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钛钢复合板中间过渡焊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37583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钛钢复合板中间过渡焊接方法,由厚度为1.0mm以上的TA1或TA2的钛覆层和厚度为5.0mm以上的低碳钢组成的钛钢复合板在进行对焊时,在钢‑钛界面处采用纯铜、纯钒作为中间过渡层进行焊接。焊接坡口为左右对称的X型结构,且上部为下窄上宽的等腰梯形,下部为∧形;使用纯铜作为中间层进行焊接,在铜中间层的表面进行纯钒的焊接,使用钨极氩弧焊的方式进行钛覆层焊接。优点是:采用的焊接方法均为手工易操作的方法,使用灵活,工艺稳定,便携性好。中间层材料选用市面上常见纯铜、纯钒金属,大幅降低中间层材料的成本,应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钛钢复合板中间过渡焊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焊接材料及其配套焊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钛钢复合板中间过渡焊接方法。
技术介绍
钛钢复合板既具有碳钢良好的可焊性、成形性、导热性及较好的力学性能,又具有钛覆层优良的耐蚀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轻工、盐化工、电站辅机、海水淡化造船、电力等行业。在钛钢复合板的实际应用中,必然涉及到焊接连接问题,如何形成良好的焊接接头,提供有效的连接性能成为了限制钛-钢复合板广泛应用的条件。钛与钢直接焊接时,会形成大量的脆性相,从而使得焊缝变脆,而产生裂纹。与此同时,钛覆层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也易被氧、氢、碳等元素污染,形成间隙固溶体或金属间化合物,导致接头力学性能,即塑性和韧性急剧下降,造成裂纹的产生。因此,钛钢复合板目前传统的焊接是“打补丁”的间接焊接方法,即两种金属单独焊接,互不相熔。但是,传统的钛钢复合板焊接制造技术繁琐,焊接工艺复杂,缺陷概率大,焊接可靠性低,阻碍进一步推广应用。而且,传统的钛钢复合板焊接钢与钢焊接,钛与钛焊接。钢与钛之间存在缝隙,相当于人为制造了裂纹源,降低了构件的承载能力,增加了潜在的失效风险,这是钛钢复合板不能用于重要结构的根本原因。因此,开发出一种新型的钛钢复合板焊接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分析钛和钢的性能,加入中间过渡材料,阻隔两种金属间化合物的存在,并配合适当的焊接工艺,是目前最可行的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钛钢复合板中间过渡焊接方法,采用添加纯铜与纯钒作为中间过渡层材料的焊接方法,实现焊接接头的冶金结合,解决结构的不完整性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钛钢复合板中间过渡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厚度为1.0mm以上的TA1或TA2的钛覆层和厚度为5.0mm以上的低碳钢组成的钛钢复合板在进行对焊时,在钢-钛界面处采用纯铜、纯钒作为中间过渡层进行焊接。一种钛钢复合板中间过渡焊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焊接坡口加工:双面坡口的交接点在钛-钢界面下方,且距离钛-钢界面0.5-3mm;2)去除0.5-3mm低碳钢,钛层侧坡口面角度为30°~60°,低碳钢侧坡口面角度为30°~60°;3)在焊接之前,清理低碳钢侧待焊区,进行低碳钢侧焊接;4)对双面坡口内清理;5)使用纯铜作为中间层进行焊接,以高纯氩气作为保护气体,采用钨极氩弧焊的方法进行焊接操作,气体流量为10-20L/min,焊接电流为50~150A,焊接速度70~200mm/min;6)在铜中间层的表面进行纯钒的焊接,以高纯氩气作为保护气体,使用钨极氩弧焊的方法进行焊接操作,气体流量为10~20L/min,焊接电流为50~150A,焊接速度70~200mm/min;7)对钒中间层表面进行机械平整处理,同时对钛覆层待焊区、钛覆层表面焊缝两侧不少于100mm范围内抛光;8)使用钨极氩弧焊的方式进行钛覆层焊接,焊材选用对应的TA1或TA2的钛丝,以高纯氩气作为保护气体,焊接电流为50-150A,焊接速度为50-200mm/min,气体流量为10-20L/min。步骤1)中,所述的双面坡口为左右对称的X型结构,且上部为下窄上宽的等腰梯形,下部为∧形;等腰梯形的底部宽度为4-8mm,∧形顶部设置在钛-钢界面下方,且距离钛-钢界面0.5-3mm;步骤1)中,所述的双面坡口为非对称X型坡口或K型坡口。步骤3)中,低碳钢侧使用手工电弧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中的一种进行焊接。步骤5)所述的纯铜是直径为0.8~3.2mm纯铜丝。步骤6)所述的纯钒是直径为0.8~3.2mm纯钒丝。步骤8)所述的钛层焊接选用0.8~3.2mm的TA1或TA2钛丝。步骤7)钛层焊接完成后通过钛层表面颜色观察和渗透探伤方式进行检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坡口设计简单,易于加工。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焊接方法均为手工易操作的方法,使用灵活,工艺稳定,便携性好。3、中间层材料选用市面上常见纯铜、纯钒金属,大幅降低中间层材料的成本,应用性高。4、本专利技术采用纯铜与纯钒的双中间层材料,配合稳定焊接工艺,避免焊接接头裂纹等缺陷存在,且性能满足国标要求,保证了焊接接头的完整性,避免了传统方法裂纹源的存在。5、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焊接的钛钢复合板焊接部位可承受动载荷,可用于复杂结构,扩大了钛钢复合板的应用领域,加之钛层的耐蚀性能好,使船舶海工、桥梁、沿河海建筑等结构领域应用成为可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焊接坡口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3的焊接坡口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但是应该指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见图1,一种钛钢复合板中间过渡焊接方法,由厚度为1.0mm以上的TA1或TA2的钛覆层和厚度为5.0mm以上的低碳钢组成的钛钢复合板在进行对焊时,在钢-钛界面处采用纯铜、纯钒作为中间过渡层进行焊接,焊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焊接坡口加工:坡口为左右对称的X型结构,且上部为下窄上宽的等腰梯形,下部为∧形;等腰梯形的底部宽度2b=4~8mm,∧形顶部设置在钛-钢界面下方,且距离钛钢界面0.5~3mm;2)去除0.5~3mm低碳钢,钛层侧坡口面角度B为30°~60°,低碳钢侧坡口面角度A为30°~60°;3)在焊接之前,用角磨去除低碳钢侧待焊区的氧化物,并清理干净,使用手工电弧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中的任一种进行碳钢侧的焊接;4)用角磨的方式对背面进行清根,并使用工业酒精擦拭坡口内部和侧壁;5)使用纯铜作为中间层进行焊接,纯铜是直径为0.8~3.2mm纯铜丝,以高纯氩气作为保护气体,使用钨极氩弧焊的方法进行焊接操作,气体流量为10~20L/min,焊接电流为50~150A,焊接速度70~200mm/min,使铜中间层均匀覆盖于低碳钢表面;6)在铜中间层的表面进行纯钒的焊接,纯钒采用直径为0.8~3.2mm纯钒丝,以高纯氩气作为保护气体,使用钨极氩弧焊的方法进行焊接操作,气体流量为10~20L/min,焊接电流为50~150A,焊接速度70~200mm/min,使钒中间层均匀覆盖于铜层表面,阻断钢侧向钛侧的扩散;7)对钒中间层表面进行机械处理,使其平整,同时对钛覆层待焊区、钛覆层表面焊缝两侧不少于100mm范围内用氧化铝百叶轮抛光,并用工业酒精进行擦拭;8)使用钨极氩弧焊的方法进行钛层焊接,选用0.8~3.2mm的TA1或TA2钛丝进行焊接,焊接电流为50~150A,焊接速度为50~200mm/min,气体流量为10~20L/min,焊缝成形应均匀、致密、平滑地向母材过渡,不应有裂纹、未熔合以及超出规定的咬边、气孔、夹渣、弧坑缺陷。9)钛层焊接完成后通过钛层表面颜色观察和渗透探伤方式进行检验。实施例1: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钛钢复合板中间过渡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厚度为1.0mm以上的TA1或TA2的钛覆层和厚度为5.0mm以上的低碳钢组成的钛钢复合板在进行对焊时,在钢-钛界面处采用纯铜、纯钒作为中间过渡层进行焊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钛钢复合板中间过渡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厚度为1.0mm以上的TA1或TA2的钛覆层和厚度为5.0mm以上的低碳钢组成的钛钢复合板在进行对焊时,在钢-钛界面处采用纯铜、纯钒作为中间过渡层进行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钛钢复合板中间过渡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焊接坡口加工:双面坡口的交接点在钛-钢界面下方,且距离钛-钢界面0.5-3mm;
2)去除0.5-3mm低碳钢,钛层侧坡口面角度为30°~60°,低碳钢侧坡口面角度为30°~60°;
3)在焊接之前,清理低碳钢侧待焊区,进行低碳钢侧焊接;
4)对双面坡口内清理;
5)使用纯铜作为中间层进行焊接,以高纯氩气作为保护气体,采用钨极氩弧焊的方法进行焊接操作,气体流量为10-20L/min,焊接电流为50~150A,焊接速度70~200mm/min;
6)在铜中间层的表面进行纯钒的焊接,以高纯氩气作为保护气体,使用钨极氩弧焊的方法进行焊接操作,气体流量为10~20L/min,焊接电流为50~150A,焊接速度70~200mm/min;
7)对钒中间层表面进行机械平整处理,同时对钛覆层待焊区、钛覆层表面焊缝两侧不少于100mm范围内抛光;
8)使用钨极氩弧焊的方式进行钛覆层焊接,焊材选用对应的T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奉雅傅博韩严法王佳骥于洋袁野付魁军孙杭杨鹏聪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