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泥污水的分离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泥污水的分离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在污水处理中,首先要对污水中的泥沙等固体杂物进行分离,然后再对水溶液进行除酸、除金属离子等处理工艺,目前的污水中固液分离多采用过滤和自然沉降方式,其滤网容易堵塞,频繁清理疏通,自然沉降效率更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泥污水的分离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能够高效的对污水溶液中的固液进行分离处理。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含泥污水的分离处理系统,包括分离容器、絮凝容器、搅拌机构和分离机构,所述絮凝容器间距设置在分离容器的内腔中,所述絮凝容器与分离容器之间形成分离腔,所述分离容器上对应于分离腔开设有污水进水口,所述分离腔内设置有分离机构,所述分离腔内的泥水通过分离机构固液分离,所述絮凝容器连通于分离腔,所述絮凝容器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絮凝容器内的污水通过搅拌絮凝。进一步的,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泥污水的分离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容器(1)、絮凝容器(2)、搅拌机构(3)和分离机构(4),所述絮凝容器(2)间距设置在分离容器(1)的内腔中,所述絮凝容器(2)与分离容器(1)之间形成分离腔(6),所述分离容器(1)上对应于分离腔(6)开设有污水进水口(7),所述分离腔(6)内设置有分离机构(4),所述分离腔(6)内的泥水通过分离机构(4)固液分离,所述絮凝容器(2)连通于分离腔(6),所述絮凝容器(2)内设置有搅拌机构(3),所述絮凝容器(2)内的污水通过搅拌絮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泥污水的分离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容器(1)、絮凝容器(2)、搅拌机构(3)和分离机构(4),所述絮凝容器(2)间距设置在分离容器(1)的内腔中,所述絮凝容器(2)与分离容器(1)之间形成分离腔(6),所述分离容器(1)上对应于分离腔(6)开设有污水进水口(7),所述分离腔(6)内设置有分离机构(4),所述分离腔(6)内的泥水通过分离机构(4)固液分离,所述絮凝容器(2)连通于分离腔(6),所述絮凝容器(2)内设置有搅拌机构(3),所述絮凝容器(2)内的污水通过搅拌絮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泥污水的分离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容器(1)、絮凝容器(2)均为筒体结构,所述絮凝容器(2)的底端间距于分离容器(2)的底壁设置,且所述絮凝容器与分离容器(1)的底壁之间形成有连通于分离腔(6)的连通口(8),所述分离机构(4)包含连接杆(9)和螺旋提升片体(10),所述连接杆(9)设置在连通口(8)内,所述螺旋提升片体(10)同轴设置在分离腔(6)内,且所述螺旋提升片体(10)通过连接杆(9)连接于搅拌机构(3)上,所述螺旋提升片(10)随动于搅拌机构(3);所述分离腔(6)内的污水溶液中的污泥通过螺旋提升片体(10)向上提升并排出至分离容器(1)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泥污水的分离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提升片体(10)上开设有若干渗水孔(11),所述分离容器(1)的内腔底部设置有激震机构(12),所述螺旋提升片体(10)通过激震机构(12)在竖向上震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含泥污水的分离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震机构(12)包括激震环(13),所述激震环(13)同轴固定设置在分离腔(6)内,且所述激震环(13)位于螺旋提升片(10)的下方,所述激震环(13)的上表面上包含有凹凸起伏的凸轮面,所述螺旋提升片体(10)在回转的同时通过激震环(13)在竖向弹性形变。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泥污水的分离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腔(6)的顶端设置有刮离机构(5),所述刮离机构(5)包含刮盘(14),所述刮盘(14)对应于分离腔(6)的开口设置,所述刮盘(14)上贯通开设有若干呈圆周分布的出泥口(15),所述刮盘(14)通过若干出泥口(15)分隔有若干导泥板(16),所述螺旋提升片体(10)的顶端弹性抵接于刮盘(14)的底壁;回转状态下的螺旋提升片体上的污泥通过出泥口(15)排放到导泥板(16)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含泥污水的分离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刮盘(14)上方设置有推泥机构,所述导泥板(16)上的污泥通过推泥机构沿径向向外侧推出;所述推泥机构包括推板(17)、复位...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