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克罗恩病的中药汤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领域,特别是治疗克罗恩病用的一种治疗克罗恩病的中药汤剂。
技术介绍
克罗恩病于1932年由Crohn等人最早描述,因此被WHO命名为克罗恩病,以前叫克隆氏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胃肠道炎性肉芽性疾病,原因至今不明。病变可发生于消化道自口腔至肛门的任何部位,呈节段性或跳跃性分布,但以末段回肠和右半结肠最多见。临床以腹痛、腹泻、腹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特点,可伴有发热、贫血、营养障碍及关节、皮肤、眼、口腔黏膜、肝脏等肠外损害。克罗恩病的症状表现如下:(1)腹痛: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呈痉挛性疼痛,间歇性发作,伴肠鸣,餐后加重,便后缓解如果腹痛持续,按压腹部疼痛更为明显,提示炎症波及腹膜或腹腔内,形成脓肿全腹剧痛和腹肌紧张可能是病变肠段急性穿孔所致。(2)腹泻:由病变肠段炎症渗出、蠕动增加及继发性吸收不良引起,开始为间歇发作,后期进展为持续性糊状便,无脓血或粘液,病变涉及结肠下段或直肠者可有粘液血便及里急后重感。(3)腹部硬块:以右下腹与脐周为多见,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克罗恩病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药物经水煎制成:枳壳8-12g、大腹皮5-15g、槟榔8-12g、炒白芍18-22g、延胡索8-12g、络石藤8-12g和刘寄奴15-25g,将原料药物混合,加水浸没,室温浸泡30-40min,武火煎开,再文火煎20-30min,过滤,得第一次药液;药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煎开,再文火煎20-30min,过滤,得第二次药液;两次药液混匀,即成中药汤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克罗恩病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药物经水煎制成:枳壳8-12g、大腹皮5-15g、槟榔8-12g、炒白芍18-22g、延胡索8-12g、络石藤8-12g和刘寄奴15-25g,将原料药物混合,加水浸没,室温浸泡30-40min,武火煎开,再文火煎20-30min,过滤,得第一次药液;药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煎开,再文火煎20-30min,过滤,得第二次药液;两次药液混匀,即成中药汤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克罗恩病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药物经水煎制成:枳壳9-11g、大腹皮8-12g、槟榔9-11g、炒白芍19-21g、延胡索9-11g、络石藤9-11g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俊涛,史真,侯彦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大学淮河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