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输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7246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智能输液器领域,公开了人工智能输液器,包括滴斗,所述滴斗的顶部连通有进液管,所述滴斗的底部连通有出液管,所述滴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内顶壁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外侧绕设有电加热丝,所述连接管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位于电加热丝底部的温度传感器,所述连接管的底端与出液管之间连通有微型流量传感器,所述安装座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挤压座,所述安装座内壁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微型电动推杆,具备操作与使用智能化,降低医护人员或陪护人员使用难度的优点,解决了现有输液器不够智能,操作仍不够智能,都给医护人员或陪护人员增加了难度,不能适应医院信息化管理的要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工智能输液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输液器
,具体为人工智能输液器。
技术介绍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许多病患者都经常需要进行输液,以通过输液这一治疗手段医治疾病和抢救危重病患者,因而,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大量的使用输液器,输液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耗材,经过无菌处理,建立静脉与药液之间通道,用于静脉输液,一般由静脉针或注射针、针头护帽、输液软管、药液过滤器、流速调节器、滴壶、瓶塞穿刺器、空气过滤器等八个部分连接组成,部分输液器还有注射件,加药口等。传统的静脉医疗输液都需要医护人员近距离接触病人,操控输液装置,在输液过程中还需专人陪护,时刻注意药液情况和病人状态,在长时间输液情况下,医护人员、陪护人员或者病人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发生意外,操作仍不够智能,都给医护人员或陪护人员增加了难度,不能适应医院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为此,提供了人工智能输液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人工智能输液器,具备操作与使用智能化,降低医护人员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人工智能输液器,包括滴斗(1),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斗(1)的顶部连通有进液管(2),所述滴斗(1)的底部连通有出液管(3),所述滴斗(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4),所述安装座(4)的内顶壁连通有连接管(5),所述连接管(5)的外侧绕设有电加热丝(6),所述连接管(5)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位于电加热丝(6)底部的温度传感器(18),所述连接管(5)的底端与出液管(3)之间连通有微型流量传感器(7),所述安装座(4)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挤压座(8),所述安装座(4)内壁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微型电动推杆(9),所述微型电动推杆(9)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挤压头(10),所述安装座(4)的内部设置有控制总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人工智能输液器,包括滴斗(1),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斗(1)的顶部连通有进液管(2),所述滴斗(1)的底部连通有出液管(3),所述滴斗(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4),所述安装座(4)的内顶壁连通有连接管(5),所述连接管(5)的外侧绕设有电加热丝(6),所述连接管(5)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位于电加热丝(6)底部的温度传感器(18),所述连接管(5)的底端与出液管(3)之间连通有微型流量传感器(7),所述安装座(4)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挤压座(8),所述安装座(4)内壁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微型电动推杆(9),所述微型电动推杆(9)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挤压头(10),所述安装座(4)的内部设置有控制总成;
所述控制总成包括有电源模块(11)、控制芯片(12)、Sam卡(13)、传输模块(14)与报警模块(15),所述电源模块(11)的输出端与控制芯片(1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芯片(12)与Sam卡(13)之间双向电性连接,所述Sam卡(13)与传输模块(14)之间双向连接,所述传输模块(14)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有移动终端(16),所述安装座(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药液检测模块(17),所述药液检测模块(17)与温度传感器(18)的输出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李燕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福安米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