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园林植物的雨水蓄集系统及实施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38987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的环保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园林植物的雨水蓄集系统,包括表层植被、溢流管、蓄水层、覆盖层、种植土壤层、砂层、砾石层、雨水井、过滤弃流装置、雨水PP模块收集池、地埋式一体化雨水处理及回用系统、补水管、消毒系统、反冲洗排污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设置雨水回收系统、过滤弃流装置、雨水PP模块收集池,达到了内置格栅过滤网,对弃流完毕的雨水进行初步过滤,内置自动弃流单元,弃流前期2‑3毫米雨水,降雨结束后自动复位,解决了现有雨水收集系统需要进行大范围的开挖,其造价成本过高,对收集的雨水无法将过滤产生的垃圾可以自动排放掉和雨水收集不易长期储存而发生变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园林植物的雨水蓄集系统及实施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的环保领域,具体为基于园林植物的雨水蓄集系统及实施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现代的高速发展,海绵城市是当前一种全新的城市生态建设理念,其对于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海绵城市理念下,必须注重小区雨水的回收利用,小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居住场所,水资源供应和回收问题关系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在设计小区雨水回收利用系统时,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环保的原则,贯切落实海绵城市理念,才能提高小区的回收利用效率。近年以来,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小区地面采用水泥铺装,硬化面积逐渐扩大,大量的湖泊被填满,扩大城市面积,在一些城市小区的排水管网系统设计中,缺少严格的标准,所以造成一系列城市内涝问题。随着夏季雨水不断增多,雨水排放逐渐成为了各大城市小区人口进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多,这也进一步增加了城市用水量,小区用水面临着极大的压力,许多建筑小区高楼层出现缺水问题。当雨水增多之后,将会带来城市内涝问题,只有利用地下管廊回收利用雨水,才能让城市不再受到内涝问题的影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园林植物的雨水蓄集系统,包括表层植被、溢流管、蓄水层、覆盖层、种植土壤层、砂层、砾石层、雨水井、过滤弃流装置、雨水PP模块收集池、地埋式一体化雨水处理及回用系统、补水管、消毒系统、反冲洗排污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园林植物的雨水蓄集系统,包括表层植被、溢流管、蓄水层、覆盖层、种植土壤层、砂层、砾石层、雨水井、过滤弃流装置、雨水PP模块收集池、地埋式一体化雨水处理及回用系统、补水管、消毒系统、反冲洗排污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园林植物的雨水蓄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植被、溢流管、蓄水层、覆盖层、种植土壤层、砂层、砾石层属于雨水初级收集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园林植物的雨水蓄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井、过滤弃流装置、雨水PP模块收集池属于废水过滤分流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园林植物的雨水蓄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埋式一体化雨水处理及回用系统、补水管、消毒系统、反冲洗排污装置属于雨水回收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园林植物的雨水蓄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弃流装置内置格栅过滤网,对弃流完毕的雨水进行初步过滤,内置自动弃流单元,弃流前期2-3毫米雨水,降雨结束后自动复位,高品质PE,不锈钢材质,经久耐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园林植物的雨水蓄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PP模块收集池采用是由可再生的聚丙烯材料制作,其网格化透空的结构,材料的结构占用空间不到5%,即模块的蓄水空间达到95%以上,雨水可以在其中自由交换流动。
基于园林植物的雨水蓄集系统的实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地面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烨金素英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华棠景观事务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