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浆管底部出浆结构及注浆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8961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23
本申请涉及一种注浆管底部出浆结构及注浆管,涉及建筑施工用注浆管技术领域,注浆管的底部设置有出浆底管,所述注浆管和所述出浆底管之间相互垂直且相互连通,所述出浆底管至少有一端设置为喷浆口,所述喷浆口处滑动连接有软质塞,所述软质塞在水泥浆液或者清水的冲击下滑出所述喷浆口,所述出浆底管内设置有驱使所述软质塞滑入所述喷浆口内的复位结构。本申请具有结构简单稳定、喷浆口不易堵塞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浆管底部出浆结构及注浆管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用注浆管
,尤其是涉及一种注浆管底部出浆结构及注浆管。
技术介绍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会将2根或以上注浆管对称绑在钢筋笼外侧,地面的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在压力作用下将水泥浆液通过注浆管压入桩端的碎石层孔隙中,使得原本松散的沉渣、碎石、土粒和裂隙胶结成一个高强度的结合体。目前注浆管的底部外周壁上一般会直接开设多个喷浆口,且多个喷浆口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为一列。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在注浆前一般都会进行清孔操作,但无论如何清孔,孔底都会留有或多或少的沉渣,而在浆液回流或残渣回流的过程中,注浆管会经常存喷浆口堵塞的现象,影响灌浆操作的正常进行,故而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常见注浆管的底部容易因浆液/残渣回流而存在易堵塞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注浆管底部出浆结构及注浆管。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注浆管底部出浆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注浆管底部出浆结构,注浆管的底部设置有出浆底管,所述注浆管和所述出浆底管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浆管底部出浆结构,其特征在于:注浆管(1)的底部设置有出浆底管(2),所述注浆管(1)和所述出浆底管(2)之间相互垂直且相互连通,所述出浆底管(2)至少有一端设置为喷浆口(21),所述喷浆口(21)处滑动连接有软质塞(3),所述软质塞(3)在水泥浆液或者清水的冲击下滑出所述喷浆口(21),所述出浆底管(2)内设置有驱使所述软质塞(3)滑入所述喷浆口(21)内的复位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浆管底部出浆结构,其特征在于:注浆管(1)的底部设置有出浆底管(2),所述注浆管(1)和所述出浆底管(2)之间相互垂直且相互连通,所述出浆底管(2)至少有一端设置为喷浆口(21),所述喷浆口(21)处滑动连接有软质塞(3),所述软质塞(3)在水泥浆液或者清水的冲击下滑出所述喷浆口(21),所述出浆底管(2)内设置有驱使所述软质塞(3)滑入所述喷浆口(21)内的复位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浆管底部出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结构为弹簧(4),所述软质塞(3)的内端和所述弹簧(4)的端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浆管底部出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浆底管(2)设置有一根,所述注浆管(1)和所述出浆底管(2)构成L形状或者倒T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浆管底部出浆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注浆管(1)和所述出浆底管(2)构成L形状时,所述注浆管(1)和所述出浆底管(2)一体弯曲成型,所述弹簧(4)的一端焊接固定于所述出浆底管(2)的内壁,所述弹簧(4)的另一端和所述软质塞(3)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浆管底部出浆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注浆管(1)和所述出浆底管(2)构成倒T形状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傲李锡银陈常升毛卓能何超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武建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