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扫描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7327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扫描器,该扫描模组有一壳体以可移动的方式装在外壳内,第一、二灯管平行地安装在壳体内,其向透明平台上的文件发出光线,扫描模组的壳体移动时,反射面模组会同时移动。对两灯管的控制实现了不同的反射模式,不拆反射面模组,不加上盖即可扫描不同类型的文件,简化了操作。反射面模组无须覆盖所要扫描的透明稿的文件面积,其面积不受限于第一、二反射镜面积,减小了反射面模组的体积,其影像信号不会变杂,清晰度因此提高。(*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扫描器,尤指一种带有可在一透明平台上移动的反射面模组的台式扫描器如附图说明图1-图3所示扫描器10包含一外壳12,其包含一位于其上方的透明平台14,用来放置一待扫描的文件13;一扫描模组16;一设在外壳12内,用来移动扫描模组16的驱动装置18;一设在外壳12内、用来控制扫描器10操作的控制电路20;以及一放置在透明平台14上方的反射面模组26。扫描模组16以可移动的方式设在外壳12内,其包含有一灯管22,用来向透明平台14上的文件13发出光线,一影像感测模组24,用来扫描透明平台14上的文件13所传来的影像,并产生相对应的影像信号;一反射镜模组28,其设置在外壳12内,用来将透明平台14上的文件13所传来的影像反射到影像感测模组24,反射面模组23包含有第一反射镜23及第二反射镜25,其均位于反射面模组26的两侧,第一反射镜23用来将灯管22向上所发出的光线水平地反射到第二反射镜25,再经由第二反射镜25向下反射到透明平台14。当扫描一反射稿时,由于灯管22向上所发出的光线射向文件13后直接向下反射,经由反射镜模组28反射至影像感测模组24以产生相对应的影像信号,所以使用者必须将反向面模组26拆卸下来,并加装一尺寸大小与透明平台相同的上盖(未显示)在透明平台之上。当扫描一透明稿13时,使用者必须先将反射面模组26放置在透明平台14的上方,使得灯管22向上所发出的光线可以经由第一反射镜23以及第二反射镜25而向下穿透放置在透明平台14上的文件13,再经反射镜模组28反射至影像感测模组24以产生相对应的影像信号。在扫描透明稿时,反射面模组26以不可移动的方式放置在透明平台14的上方,所能扫描的文件面积必须能够被反射面模组26完全覆盖,其面积大小受限于第一反射镜23及第二反射镜25的大小。第一反射镜23及第二反射镜25愈大,则经第一反射镜23及第二反射镜25反射到透明平台14上的光线所能覆盖的面积也就愈大,扫描器10所能扫描的透明稿面积也就愈大。因此,为了增加扫描器10所能扫描的透明稿面积,就必须增加反射面模组26的面积以及高度,因为反射面模组26的面积愈大,反射面模组26所能覆盖的文件面积也愈大,而反射面模组26的高度愈高,所能安装的第一反射镜23及第二反射镜25的面积就愈大,扫描器10所能扫描的透明稿面积也就愈大。但无论如何,反射面模组26的面积使用率永远低于50%。因此现有增加扫描器所能扫描透明稿的面积的作法会使得制作成本增加,而且扫描器的体积过大还会造成使用上的不方便此外,如图3所示,由于文件13与透明平台14通常均非完全透明,故当扫描一透明稿时,灯管22左侧部分所发出的光线会有部分被向下反射,被影像感测模组24接收,造成影像信号变杂,清晰度降低,扫描效果不佳。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带有可在一透明平台上移动的反射面模组的台式扫描器,其可以不拆卸组件而实现扫描两种类型的文件的功能,同时能减小反射面模组的体积,还使扫描器的清晰度提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扫描器,其包括外壳、扫描模组、影像感测模组、反射镜模组、反射面模组、驱动装置及控制电路,其中扫描模组包括有以可移动方式装在外壳内的壳体;用于向透明平台上的文件发出光线的、平行地安装在壳体内的第一及第二灯管;随扫描模组壳体移动的反射面模组;当文件为一透明稿时,控制电路会开启第一灯管并关闭第二灯管,而第一灯管向上所发出的光线会经由反射面模组向下反射并穿过文件,并且由反射镜模组反射到影像感测模组以产生相对应的影像信号;当文件为一反射稿时,控制电路会开启第二灯管并关闭第一灯管,第二灯管所发出的光线会经过文件向下反射,并经由反射镜模组反射到影像感测模组。扫描器的外壳包括有位于透明平台两侧的、二长条形的平行开口,反射面模组的下端设有二支撑杆用来将反射面模组经二平行开口固定在扫描模组的壳体上。反射面模组包括有位于第一灯管的上方的第一反射镜,以及平行地设置在第一反射镜的一侧的第二反射镜,其中第一反射镜用来将第一灯管向上所发出的光线水平地反射到第二反射镜,再经第二反射镜向下反射到透明平台上的文件。扫描器另包括有一选择开关,与控制电路连接,用来设定文件的类型。反射面模组是以可插拔的方式固定在扫描模组之上。扫描器另包括一感测器,用来感测反射面模组是否已固定在扫描模组上。控制电路是依据感测器的输出来决定是否以第一灯管来照射文件。本技术的扫描模组与反射面模组是相互连接的,反射面模组可利用平行开口在透明平台上进行来回运动。因此当所扫描的文件为透明稿时,扫描器可扫描的面积等于透明平台的面积。此外,因为反射面模组无需覆盖所要扫描的透明稿的文件面积,故所能扫描的文件面积也不会受限于第一反射镜及第二反射镜的面积大小,因而有效地减小了反射面模组的体积;可以降低扫描器的制作成本。另外,当所扫描的文件为反射稿时,也可不将反射面模组拆卸下来,不需另行加装上盖,简化了使用步骤。此外,由于本技术的第一及第二反射镜不象现有的第一及第二反射镜那样装在灯管的右左两侧的上方,不会有光线向下反射,使影像信号变杂的问题,扫描影像的清晰度亦因此而提高。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现有的台式扫描器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图1台式扫描器的功能方块图。图3为图1台式扫描器沿切线3-3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台式扫描器的示意图。图5为图4台式扫描器的功能方块图。图6为图4的台式扫描器沿切线6-6的剖面图。如图4、图5所示,扫描器30包含一外壳32,其包含有一透明平台34位于其上方,用来放置一待扫描的文件37;一扫描模组36;一驱动装置38装在外壳32内,用来移动扫描模组36;一控制电路40在外壳32内,用来控制扫描器30的操作;一反射面模组45设置在壳体41之上并位于透明平台34上方。扫描模组36包含有一以可移动的方式设在外壳32上的壳体41,其包含有第一灯管42及第二灯管44,平行地安装在壳体41内,用来向透明平台34上的文件37发出光线;一影像感测模组50在壳体41内,用来扫描透明平台34上的文件37所传来的影像并产生相对应的影像信号,一反射镜模组48在壳体41内,用来将透明平台34上的文件37所传来的影像反射到影像感测模组50,反射面模组45用来将第一灯管42向上所发出的光线向下反射到透明平台34上的文件,当扫描模组36的壳体41被移动时,反射面模组45会同时被带动。扫描器30的外壳32另包含有位于透明平台34的相对两侧的两长条形的平行开口35,反射面模组45的下端设有二支撑杆用来将反射面模组45经由二平行开口35以可插拔的方式设置在扫描模组36的壳体41上。设定扫描器30进行透明稿与反射稿的文件扫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扫描器30上另设一选择开关(未显示),连接在控制电路40上。另一种是在扫描器30上另设一感测器(未显示),用来感测反射面模组45是否己装在扫描模组36之上。控制电路40依据感测器的输出来决定是否以第一灯管42来照射文件。当反射面模组45安装在透明平台34的上方时,反射面模组45可经由平行开口35与位于其下方的扫描模组36作来回的同步运动。如图6所示反射面模组45包含有位于第一灯管42上方的第一反射镜46及第二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扫描器,包括外壳、扫描模组、影像感测模组、反射镜模组、驱动装置、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其壳体以可移动方式装在外壳内的扫描模组;用于向透明平台上的文件发出光线的、平行地安装在壳体内的第一及第二灯管;及随扫描模组壳体移动的反射面模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炳智曾令达
申请(专利权)人:鸿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