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性聚脲基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38562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性聚脲基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a)将端氨基聚四氢呋喃、氢化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乙酸乙酯混合反应;b)加入乙二胺基乙磺酸钠的水溶液反应;c)加入乙二胺水溶液反应,除去溶剂,得到水性聚脲乳液;d)将去离子水、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冰乙酸混合反应,得到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乙酸盐水溶液;e)将去离子水、消泡剂、分散剂、PH值调节剂、金红石型钛白粉、三聚氰胺、双季戊四醇、聚磷酸铵、气凝胶浆料、步骤c)得到的水性聚脲乳液、醋叔乳液、步骤d)得到的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乙酸盐的水溶液和增稠剂混合并分散。本发明专利技术防火涂料具有较高的耐火性能、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良好的各项物理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性聚脲基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用涂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性聚脲基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钢结构作为高层建筑结构的一种形式,以其强度高、质量轻,并有良好的延伸性、抗震性和施工周期短等特点,在建筑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超高层及大跨度建筑等方面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随着中国城市规模的发展,钢结构在中国建筑业的应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但由于钢结构自身不燃,钢结构的防火隔热保护问题曾一度被人们忽视。钢材的机械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500℃左右,其强度下降到40%~50%,钢材的力学性能迅速下降,很快失去支撑能力,导致建筑物垮塌。因此,对钢结构进行保护势在必行。钢结构防火涂料刷涂或喷涂在钢结构表面,起防火隔热作用,防止钢材在火灾中迅速升温而降低强度,避免钢结构失去支撑能力而导致建筑物垮塌。国内外早已对钢结构防火涂料的研究和应用展开了积极的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就,至今仍方兴未艾。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黏度更细、涂层更薄、施工方便、装饰性更好。在满足防火要求的同时又能满足高装饰性要求,特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性聚脲基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将端氨基聚四氢呋喃、氢化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乙酸乙酯混合加热并反应;/n步骤2:将乙二胺基乙磺酸钠水溶液加入到步骤1得到的产物中并反应;/n步骤3:将乙二胺的水溶液加入到步骤2得到的产物中并进行搅拌,然后除去溶剂,得到水性聚脲乳液;/n步骤4:将去离子水、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冰乙酸混合并反应,得到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乙酸盐的水溶液;/n步骤5:将去离子水、消泡剂、分散剂、PH值调节剂、金红石型钛白粉、三聚氰胺、双季戊四醇、聚磷酸铵、气凝胶浆料、步骤3得到的水性聚脲乳液、醋叔乳液、步骤4得到的γ-氨丙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性聚脲基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端氨基聚四氢呋喃、氢化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乙酸乙酯混合加热并反应;
步骤2:将乙二胺基乙磺酸钠水溶液加入到步骤1得到的产物中并反应;
步骤3:将乙二胺的水溶液加入到步骤2得到的产物中并进行搅拌,然后除去溶剂,得到水性聚脲乳液;
步骤4:将去离子水、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冰乙酸混合并反应,得到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乙酸盐的水溶液;
步骤5:将去离子水、消泡剂、分散剂、PH值调节剂、金红石型钛白粉、三聚氰胺、双季戊四醇、聚磷酸铵、气凝胶浆料、步骤3得到的水性聚脲乳液、醋叔乳液、步骤4得到的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乙酸盐的水溶液以及增稠剂混合并搅拌分散,得到所述水性聚脲基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性聚脲基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氢化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与端氨基聚四氢呋喃的摩尔比为2:1~6: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性聚脲基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乙酸乙酯的重量与端氨基聚四氢呋喃和氢化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重量之和的比为0.1:1~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性聚脲基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乙二胺基乙磺酸钠水溶液中的乙二胺基乙磺酸钠与步骤1中氢化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异氰酸酯基团的摩尔比为0.1:1~0.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性聚脲基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乙二胺与步骤1中氢化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异氰酸酯基团的摩尔比为0.1:1~0.8: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性聚脲基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乙二胺的水溶液的浓度为1×10-4~1×10-1克/升,乙二胺的水溶液中的去离子水的重量为步骤1与2中所加入的所有反应物的重量的1~3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现明陈力军郑芳俊杨波王小建刘栩瑞李荣耿天军
申请(专利权)人: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阳煤集团纳谷山西气凝胶科创城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山西阳泰环保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