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查井井盖反开槽安装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8972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检查井井盖反开槽安装施工工艺,步骤为:S1:路基回填至检查井井颈底部标高,反开槽安装井筒,安装完毕后对所述井筒外壁的四周缝隙回填夯实,封闭所述井筒口;S2:所述路基回填至检查井所述井颈顶部标高,反开槽安装所述井颈,安装完毕对所述井颈的四周缝隙振捣密实,封闭所述井颈口;S3:所述基层路面结构和底面层沥青混凝土施工完毕达到表面层沥青混凝土底标高时,反开槽安装井圈和井盖,在所述井圈上打孔植入膨胀螺栓,安装完毕对所述井圈的四周缝隙振捣密实,铺筑所述表面层沥青混凝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检查井反开槽施工工艺保证了施工质量,提高城市道路行车安全和通过舒适性、提升了城市环境的美观,减少后期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查井井盖反开槽安装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市政道路及公用设施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检查井井盖反开槽安装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市政基础设施在不断的完善,城市道路路面材料常常采用沥青混凝土,因其施工进度快,在沥青混凝土冷却至常温后就可开发交通,所以得到大力推广。但包裹市政各管线检查井井盖的衔接部位只有薄薄的几公分(通常4cm-5cm),所以对检查井井盖自身安装质量要求极高。在对市政道路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检查井与周边路面存在不同程度的下沉和破损现象,这也是市政道路工程一种常见的质量通病,对道路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混凝土路面检查井井盖安装时路面与井盖之间采用C30细石混凝土浇筑,受力面积小,预制混凝土井圈时与路面坡度不一致,往往在重度交通路段容易受到破坏。沥青混凝土路面检查井井盖安装时,摊铺下面层和中面层沥青混凝土时对检查井及井圈造成污染,稍有不慎还会将井盖井圈压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检查井井盖反开槽安装施工工艺,尤其适合利用反开槽对检查井周围加固的施工环境。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检查井井盖反开槽安装施工工艺,步骤为:S1:路基回填至检查井井颈底部标高,反开槽安装井筒,安装完毕后对所述井筒外壁的四周缝隙回填夯实,封闭所述井筒口,再次继续进行所述路基填筑;S2:所述路基回填至检查井所述井颈顶部标高,反开槽安装所述井颈,安装完毕对所述井颈的四周缝隙振捣密实,封闭所述井颈口,继续基层路面结构施工;>S3:所述基层路面结构和底面层沥青混凝土施工完毕达到表面层沥青混凝土底标高时,反开槽安装井圈和井盖,在所述井圈上打孔植入膨胀螺栓,安装完毕对所述井圈的四周缝隙振捣密实,养生结束后,铺筑所述表面层沥青混凝土。进一步的,所述S1中,所述井筒安装完毕后在所述井筒外壁的四周缝隙采用8%灰土回填夯实。进一步的,所述S2中,所述井颈安装完毕后在所述井颈的四周缝隙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养生结束再封闭所述井颈口,继续所述基层路面结构施工。进一步的,所述S3中:所述井圈和所述井盖安装完毕后对所述井圈的四周缝隙采用所述C30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养生结束后再铺筑所述表面层沥青混凝土。进一步的,所述C30混凝土浇筑时将钢筋套圈浇筑在所述C30钢筋混凝土内部,用于加固所述所述C30混凝土。进一步的,所述膨胀螺栓的个数不少于6个。进一步的,所述膨胀螺栓在所述井圈的四周均匀布置。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查井井盖反开槽安装施工工艺保证了施工质量,提高城市道路的行车安全和通过舒适性、提升了城市环境的美观,减少后期维护成本。在检查井井盖安装时,采用反开槽增大了混凝土受力面积,使混凝土和井圈有效结合,保护井盖和井圈不受到二次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井圈加固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第一步工艺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第二步工艺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第三步工艺示意图。图中:1、井盖2、井颈3、井筒4、基层结构5、钢筋套圈6、C30混凝土7、路基8、基层路面结构9、底面层沥青混凝10、表面层沥青混凝土11、井圈土12、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一种检查井井盖反开槽安装施工工艺,其步骤为:如图2所示中,路基7回填至检查井井颈2底部的标定高度后反开槽安装井筒3,安装完毕后对井筒3外壁的四周缝隙回填夯实,封闭井筒3的上端口,再次继续进行路基7的填筑;如图3所示中,路基7回填至检查井井颈2顶部的标定高度后反开槽安装2井颈,安装完毕对井颈2的四周缝隙振捣密实,再次封闭井颈2的上端口,继续基层路面结构8施工;如图4所示中,基层路面结构8和底面层沥青混凝土9施工完毕达到表面层沥青混凝土10底标高时,反开槽安装井圈11和井盖1,在井圈11上打孔植入膨胀螺栓,安装完毕对井圈11的四周缝隙振捣密实,养生结束,铺筑表面层沥青混凝土10。其中如图2所示的步骤S1中,井筒3安装完毕后在井筒3外壁的四周缝隙采用8%灰土回填夯实,回填后采用5mm的厚钢板12封闭该井筒3的上端口,再继续进行路基7的填筑。如图3所示的步骤S2中,安装完毕在井颈2的四周缝隙采用C30混凝土6浇筑振捣密实,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浇筑完成后对其进行养生,养生结束采用5mm的厚钢板12封闭井颈2的上端口,再继续进行基层路面结构8的施工。如图4所示的步骤S3中:基层路面结构8和底面层沥青混凝土9施工完毕达到表面层沥青混凝土10底标高时,反开槽安装井圈11和井盖1后需要在井圈11上打孔植入膨胀螺栓,在本实施例中,围绕井圈11的四周均匀布置6个膨胀螺栓,满足了连接强度的需求。安装完毕对井圈11的四周缝隙采用C30混凝土6浇筑振捣密实,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养生结束后,再铺筑表面层沥青混凝土10。C30混凝土6浇筑时将钢筋套圈5浇筑在C30混凝土6内部,用于加固C30混凝土6,防止下沉和破损现象,增大了受力面积。在检查井井盖安装时,采用反开槽增大了混凝土受力面积,使混凝土和井圈11有效结合,保护井盖1和井圈11不受到二次污染。检查井井盖1反开槽安装施工工艺保证了施工质量,提高城市道路的行车安全和通过舒适性、提升了城市环境的美观,减少后期维护成本。施工过程中,采用检查井口钢板封口,路基回填分层整体碾压后井筒反开槽安装施工工艺能有效控制检查井周边回填质量的问题。在进行检查井的防沉降加固施工前,需要研究检查井周边回填材料、施工顺序及方法,通过研究检查井施工顺序以及周边回填材料、回填厚度、碾压设备等施工参数,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施工规范要求。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检查井井盖反开槽安装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为:/nS1:路基回填至检查井井颈底部标高,反开槽安装井筒,安装完毕后对所述井筒外壁的四周缝隙回填夯实,封闭所述井筒口,再次继续进行所述路基填筑;/nS2:所述路基回填至检查井所述井颈顶部标高,反开槽安装所述井颈,安装完毕对所述井颈的四周缝隙振捣密实,封闭所述井颈口,继续基层路面结构施工;/nS3:所述基层路面结构和底面层沥青混凝土施工完毕达到表面层沥青混凝土底标高时,反开槽安装井圈和井盖,在所述井圈上打孔植入膨胀螺栓,安装完毕对所述井圈的四周缝隙振捣密实,养生结束后,铺筑所述表面层沥青混凝土。/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1230 CN 20201161703851.一种检查井井盖反开槽安装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为:
S1:路基回填至检查井井颈底部标高,反开槽安装井筒,安装完毕后对所述井筒外壁的四周缝隙回填夯实,封闭所述井筒口,再次继续进行所述路基填筑;
S2:所述路基回填至检查井所述井颈顶部标高,反开槽安装所述井颈,安装完毕对所述井颈的四周缝隙振捣密实,封闭所述井颈口,继续基层路面结构施工;
S3:所述基层路面结构和底面层沥青混凝土施工完毕达到表面层沥青混凝土底标高时,反开槽安装井圈和井盖,在所述井圈上打孔植入膨胀螺栓,安装完毕对所述井圈的四周缝隙振捣密实,养生结束后,铺筑所述表面层沥青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查井井盖反开槽安装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所述井筒安装完毕后在所述井筒外壁的四周缝隙采用8%灰土回填夯实。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科峰李凤昊姚帧祥龚进波张胜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