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及方法,通过两块所述横板与两块所述竖板相互连接形成井字形支板,并且将所述井字形支板固定在所述板体上,然后将所述十字板的端臂设置在所述横板与所述竖板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固定环和所述第二固定环均以所述井字形支板的中心为圆点设置在所述井字形支板上,且所述第二固定环套设围合于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外部,四个所述立柱分别与所述板体固定连接,每个立柱与所述第二固定环之间设置有所述连接片,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能够增加地基的结构强度,以及增加地基的抗震性,使得地基结构更加稳定,使得建筑物结构在软弱地基中,具有抗震能力良好的装置对其进行支撑,避免产生严重的工程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高耸建筑物日益增多。在实际工程建设中,一些高耸结构建筑物,如电力铁塔、电视塔、超高层写字楼等,这些建筑物结构在软弱地基中,若没有抗震能力良好的装置对其进行支撑,易产生严重的工程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建筑物结构在软弱地基中,若没有抗震能力良好的装置对其进行支撑,易产生严重的工程事故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包括板体、两块横板、两块竖板、十字板、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立柱和连接片,两块所述横板与两块所述竖板相互连接形成井字形支板,所述井字形支板与所述板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板体的上方,所述十字板与所述井字形支板固定连接,且所述十字板的端臂设置在所述横板与所述竖板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固定环和所述第二固定环均以所述井字形支板的中心为圆点设置在所述井字形支板上,且所述第二固定环套设围合于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外部,所述立柱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立柱分别与所述板体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每个所述板体的底角处,每个立柱与所述第二固定环之间设置有所述连接片。其中,所述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还包括支撑柱,相邻两个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所述支撑柱。其中,所述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还包括底板和四个第一抗震组件,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板体的下方,所述底板的每个底角处设置有所述第一抗震组件。其中,每个所述第一抗震组件包括外筒、内筒、抵持块、凸柱和第一弹性件,所述外筒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抵持块与所述外筒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外筒的内部,所述内筒与所述抵持块固定连接,所述凸柱与所述抵持块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抵持块远离所述内筒的一端,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抵持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外筒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凸柱的外部。其中,每个所述第一抗震组件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与所述凸柱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凸柱远离所述抵持块的一端。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如上述所述的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板体、两块所述横板、两块所述竖板、所述十字板、所述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所述立柱和所述连接片进行焊接组装;待组装完成后,将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一抗震组件依次安装在所述板体的下方;待安装完成后,将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一抗震组件填埋于持力层,将所述板体、两块所述横板、两块所述竖板、所述十字板、所述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所述立柱和所述连接片安装在软弱地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通过两块所述横板与两块所述竖板相互连接形成井字形支板,并且将所述井字形支板固定在所述板体上,然后将所述十字板的端臂设置在所述横板与所述竖板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固定环和所述第二固定环均以所述井字形支板的中心为圆点设置在所述井字形支板上,且所述第二固定环套设围合于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外部,四个所述立柱分别与所述板体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每个所述板体的底角处,每个立柱与所述第二固定环之间设置有所述连接片,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能够增加地基的结构强度,以及增加地基的抗震性,使得地基结构更加稳定,使得建筑物结构在软弱地基中,具有抗震能力良好的装置对其进行支撑,避免产生严重的工程事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图2的A-A线结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图2的B-B线结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抗震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的安装方法步骤流程图。1-板体、2-横板、3-竖板、4-十字板、5-第一固定环、6-第二固定环、7-立柱、8-连接片、9-井字形支板、10-支撑柱、11-底板、12-第一抗震组件、13-外筒、14-内筒、15-抵持块、16-凸柱、17-第一弹性件、18-缓冲垫、19-槽体、20-第二抗震组件、21-围挡、22-框体、23-连杆、24-滑块、25-第二弹性件、26-滑槽、27-活动条、28-第三弹性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包括板体1、两块横板2、两块竖板3、十字板4、第一固定环5、第二固定环6、立柱7和连接片8,两块所述横板2与两块所述竖板3相互连接形成井字形支板9,所述井字形支板9与所述板体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板体1的上方,所述十字板4与所述井字形支板9固定连接,且所述十字板4的端臂设置在所述横板2与所述竖板3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固定环5和所述第二固定环6均以所述井字形支板9的中心为圆点设置在所述井字形支板9上,且所述第二固定环6套设围合于所述第一固定环5的外部,所述立柱7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立柱7分别与所述板体1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每个所述板体1的底角处,每个立柱7与所述第二固定环6之间设置有所述连接片8。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两块所述横板2与两块所述竖板3相互连接形成井字形支板9,并且将所述井字形支板9固定在所述板体1上,然后将所述十字板4的端臂设置在所述横板2与所述竖板3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固定环5和所述第二固定环6均以所述井字形支板9的中心为圆点设置在所述井字形支板9上,且所述第二固定环6套设围合于所述第一固定环5的外部,四个所述立柱7分别与所述板体1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每个所述板体1的底角处,每个立柱7与所述第二固定环6之间设置有所述连接片8,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能够增加地基的结构强度,以及增加地基的抗震性,使得地基结构更加稳定,使得建筑物结构在软弱地基中,具有抗震能力良好的装置对其进行支撑,避免产生严重的工程事故。进一步地,所述用于软土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n包括板体、两块横板、两块竖板、十字板、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立柱和连接片,两块所述横板与两块所述竖板相互连接形成井字形支板,所述井字形支板与所述板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板体的上方,所述十字板与所述井字形支板固定连接,且所述十字板的端臂设置在所述横板与所述竖板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固定环和所述第二固定环均以所述井字形支板的中心为圆点设置在所述井字形支板上,且所述第二固定环套设围合于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外部,所述立柱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立柱分别与所述板体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每个所述板体的底角处,每个立柱与所述第二固定环之间设置有所述连接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板体、两块横板、两块竖板、十字板、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立柱和连接片,两块所述横板与两块所述竖板相互连接形成井字形支板,所述井字形支板与所述板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板体的上方,所述十字板与所述井字形支板固定连接,且所述十字板的端臂设置在所述横板与所述竖板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固定环和所述第二固定环均以所述井字形支板的中心为圆点设置在所述井字形支板上,且所述第二固定环套设围合于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外部,所述立柱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立柱分别与所述板体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每个所述板体的底角处,每个立柱与所述第二固定环之间设置有所述连接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还包括支撑柱,相邻两个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所述支撑柱。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还包括底板和四个第一抗震组件,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板体的下方,所述底板的每个底角处设置有所述第一抗震组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六益,程云,莫默,孙东,郑永,邓杰,李祚向,向国荣,郑宗勇,杨欢,谭之东,成启航,巩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贵阳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