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工作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6921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升降工作台,包括桌板和底座,桌板和底座之间设有升降臂组件,升降臂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升降臂和至少一个第二升降臂,第一升降臂和第二升降臂铰接成X形,所述第一升降臂上端与桌板底部铰接,第一升降臂下端设有第一横杆,第一横杆两端与底座滑动连接,第二升降臂下端与底座铰接,第二升降臂上端设有第二横杆,第二横杆两端与桌板滑动连接,第一升降臂和第二升降臂之间设有气弹簧。本发明专利技术得到的一种升降工作台,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用料少,折叠后体积小重量轻,可实现高度的无极调节,适用性好,人体工学设计,适合办公学习,使用方便操作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升降工作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办公家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升降工作台。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如中国技术专利CN210611418U公开了一种桌面高度可调控多功能笔记本支架桌,包括桌面板和X形升降杆,桌面板的下侧设置有X形升降杆,X形升降杆的下端设置有框形底座,框形底座的内侧一端设置有转动连接座,另一端两侧设置有滚轮滑轨,X形升降杆的下侧另一端通过滚轮沿着滚轮滑轨进行滑动,桌面板的下侧并排设置有一对滑槽导轨,X形升降杆的上侧另一端通过滚轮沿着滑槽导轨进行滑动,X形升降杆的中部设置有横梁,横梁的中部与气弹簧的上端相连,桌面板的前侧下端设置有键盘托板。该装置为两组臂,结构复杂,组装不便,生产效率低,重量大,运输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用料少、组装方便、稳定性好的升降工作台。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升降工作台,包括桌板和底座,桌板和底座之间设有升降臂组件,升降臂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升降臂和至少一个第二升降臂,第一升降臂和第二升降臂铰接成X形,所述第一升降臂上端与桌板底部铰接,第一升降臂下端设有第一横杆,第一横杆两端与底座滑动连接,第二升降臂下端与底座铰接,第二升降臂上端设有第二横杆,第二横杆两端与桌板滑动连接,第一升降臂和第二升降臂之间设有气弹簧。为了提高稳定性,所述第二升降臂外侧设有支撑杆,支撑杆上端与桌板底部铰接,支撑杆下端与第一升降臂和第二升降臂的铰接处铰接,第二升降臂由下往上在桌板投影靠近或覆盖桌板横向的中心线,第二升降臂上端设置在桌板一端靠近边缘的位置,第一升降臂上端设置在桌板另一端靠近边缘的位置,支撑杆上端铰接点与第一升降臂上端铰接点同心,第二横杆沿靠近第一升降臂的方向延伸,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相反方向延伸。为了稳定性更好,连接更牢固,所述第一升降臂、第二升降臂均为板型,且第一升降臂和第二升降臂由下往上在桌板上的投影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的气弹簧由下往上在桌板上的投影在前述间隙内,且所述的气弹簧的上端铰接在第二升降臂内侧靠近铰接处的位置,气弹簧的下端铰接在第一升降臂内侧靠近下端的位置上;第一升降臂与第一横杆焊接固定,第二升降臂与第二横杆焊接固定。为了滑动更顺畅,升降更稳定,所述底座上设有至少一对第一滑轨,第一横杆两端设有至少一个沿着第一滑轨滑动的第一滚轮,桌板底部设有至少一对第二滑轨,第二横杆两端设有至少一个沿着第二滑轨滑动的第二滚轮,所述的一对第一滑轨之间的间距大于一对第二滑轨之间的间距。为了便于控制气弹簧,所述桌板一端靠近边缘的位置安装有与气弹簧相连的气弹簧手动开关。为了便于放置键盘,所述桌板下方设有键盘架,键盘架向外突出且平行于桌板。为了节省材料,降低重量,所述底座为矩形框架,第一滑轨设置在矩形框架内侧。为了提高支撑力,防止倾倒,所述底座上设有沿键盘架方向突出的支撑脚。为了防止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脱出,所述第一滑轨两端和第二滑轨两端均设有限位件。为了防滑耐磨和便于放置物品,所述底座和键盘架底部设有胶垫,桌板上设有长条形放置槽。本专利技术得到的一种升降工作台,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用料少,折叠后体积小重量轻,可实现高度的无极调节,适用性好,人体工学设计,适合办公学习,使用方便操作省力,升降臂以及与之连接横杆的布局合理,保证能稳定支撑桌面重心,气弹簧不易损坏且能对两个升降臂起到稳定的支撑及锁定作用,无极升降的稳定性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图5是图3的B部放大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折叠状态示意图。图中:桌板1、底座2、升降臂组件3、第一升降臂4、第二升降臂5、第一横杆6、第二横杆7、气弹簧8、支撑杆9、第一滑轨10、第一滚轮11、第二滑轨12、第二滚轮13、气弹簧手动开关14、键盘架15、支撑脚16、限位件17、胶垫18、放置槽19。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实现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降工作台,如图1、图2所示,包括桌板1和底座2,桌板1和底座2之间设有升降臂组件3,升降臂组件3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升降臂4和至少一个第二升降臂5,第一升降臂4和第二升降臂5铰接成X形,所述第一升降臂4上端与桌板1底部铰接,第一升降臂4下端设有第一横杆6,第一横杆6两端与底座2滑动连接,第二升降臂5下端与底座2铰接,第二升降臂5上端设有第二横杆7,第二横杆7两端与桌板1滑动连接,第一升降臂4和第二升降臂5之间设有气弹簧8。本实施例中采用一个第一升降臂4和一个第二升降臂5。通过上述设计,第一升降臂4下端和第二升降臂5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横杆6和第二横杆7,第一横杆6和第二横杆7使得单点支撑变为多点支撑乃至线支撑,支撑性更好,稳定性更高,使得单组X形升降臂的稳定性能与双组X形升降臂相媲美,简化了结构,减少零部件,组装更为方便,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材料,减少重量,且桌板1受力效果更好,气弹簧8能够实现对高度的无极调节,适用于不同身高人群的各种工作姿势,升降顺畅、平滑、无卡滞,噪音小,操作省力,使用时,升降臂组件3剪形运动,第一横杆6和第二横杆7同时滑动,能带动桌板1的上升下降,实现升降功能。该装置结构简单,用料少,折叠后体积小重量轻,可实现高度的无极调节,适用性好,人体工学设计,适合办公学习,使用方便操作省力。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降工作台,为了提高稳定性,如图3-图5所示,除实施例1所述特征外,所述第二升降臂5外侧设有支撑杆9,支撑杆9上端与桌板1底部铰接,支撑杆9下端与第一升降臂4和第二升降臂5的铰接处铰接,第二升降臂5由下往上在桌板1投影靠近或覆盖桌板1横向的中心线,第二升降臂5上端设置在桌板1一端靠近边缘的位置,第一升降臂4上端设置在桌板1另一端靠近边缘的位置,支撑杆9上端铰接点与第一升降臂4上端铰接点同心,第二横杆7沿靠近第一升降臂4的方向延伸,第一横杆6与第二横杆7相反方向延伸。为了稳定性更好,连接更牢固,所述第一升降臂4、第二升降臂5均为板型,且第一升降臂4和第二升降臂5由下往上在桌板1上的投影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的气弹簧8由下往上在桌板1上的投影在前述间隙内,且所述的气弹簧8的上端铰接在第二升降臂5内侧靠近铰接处的位置,气弹簧8的下端铰接在第一升降臂4内侧靠近下端的位置上;第一升降臂4与第一横杆6焊接固定,第二升降臂5与第二横杆7焊接固定。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升降臂4、第二升降臂5均采用方管,方管宽度为70mm,高度为20mm。为了滑动更顺畅,升降更稳定,所述底座2上设有至少一对第一滑轨10,第一横杆6两端设有至少一个沿着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降工作台,包括桌板(1)和底座(2),桌板(1)和底座(2)之间设有升降臂组件(3),升降臂组件(3)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升降臂(4)和至少一个第二升降臂(5),第一升降臂(4)和第二升降臂(5)铰接成X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臂(4)上端与桌板(1)底部铰接,第一升降臂(4)下端设有第一横杆(6),第一横杆(6)两端与底座(2)滑动连接,第二升降臂(5)下端与底座(2)铰接,第二升降臂(5)上端设有第二横杆(7),第二横杆(7)两端与桌板(1)滑动连接,第一升降臂(4)和第二升降臂(5)之间设有气弹簧(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工作台,包括桌板(1)和底座(2),桌板(1)和底座(2)之间设有升降臂组件(3),升降臂组件(3)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升降臂(4)和至少一个第二升降臂(5),第一升降臂(4)和第二升降臂(5)铰接成X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臂(4)上端与桌板(1)底部铰接,第一升降臂(4)下端设有第一横杆(6),第一横杆(6)两端与底座(2)滑动连接,第二升降臂(5)下端与底座(2)铰接,第二升降臂(5)上端设有第二横杆(7),第二横杆(7)两端与桌板(1)滑动连接,第一升降臂(4)和第二升降臂(5)之间设有气弹簧(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工作台,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升降臂(5)外侧设有支撑杆(9),支撑杆(9)上端与桌板(1)底部铰接,支撑杆(9)下端与第一升降臂(4)和第二升降臂(5)的铰接处铰接,第二升降臂(5)由下往上在桌板(1)投影靠近或覆盖桌板(1)横向的中心线,第二升降臂(5)上端设置在桌板(1)一端靠近边缘的位置,第一升降臂(4)上端设置在桌板(1)另一端靠近边缘的位置,支撑杆(9)上端铰接点与第一升降臂(4)上端铰接点同心,第二横杆(7)沿靠近第一升降臂(4)的方向延伸,第一横杆(6)与第二横杆(7)相反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升降工作台,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升降臂(4)、第二升降臂(5)均为板型,且第一升降臂(4)和第二升降臂(5)由下往上在桌板(1)上的投影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的气弹簧(8)由下往上在桌板(1)上的投影在前述间隙内,且所述的气弹簧(8)的上端铰接在第二升降臂(5)内侧靠近铰接处的位置,气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剑蔡精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天一电子有限公司蔡精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