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固化铺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7366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固化铺集装置,包括二氧化碳烟气输入管道、吸收塔、析晶槽、分离回收系统、碳酸钠储槽及氢氧化钠溶解槽;二氧化碳烟气输入管道与吸收塔的气体入口相连通,吸收塔底部的出口与析晶槽的入口相连通,析晶槽的出口与分离回收系统相连通,分离回收系统的碳酸钠固体出口与碳酸钠储槽相连通,分离回收系统的乙醇出口与析晶槽的入口相连通,分离回收系统的出水口与氢氧化钠溶解槽相连通,氢氧化钠溶解槽的出口与吸收塔中的喷淋层入口相连通,该装置能够实现二氧化碳的固化,捕集能耗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固化铺集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碳捕集
,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固化铺集装置。
技术介绍
火力发电在目前阶段仍然是国家电力的主要来源,现有火力发电在对尾部烟气进行处理时,一般是通过换热降温、脱硫及脱硝,再经烟囱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然而由于火力发电的燃料主要来自煤炭或者天然气,因此经现有得燃煤发电技术下游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直接将其排放到大气中,则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同时在国家层面,尽早实现碳峰值及碳中和,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及目标,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技术,以实现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回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但是目前常规的碳捕集技术主要通过吸收剂将二氧化碳吸收捕集下来,再解析释放,二氧化碳自始至终都是以气态形式存在,后续的储运过程需要压缩液化,吸收剂还需要再生,耗费大量的能量,成本较高。因此开发一种能将二氧化碳固化的技术是以解决上述问题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固化铺集装置,该装置能够实现二氧化碳的回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固化铺集装置包括二氧化碳烟气输入管道、吸收塔、析晶槽、分离回收系统、碳酸钠储槽及氢氧化钠溶解槽;二氧化碳烟气输入管道与吸收塔的气体入口相连通,吸收塔底部的出口与析晶槽的入口相连通,析晶槽的出口与分离回收系统相连通,分离回收系统的碳酸钠固体出口与碳酸钠储槽相连通,分离回收系统的乙醇出口与析晶槽的入口相连通,分离回收系统的出水口与氢氧化钠溶解槽相连通,氢氧化钠溶解槽的出口与吸收塔中的喷淋层入口相连通。分离回收系统包括真空带式过滤机、蒸馏塔及热交换器;析晶槽的出口与真空带式过滤机的入口相连通,真空带式过滤机的固体出口与碳酸钠储槽相连通,真空带式过滤机的滤液出口与蒸馏塔的入口相连通,蒸馏塔的底部出口与氢氧化钠溶解槽的入口相连通,氢氧化钠原料及水源均与氢氧化钠溶解槽的入口相连通,氢氧化钠溶解槽的出口与热交换器的吸热侧入口相连通,热交换器的吸热侧出口与吸收塔中喷淋层的入口相连通,蒸馏塔顶部的出口与热交换器的放热侧入口相连通,热交换器的放热侧出口与析晶槽的入口相连通。热交换器的放热侧出口与乙醇冷却器的入口相连通,乙醇冷却器的出口及乙醇储罐的出口与析晶槽的入口相连通。析晶槽的出口经贫液泵与真空带式过滤机的入口相连通。真空带式过滤机的滤液出口经滤液泵与蒸馏塔的入口相连通。蒸馏塔的底部出口经蒸馏底液泵与氢氧化钠溶解槽的入口相连通。氢氧化钠溶解槽的出口经吸收液输送泵与热交换器的吸热侧入口相连通。析晶槽内设置有第一搅拌器。氢氧化钠溶解槽内设置有第二搅拌器。吸收塔底部的出口经富液泵与析晶槽的入口相连通。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固化铺集装置在具体操作时,二氧化碳烟气输入管道输出的二氧化碳烟气进入到吸收塔中与吸收塔中喷淋层喷淋的氢氧化钠浆液进行接触,以吸收二氧化碳烟气中的二氧化碳,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同时,通过分离回收系统对产物进行回收及利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极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吸收塔、2为析晶槽、3为真空带式过滤机、4为碳酸钠储槽、5为蒸馏塔、6为氢氧化钠溶解槽、7为热交换器、8为乙醇冷却器、9为富液泵、10为贫液泵、11为滤液泵、12为蒸馏底液泵、13为吸收液输送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的混淆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概念。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这些图并非是按比例绘制的,其中为了清楚表达的目的,放大了某些细节,并且可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固化铺集装置包括吸收塔1、析晶槽2、真空带式过滤机3、碳酸钠储槽4、蒸馏塔5、氢氧化钠溶解槽6、热交换器7、乙醇冷却器8、富液泵9、贫液泵10、滤液泵11、蒸馏底液泵12及吸收液输送泵13;二氧化碳烟气输入管道与吸收塔1的气体入口相连通,吸收塔1底部的出口经富液泵9与析晶槽2的入口相连通,析晶槽2内设置有第一搅拌器,析晶槽2的出口经贫液泵10与真空带式过滤机3的入口相连通,真空带式过滤机3的固体出口与碳酸钠储槽4相连通,真空带式过滤机3的滤液出口经滤液泵11与蒸馏塔5的入口相连通,蒸馏塔5的底部出口经蒸馏底液泵12与氢氧化钠溶解槽6的入口相连通,氢氧化钠溶解槽6内设置有第二搅拌器,氢氧化钠原料及水源均与氢氧化钠溶解槽6的入口相连通,氢氧化钠溶解槽6的出口经吸收液输送泵13与热交换器7的吸热侧入口相连通,热交换器7的吸热侧出口与吸收塔1中喷淋层的入口相连通,蒸馏塔5顶部的出口与热交换器7的放热侧入口相连通,热交换器7的放热侧出口与乙醇冷却器8的入口相连通,乙醇冷却器8的出口及乙醇储罐的出口与析晶槽2的入口相连通。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流程为:二氧化碳烟气进入到吸收塔1中自下到上流动,并与吸收塔1内喷淋层喷淋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接触反应生成碳酸钠溶液,然后经吸收塔1顶部的出口排出,吸收塔1底部的浆液出口经富液泵9进入到析晶槽2中与乙醇冷却器8输出的乙醇接触,通过乙醇反萃取碳酸钠溶液中的水,再经析晶槽2内的第一搅拌器搅拌,使得碳酸钠晶体析出,析晶槽2输出的碳酸钠固体、水、乙醇的混合液经贫液泵10输送至真空带式过滤机3中进行抽滤,其中,固体碳酸钠经滤布带输送至碳酸钠储槽4中,滤液经滤液泵11进入到蒸馏塔5中进行蒸馏,其中,乙醇经蒸馏塔5的顶部排出进入到热交换器7的放热侧中进行放热,然后经乙醇冷却器8的放热侧放热,最后进入到析晶槽2中,蒸馏塔5底部输出的液体(主要为水)经蒸馏底液泵12进入到氢氧化钠溶解槽6中,同时通过氢氧化钠储罐及水源向氢氧化钠溶解槽6中加入水及氢氧化钠,再在第二搅拌器作用下搅拌均匀,以形成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解槽6输出的氢氧化钠溶液经热交换器7的吸热侧吸热后进入到吸收塔1中,再经吸收塔1中的喷淋层喷出,并与二氧化碳烟气进行接触,以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点在于: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然后对生成的碳酸钠进行回收,以彻底将二氧化碳捕集固化作为产品,不再排放大气,其中,利用反萃取原理,利用乙醇将碳酸钠从反应液中析出,乙醇再通过蒸馏回收利用,有效解决二氧化碳封存难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固化铺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氧化碳烟气输入管道、吸收塔(1)、析晶槽(2)、分离回收系统、碳酸钠储槽(4)及氢氧化钠溶解槽(6);/n二氧化碳烟气输入管道与吸收塔(1)的气体入口相连通,吸收塔(1)底部的出口与析晶槽(2)的入口相连通,析晶槽(2)的出口与分离回收系统相连通,分离回收系统的碳酸钠固体出口与碳酸钠储槽(4)相连通,分离回收系统的乙醇出口与析晶槽(2)的入口相连通,分离回收系统的出水口与氢氧化钠溶解槽(6)相连通,氢氧化钠溶解槽(6)的出口与吸收塔(1)中的喷淋层入口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固化铺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氧化碳烟气输入管道、吸收塔(1)、析晶槽(2)、分离回收系统、碳酸钠储槽(4)及氢氧化钠溶解槽(6);
二氧化碳烟气输入管道与吸收塔(1)的气体入口相连通,吸收塔(1)底部的出口与析晶槽(2)的入口相连通,析晶槽(2)的出口与分离回收系统相连通,分离回收系统的碳酸钠固体出口与碳酸钠储槽(4)相连通,分离回收系统的乙醇出口与析晶槽(2)的入口相连通,分离回收系统的出水口与氢氧化钠溶解槽(6)相连通,氢氧化钠溶解槽(6)的出口与吸收塔(1)中的喷淋层入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固化铺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分离回收系统包括真空带式过滤机(3)、蒸馏塔(5)及热交换器(7);
析晶槽(2)的出口与真空带式过滤机(3)的入口相连通,真空带式过滤机(3)的固体出口与碳酸钠储槽(4)相连通,真空带式过滤机(3)的滤液出口与蒸馏塔(5)的入口相连通,蒸馏塔(5)的底部出口与氢氧化钠溶解槽(6)的入口相连通,氢氧化钠原料及水源均与氢氧化钠溶解槽(6)的入口相连通,氢氧化钠溶解槽(6)的出口与热交换器(7)的吸热侧入口相连通,热交换器(7)的吸热侧出口与吸收塔(1)中喷淋层的入口相连通,蒸馏塔(5)顶部的出口与热交换器(7)的放热侧入口相连通,热交换器(7)的放热侧出口与析晶槽(2)的入口相连通。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强许世森任永强刘沅李小宇刘刚陈智李明亮袁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