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酶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38365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肥料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菌酶复合微生物肥料,原料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微生物混合菌剂50~80份、生物酶1~2份、蔗糖3~4份、畜禽粪便20~30份、高岭土30~35份、滑石粉5~10份、硬酯酸2~5份、琼脂1~3份、多乙撑多胺5~10份、羧甲基脱乙酰壳多糖0.05~0.08份、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酸乙烯酯共聚物0.03~0.06份、聚乙烯醇0.1~0.4份、植物茎叶粉0.4~0.6份、明胶0.2~0.4份、水5~10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肥料利用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菌酶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肥料
,具体的,涉及一种菌酶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微生物肥料是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导致作物得到特定肥料效应的一种制品,是农业生产中使用肥料的一种,含有活性微生物的特定制品。微生物肥料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可以改善作物营养条件、固定氮素和活化土壤中一些无效态的营养元素,创造良好的土壤微生态环境来促进作物的生长。但是目前微生物肥料在使用时存在以下缺陷:开袋后长期存放可能会影响肥料的使用效果,养分利用率低,不能满足作物生长期所需,而需要多次追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菌酶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肥料利用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菌酶复合微生物肥料,原料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微生物混合菌剂50~80份、生物酶1~2份、蔗糖3~4份、畜禽粪便20~30份、高岭土30~35份、滑石粉5~10份、硬酯酸2~5份、琼脂1~3份、多乙撑多胺5~10份、羧甲基脱乙酰壳多糖0.05~0.08份、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酸乙烯酯共聚物0.03~0.06份、聚乙烯醇0.1~0.4份、植物茎叶粉0.4~0.6份、明胶0.2~0.4份、水5~10份。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微生物混合菌剂包括: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绿色木霉,质量比为1:(2~3):(4~5):(1~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生物酶包括:金属蛋白酶、植酸酶、蛋白酶,质量比为1:(3~5):(2~2.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植物茎叶粉为藜属植物茎叶粉。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菌酶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绿色木霉活化后获得发酵液;S2、将发酵液进行真空浓缩,加入蔗糖、金属蛋白酶、植酸酶、蛋白酶混合均匀,自然风干;S3、将S2所得风干物中加入硬酯酸、琼脂、多乙撑多胺、畜禽粪便、高岭土、滑石粉搅拌均匀,烘干后造粒得肥料颗粒;S4、制备成膜剂:聚乙烯醇、水搅拌均匀,再加入藜属植物茎叶粉、羧甲基脱乙酰壳多糖、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明胶混合均匀,升温并搅拌,得到成膜剂;S5、将S4所得成膜剂雾化喷洒于S3所得肥料颗粒表面,自然风干,得到菌酶复合微生物肥料。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3中烘干温度控制在50~60℃,烘干时间控制在1~2h。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4中,升温至60~70℃,搅拌时间控制在2~4h。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施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微生物肥料种植大豆,缓释效果好,肥料利用率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产量显著优于普通复合肥。2、本申请利用藜属植物,在河北地带是杂草,机械去除后如果不及时处置可能还会再次扎根生长,本申请将杂草重复利用,解决了杂草难以得到较好的利用的技术难题,不仅提高微生物肥料的缓释效果,还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增量增产。3、本申请中添加多乙撑多胺,利用多乙撑多胺带正电,提高土壤对肥料的吸附作用,抑制肥料元素的流失,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满足植物长期生长所需,使得产量提高。本申请中添加羧甲基脱乙酰壳多糖能够起到较好的成膜效果,提高缓释效果,与水接触后,能够降解成小分子,从而实现缓释的目的,最终提高农作物产量。本申请中添加PVP-VA,PVP-VA分子链呈不规则排列,能够提高缓释效果,从而减少氮元素的流失。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实施例3、对比例、普通复合肥氮淋失的情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制备藜属植物茎叶粉:将机械铲除的藜属植物类杂草烘干后造粒。实施例1一种菌酶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S1、将地衣芽孢杆菌10份、枯草芽孢杆菌20份、胶质芽孢杆菌40份、绿色木霉10份活化后获得发酵液;S2、将发酵液进行真空浓缩至体积比50%,加入蔗糖4份、金属蛋白酶0.25份、植酸酶1.25份、蛋白酶0.5份混合均匀,自然风干;S3、将S2所得风干物中加入硬酯酸5份、琼脂3份、多乙撑多胺10份、畜禽粪便30份、高岭土35份、滑石粉10份搅拌均匀,烘干后造粒得肥料颗粒,烘干温度控制在60℃,时间1.5h;S4、制备成膜剂:聚乙烯醇0.4份、水10份搅拌均匀,再加入藜属植物茎叶粉0.6份、羧甲基脱乙酰壳多糖0.08份、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酸乙烯酯共聚物0.06份、明胶0.4份混合均匀,升温至70℃并搅拌2h,得到成膜剂;S5、将S4所得成膜剂雾化喷洒于S3所得肥料颗粒表面,自然风干,得到菌酶复合微生物肥料。实施例2一种菌酶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S1、将地衣芽孢杆菌6.25份、枯草芽孢杆菌18.75份、胶质芽孢杆菌31.25份、绿色木霉6.25份活化后获得发酵液;S2、将发酵液进行真空浓缩至体积比50%,加入蔗糖3份、金属蛋白酶0.2份、植酸酶0.4份、蛋白酶0.4份混合均匀,自然风干;S3、将S2所得风干物中加入硬酯酸2份、琼脂1份、多乙撑多胺5份、畜禽粪便20份、高岭土30份、滑石粉5份搅拌均匀,烘干后造粒得肥料颗粒,烘干温度控制在50℃,时间2h;S4、制备成膜剂:聚乙烯醇0.4份、水5份搅拌均匀,再加入藜属植物茎叶粉0.4份、羧甲基脱乙酰壳多糖0.0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酸乙烯酯共聚物0.03份、明胶0.2份混合均匀,升温至60℃并搅拌4h,得到成膜剂;S5、将S4所得成膜剂雾化喷洒于S3所得肥料颗粒表面,自然风干,得到菌酶复合微生物肥料。实施例3一种菌酶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S1、将地衣芽孢杆菌6份、枯草芽孢杆菌12份、胶质芽孢杆菌30份、绿色木霉12份活化后获得发酵液;S2、将发酵液进行真空浓缩至体积比50%,加入蔗糖3.5份、金属蛋白酶0.2份、植酸酶0.7份、蛋白酶0.5份混合均匀,自然风干;S3、将S2所得风干物中加入硬酯酸4份、琼脂2份、多乙撑多胺8份、畜禽粪便25份、高岭土32份、滑石粉8份搅拌均匀,烘干后造粒得肥料颗粒,烘干温度控制在60℃,时间2h;S4、制备成膜剂:聚乙烯醇0.4份、水5份搅拌均匀,再加入藜属植物茎叶粉0.4份、羧甲基脱乙酰壳多糖0.0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酸乙烯酯共聚物0.03份、明胶0.2份混合均匀,升温至65℃并搅拌3h,得到成膜剂;S5、将S4所得成膜剂雾化喷洒于S3所得肥料颗粒表面,自然风干,得到菌酶复合微生物肥料。对比例1将实施例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菌酶复合微生物肥料,其特征在于,原料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微生物混合菌剂50~80份、生物酶1~2份、蔗糖3~4份、畜禽粪便20~30份、高岭土30~35份、滑石粉5~10份、硬酯酸2~5份、琼脂1~3份、多乙撑多胺5~10份、羧甲基脱乙酰壳多糖0.05~0.08份、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酸乙烯酯共聚物0.03~0.06份、聚乙烯醇0.1~0.4份、植物茎叶粉0.4~0.6份、明胶0.2~0.4份、水5~1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酶复合微生物肥料,其特征在于,原料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微生物混合菌剂50~80份、生物酶1~2份、蔗糖3~4份、畜禽粪便20~30份、高岭土30~35份、滑石粉5~10份、硬酯酸2~5份、琼脂1~3份、多乙撑多胺5~10份、羧甲基脱乙酰壳多糖0.05~0.08份、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酸乙烯酯共聚物0.03~0.06份、聚乙烯醇0.1~0.4份、植物茎叶粉0.4~0.6份、明胶0.2~0.4份、水5~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酶复合微生物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混合菌剂包括: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绿色木霉,质量比为1:(2~3):(4~5):(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酶复合微生物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酶包括:金属蛋白酶、植酸酶、蛋白酶,质量比为1:(3~5):(2~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酶复合微生物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茎叶粉为藜属植物茎叶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红耿春斌刘玉鹏段红伟黄明贤周新云孙秋雪
申请(专利权)人:保定瑞沃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