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然信息流的发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7266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天然信息流的发射装置,包括舱体、舱底座、生物场发射源机构、生物体承载机构、生物场接受体和生物场反射体,舱底座设置于中空圆筒形状的舱体底部,舱体的一端端末与生物场接受体连接,舱体的另一端端末与生物场反射体连接,在舱体内设置生物场发射源机构,生物体承载机构在远离生物场发射源机构的一端与舱体连接,生物场发射源机构发射出生物磁场,生物体承载机构能够调整生物体在舱体中的位置,调节灵活,生物体进出方便。通过该天然信息流的发射装置可以向被作用的生物体发射有益的天然信息流,被作用的生物体通过吸收有益的天然信息流提升自己的生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天然信息流的发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天然信息流传导
,具体涉及一种天然信息流的发射装置。
技术介绍
从专利系统中,我们已经知道放线菌发的细胞汇总遗传物质的转移过程;我们还能知道用分离卵细胞中存在的同源激素编码特点的基因方法来获取新品种的动物;然而这些方法不能保证对生物体,特别是人体的保健和治疗的可行性,活的机体为了延续生命活动,总是从外界空气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份的食物中获得充足的能量供给它们促进了机体的生长、物质交換,但是不能减缓衰老过程。在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其原子和分子借助于作为生物信息和能源的唯一物质载体的生物电磁场而相互联系。生物体或单独器官生物场的补充可以借助从其他活的生物体获得天然信息流来实现已公布的用于向生物体发射天然信息流的装置具有生物场源和用于放置该生物场源及生物体的机构(苏联专利技术证书No.1593670,类别,A61N5/06,1989)。但是该专利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信息流供给源多次与不同生物体发生作用,导致信息流供给源可能会对被作用的生物体传递一些有害的信息流;信息流供给源也可能发出的生物磁场较弱而失去作用;生物体的进入和出来也比较麻烦;无法给生物体良好的固定,也无法针对生物体的被作用部位而调节位置。为此亟待一种新的天然信息流的发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天然信息流的发射装置,该天然信息流的发射装置可以向被作用的生物体发射有益的天然信息流,被作用的生物体通过吸收有益的天然信息流提升自己的生命力。生物体承载机构可以将被作用的生物体轻松的送入舱体中,还可以根据被作用的生物体需作用的部位不同,来灵活调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达到的:一种天然信息流的发射装置,包括舱体、舱底座、生物场发射源机构、生物体承载机构、生物场接受体和生物场反射体,所述舱底座用于固体和承载舱体,所述舱体为中空圆筒形状,所述舱体的一端端末与生物场接受体连接,所述舱体的另一端端末与生物场反射体连接,在舱体的中空圆筒形状内设置生物场发射源机构,所述生物体承载机构在远离生物场发射源机构的一端与舱体连接,所述生物体承载机构与舱体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生物场发射源机构发射出生物磁场,生物场接受体与生物场发射源机构同时设置在舱体的一端,生物体承载机构与生物场反射体同时设置在舱体的另一端,生物体承载机构包括生物承载体、框体、第一滑动组件、第二滑动组件和载体门板,所述生物承载体承载生物体,生物承载体内置于所述框体,在所述框体的底部连接第一滑动组件,所述生物承载体通过第一滑动组件在框体中往复滑动,在所述框体的顶部和侧面分别连接有第二滑动组件,载体门板通过第二滑动组件分别在框体的顶部和侧面往复滑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包括载体滑轨、框体滑轨、载体滑轮、框体滑轮、载体轮轴和滑轨轮轴,所述载体轮轴的一端与生物承载体连接,所述载体轮轴的另一端与载体滑轮连接,载体滑轮在载体滑轨内滑动,载体滑轨与框体滑轨相背离设置,在框体滑轨上开设有滑槽,滑轨轮轴一端与框体滑轮连接,滑轨轮轴另一端穿过滑槽与载体滑轨固定连接,框体滑轮在框体滑轨内滑动。进一步地,所述框体为倒置的“U”型形状,所述框体包括1个弧形面和2个竖直面,在弧形面的弯曲两端分别连接1个竖直面,第二滑动组件有3组,第1组设置在弧形面的弯曲两端,第2组和第3组分别设置在竖直面的竖直方向两端,每组第二滑动组件分别与多个载体门板配合使用,第二滑动组件由2根以上滑道相邻固定而制成,载体门板在滑道内滑动。进一步地,所述生物场发射源机构包括发射源本体、托架和升降机构,托架的顶部承载发射源本体,升降机构竖直设置在舱体内,托架的底部与升降机构连接,发射源本体通过升降机构在舱体内竖直升降。进一步地,所述生物场接受体和生物场反射体均为圆弧形状,所述生物场接受体和生物场反射体的圆心在舱体内,所述舱体内壁上设有铝箔。进一步地,所述框体的底部设有滚轮,滚轮为多个,所述滚轮用于框体的整体移动,所述滚轮连接有锁死机构,锁死机构用于锁死滚轮。进一步地,在所述舱体上开设有舱孔,所述生物体承载机构在舱孔内通过滚轮往复运动,舱孔的大小形状与生物体承载机构的框体大小形状适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天然信息流的发射装置可以向被作用的生物体发射有益的天然信息流,(一对一的作用于被作用,无多次使用),被作用的生物体通过吸收有益的天然信息流提升自己的生命力。生物体承载机构可以将被作用的生物体轻松的送入舱体中,还可以根据被作用的生物体需作用的部位不同,来灵活调节。(生物体承载机构在自身滚轮的作用下,可以实现灵活调节器与舱体的相对位置;在第一滑动组件相对于框体的伸出与缩回,可以灵活快捷的方便生物体在框体内进出;载体门板在第二滑动组件的相对滑动中,可以在定位生物体的被作用部位后,让被作用部位裸露在舱体中,而其他的部位被载体门板所覆盖。)生物场接受体和生物场反射体的圆弧面设计可以有效聚焦生物场发射源机构发射的天然信息流到被作用的生物体上,起到增强的作用。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生物体承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第二滑动组件和载体门板的连接示意图。其中,1.舱体,2.舱底座,3.生物场发射源机构,4.生物体承载机构,5.生物场接受体,6.生物场反射体,7.框门,8.舱孔,9.滚轮,10.窗口,11.生物承载体、12.框体、13.载体滑轨,14.框体滑轨,15.载体滑轮,16.框体滑轮,17.载体轮轴,18.滑轨轮轴,19.连接件,20.第一固定件,21.第二固定件,23.套筒,24.挡板,25.销轴,26.第二滑动组件,27.载体门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4所示,一种天然信息流的发射装置,包括舱体1、舱底座2、生物场发射源机构3、生物体承载机构4、生物场接受体5和生物场反射体6,所述舱底座2用于固体和承载舱体1,所述舱体1为中空圆筒形状,所述舱体1的一端端末与生物场接受体5连接,所述舱体1的另一端端末与生物场反射体6连接,在舱体1的中空圆筒形状内设置生物场发射源机构3,所述生物体承载机构4在远离生物场发射源机构3的一端与舱体1连接,所述生物体承载机构4与舱体1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生物场发射源机构3发射出生物磁场,生物场接受体5与生物场发射源机构3同时设置在舱体1的一端,生物体承载机构4与生物场反射体6同时设置在舱体1的另一端,生物体承载机构4包括生物承载体11、框体12、第一滑动组件、第二滑动组件26和载体门板27,所述生物承载体11承载生物体,所生物承载体11内置于所述框体12,在所述框体12的底部连接第一滑动组件,所述生物承载体11通过第一滑动组件在框体12中往复滑动,在所述框体12的顶部和侧面分别连接有第二滑动组件26,载体门板27通过第二滑动组件26分别在框体12的顶部和侧面往复滑动。该天然信息流的发射装置可以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天然信息流的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舱底座、生物场发射源机构、生物体承载机构、生物场接受体和生物场反射体,所述舱底座用于固体和承载舱体,所述舱体为中空圆筒形状,所述舱体的一端端末与生物场接受体连接,所述舱体的另一端端末与生物场反射体连接,在舱体的中空圆筒形状内设置生物场发射源机构,所述生物体承载机构在远离生物场发射源机构的一端与舱体连接,所述生物体承载机构与舱体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生物场发射源机构发射出生物磁场,生物场接受体与生物场发射源机构同时设置在舱体的一端,生物体承载机构与生物场反射体同时设置在舱体的另一端,生物体承载机构包括生物承载体、框体、第一滑动组件、第二滑动组件和载体门板,所述生物承载体承载生物体,生物承载体内置于所述框体,在所述框体的底部连接第一滑动组件,所述生物承载体通过第一滑动组件在框体中往复滑动,在所述框体的顶部和侧面分别连接有第二滑动组件,载体门板通过第二滑动组件分别在框体的顶部和侧面往复滑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然信息流的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舱底座、生物场发射源机构、生物体承载机构、生物场接受体和生物场反射体,所述舱底座用于固体和承载舱体,所述舱体为中空圆筒形状,所述舱体的一端端末与生物场接受体连接,所述舱体的另一端端末与生物场反射体连接,在舱体的中空圆筒形状内设置生物场发射源机构,所述生物体承载机构在远离生物场发射源机构的一端与舱体连接,所述生物体承载机构与舱体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生物场发射源机构发射出生物磁场,生物场接受体与生物场发射源机构同时设置在舱体的一端,生物体承载机构与生物场反射体同时设置在舱体的另一端,生物体承载机构包括生物承载体、框体、第一滑动组件、第二滑动组件和载体门板,所述生物承载体承载生物体,生物承载体内置于所述框体,在所述框体的底部连接第一滑动组件,所述生物承载体通过第一滑动组件在框体中往复滑动,在所述框体的顶部和侧面分别连接有第二滑动组件,载体门板通过第二滑动组件分别在框体的顶部和侧面往复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信息流的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包括载体滑轨、框体滑轨、载体滑轮、框体滑轮、载体轮轴和滑轨轮轴,所述载体轮轴的一端与生物承载体连接,所述载体轮轴的另一端与载体滑轮连接,载体滑轮在载体滑轨内滑动,载体滑轨与框体滑轨相背离设置,在框体滑轨上开设有滑槽,滑轨轮轴一端与框体滑轮连接,滑轨轮轴另一端穿过滑槽与载体滑轨固定连接,框体滑轮在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娟陈锦波叶伦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明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