,支撑杆34上转动连接有多个拉紧杆。参照图1、图2,支撑杆34沿长度方向依次转动连接有转环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纱线张紧装置,包括固定板(1)、第二板(2)和多个张紧杆(26),多个张紧杆(26)转动连接在固定板(1)上,多个张紧杆(26)在第二板(2)的作用下竖直朝上设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装置和多个感应件,所述检测装置处在第二板(2)的下方,所述检测装置设置在固定板(1)上,多个感应件分别安装在多个张紧杆(26)上,当感应件靠近检测装置时,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出感应件的靠近并报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纱线张紧装置,包括固定板(1)、第二板(2)和多个张紧杆(26),多个张紧杆(26)转动连接在固定板(1)上,多个张紧杆(26)在第二板(2)的作用下竖直朝上设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装置和多个感应件,所述检测装置处在第二板(2)的下方,所述检测装置设置在固定板(1)上,多个感应件分别安装在多个张紧杆(26)上,当感应件靠近检测装置时,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出感应件的靠近并报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多个干簧管(31),所述感应件为磁性件(33),所述干簧管(31)连接在固定板(1)上,多个干簧管(31)与多个磁性件(33)一一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杆(3),所述横杆(3)转动连接在固定板(1)上,多个干簧管(31)沿横杆(3)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3)上开设有第一凹槽,多个干簧管(31)设置在第一凹槽上,所述横杆(3)远离第一凹槽底壁的一端高于干簧管(31)的远离第一凹槽底壁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杆(5),所述连杆(5)固定在固定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杰倪龙成钱海东王剑峰黄建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捷蓝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