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配向液晶介质化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8377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配向液晶介质化合物及其应用,所述自配向液晶介质化合物具有如通式(I)所示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化合物的端部引入羟基结构,能够与玻璃表面形成更稳定的分子间作用力,使化合物更好的稳定在ITO表面,双聚合基团有很好的聚合效果,侧F的加入,使其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从而整体结构的配向效果更好,聚合速率更快,聚合更完全,残留更低,从而较大程度改善了显示不良、残像等问题,且该化合物性能稳定,可广泛用于液晶显示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配向液晶介质化合物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自配向液晶介质化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汽车导航仪、电视机等。代表性的液晶显示模式有扭曲向列(TN)型、超扭曲向列(STN)型、面内切换(IPS)型、边缘场切换(FFS)型及垂直取向(VA)型。其中,VA模式由于具有快速的下降时间、高对比度、广视角和高质量的图像,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VA模式等的有源矩阵寻址方式的显示元件所用的液晶介质,自身存在着不足,如残像水平要明显差于正介电各向异性的显示元件,响应时间比较慢,驱动电压比较高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了一些新型的VA显示技术,如MVA技术,PVA技术,PSVA技术。其中,PSVA技术既实现了MVA/PVA类似的广视野角显示模式,也简化了CF工艺,实现了降低CF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开口率,还可以获得更高的亮度,进而获得更高的对比度。此外,由于整面的液晶都有预倾角,没有多米诺延迟现象,在保持同样的驱动电压下还可以获得更快的响应时间,残像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配向液晶介质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如通式(I)所示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配向液晶介质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如通式(I)所示结构:



其中,A1、A2、A3各自独立地代表1,4-亚环己基、1,4-亚环己烯基或1,4-亚苯基;或,所述1,4-亚环己基、1,4-亚环己烯基或1,4-亚苯基中的至少一个氢原子被L或-Z-P取代;或,所述1,4-亚苯基中的至少一个环碳原子被氮原子取代;
L代表H、-F、-Cl、-CN、-NO2、-NCS、任选取代的硅烷基、C3-C7的环烷基或C1-C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烷氧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羰基氧基或烷氧基羰基氧基;或,所述C3-C7的环烷基或C1-C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烷氧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羰基氧基或烷氧基羰基氧基中的至少一个氢原子被F或Cl取代;
P代表丙烯酸酯基、甲基丙烯酸酯基、氟代丙烯酸酯基、氯代丙烯酸酯基、乙烯氧基、氧杂环丁烷基或环氧基;
R1代表H、卤素或C1-C12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烷基;或,所述C1-C12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烷基中一个-CH2-或至少两个不相邻的-CH2-被-O-、-S-、-CO-、-CH=CH-、-CO-O-、-O-CO-以不相互直接相连的方式取代;或,所述C1-C12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烷基中的至少一个氢原子被F或Cl取代;
Z、Z1、Z2、Z3、Z4各自独立地代表单键、-O-、-S-、-CO-、-CO-O-、-O-CO-、-O-CO-O-、-CH=N-、-N=CH-、-N=N-、C1-C12的亚烷基或C2-C12的链烯基;或,所述C1-C12的亚烷基或C2-C12的链烯基中的至少一个氢原子被F、Cl、或CN取代;或,所述C1-C12的亚烷基或C2-C12的链烯基中一个-CH2-或至少两个不相邻的-CH2-被-O-、-S-、-NH-、-CO-、-COO-、-OCO-、-OCOO-、-SCO-或-COS-以不相互直接相连的方式取代;
X表示-OH、-SH、或-NH2;
m、n各自独立地表示0、1、2或3,且m与n不同时为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配向液晶介质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I)具有如下结构:



其中,A1、A2各自独立地代表1,4-亚环己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雄董智超孙建波唐怡杰侯斌王学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八亿时空液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