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静脉滴注不畅的静脉留置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7005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静脉滴注不畅的静脉留置针,属于一次性静脉留置针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案包括三通管,三通管上安装钢针,三通管上有连接管颈,钢针前端从所述连接管颈的端部向外伸出,所述连接管颈的前端连接有套在钢针外的留置针套管,所述连接管颈的前端面与所述留置针套管的根部外壁之间连有防止留置针套管折弯的缓冲过渡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连接管颈的前端面与所述留置针套管的根部外壁之间连有防止留置针套管折弯的缓冲过渡结构,可加强留置针套管后部的强度,延缓坡度,有效防止留置针套管与三通连接处发生折弯,从而有效防止静脉滴注不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静脉滴注不畅的静脉留置针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材,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外周静脉留置针。
技术介绍
一次性外周静脉留置针是医院输液常用的医疗用品,使用面广量大。目前,临床中部分患者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1-2天以后易出现药液静滴不通畅的现象,一般有3种原因:1.由于三通前端有一定的厚度,三通前端与留置针套管间形成的直角台阶过高,造成穿刺后留置针套管与皮肤穿刺点会形成一定的夹角,导致留置针套管与透明三通连接处容易发生折弯。2.留置针套管的前端开口贴在血管壁上。3.留置针套管内被血栓堵塞。医护人员为解决此问题,经常需要揭开透明敷贴,反复调整留置针针头的位置,或使用生理盐水冲管,或使用胶贴牵拉留置针的后端,如这些方法仍不能解决问题,最终则需更换留置针重新穿刺,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又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工作负担,还易引起医疗纠纷。目前,已有专利可预防套管内血栓的形成,但针对前2种原因还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药液静滴不通畅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静脉滴注不畅的静脉留置针,是在原有一次性外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静脉滴注不畅的静脉留置针,包括三通管(3),三通管(3)上安装钢针(1),三通管(3)上有连接管颈(31),钢针(1)前端从所述连接管颈(31)的端部向外伸出,所述连接管颈(31)的前端连接有套在钢针(1)外的留置针套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颈(31)的前端面与所述留置针套管(2)的根部外壁之间连有防止留置针套管(2)折弯的缓冲过渡结构(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静脉滴注不畅的静脉留置针,包括三通管(3),三通管(3)上安装钢针(1),三通管(3)上有连接管颈(31),钢针(1)前端从所述连接管颈(31)的端部向外伸出,所述连接管颈(31)的前端连接有套在钢针(1)外的留置针套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颈(31)的前端面与所述留置针套管(2)的根部外壁之间连有防止留置针套管(2)折弯的缓冲过渡结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脉滴注不畅的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过渡结构(5)是从所述连接管颈(31)的前端面向所述留置针套管(2)的外壁逐渐收缩的锥形缓冲垫(51)或台阶式缓冲垫(5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脉滴注不畅的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过渡结构(5)是从所述连接管颈(31)的前端面向所述留置针套管(2)的外壁逐渐收缩的若干个环布的加强筋板(52)。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防静脉滴注不畅的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过渡结构(5)的长度为1-2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防静脉滴注不畅的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过渡结构(5)的根部边缘与所述连接管颈(31)的前端面外沿无缝直接对接,或者所述缓冲过渡结构(5)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蕾黄柏程臧二梅王海侠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