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科喂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6920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儿科喂药器,包括针筒(1)、药嘴(2)、活塞(3)和推杆(4),该药嘴(2)与针筒(1)前端连接,该活塞(3)位于该针筒(1)内且可滑动配合,该推杆(4)前端与活塞(3)连接,该推杆(4)后端伸出所述针筒(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药囊(5);该弹性药囊(5)与所述针筒(1)内腔连通且位于靠近所述药嘴(2)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解决在喂药时挤压用力过大或操作不当,导致药液挤入压力过大或流量过大而造成的呛药或卡药的技术问题,同时也不会存在药液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科喂药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儿科喂药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婴幼儿喂药时常采用针筒式喂药器(如已公开的一种内科护理用的喂药器,其公开号CN105902396A),在针筒后端上设置奶嘴,其特点是它们能够顺应宝宝的奶嘴吸奶习惯,可防止喂药抗拒并具有安抚作用,利于服药、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在喂药时需要把持推杆并用力内推活塞,并将针筒的药液从奶嘴挤入宝宝嘴里。但是由于宝宝会条件反射吮吸,同时也不易掌控挤压力度(尤其是新手爸妈),当在喂药时挤压用力过大或操作不当,就会存在挤入压力过大或流量过大的问题,并造成喂药太快和太急,容易发生宝宝呛药或药来不及吞咽(即卡药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中一个或者多个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儿科喂药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儿科喂药器,包括针筒(1)、药嘴(2)、活塞(3)和推杆(4),该药嘴(2)与针筒(1)前端连接,该活塞(3)位于该针筒(1)内且可滑动配合,该推杆(4)前端与活塞(3)连接,该推杆(4)后端伸出所述针筒(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药囊(5);该弹性药囊(5)与所述针筒(1)内腔连通且位于靠近所述药嘴(2)的一侧。采用上述结构,在喂药时活塞(3)在针筒(1)内是朝向药嘴(2)方向挤压运动;当在喂药时若挤压用力过大或操作不当时,该针筒(1)内药液的压力会超压而挤入弹性药囊(5)内,该弹性药囊(5)被撑胀大,以实现泄压。另外,当针筒(1)内药液压力降至不超压时,该弹性药囊(5)内药液会再回流到针筒(1)内,不会浪费。因此,可解决在喂药时挤压用力过大或操作不当,导致药液挤入压力过大或流量过大而造成的呛药或卡药的技术问题,同时也不会存在药液浪费。进一步地,所述针筒(1)侧壁上设置有加药口(1-1);还包括用于打开或关闭加药口(1-1)的密封件(6)。由于现有采用将该活塞(3)从针筒(1)内拔出后再加入药液,在加药时活塞(3)表面和针筒(1)内壁表面容易被细菌污染,同时在喂药过程中不方便添加。而采用在针筒(1)侧壁上设置有加药口(1-1),可在打开加药口(1-1)后直接加入药液,不需要将活塞(3)从针筒(1)内拔出,操作更方便、使用更卫生,同时在喂药过程中可方便添加相同或不同药液。作为一种优选,该密封件(6)采用密封塞。该密封塞用于内堵住加药口(1-1)内孔而实现关闭密封。作为另一种优选,该密封件(6)采用密封盖。该密封塞用于外盖住加药口(1-1)而实现关闭密封。进一步地,该弹性药囊(5)可拆卸地安装在针筒(1)上。该弹性药囊(5)拆卸后可方便对其内部进行清洗和消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可解决在喂药时挤压用力过大或操作不当,导致药液挤入压力过大或流量过大而造成的呛药或卡药的技术问题,同时也不会存在药液浪费。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中一种儿科喂药器装入药液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图3是图1中B处放大图。图4是实施例一中一种儿科喂药器在按压喂药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二中一种儿科喂药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C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参见图1-4,一种儿科喂药器,包括针筒1、药嘴2、活塞3、推杆4和弹性药囊5。该药嘴2与针筒1前端连接,该活塞3位于该针筒1内且可滑动配合,该推杆4前端与活塞3连接,该推杆4后端伸出所述针筒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该弹性药囊5与所述针筒1内腔连通且位于靠近所述药嘴2的一侧。在喂药前,先将药液装入针筒1内(可参见图1),而在喂药时按压推杆4,该推杆4带动活塞3在针筒1内是朝向药嘴2方向挤压运动;当在喂药时若挤压用力过大或操作不当时,该针筒1内药液的压力会超压而挤入弹性药囊5内,该弹性药囊5被撑胀大(可参见图2),以实现泄压。另外,由于该药嘴2会将针筒1内药液流出,当针筒1内药液压力降至不超压时,该弹性药囊5内药液会再回流到针筒1内,并在正常药液压力下从药嘴2进入宝宝的嘴里,而且不会存在浪费问题;其次,也可采用挤压弹性药囊5,将该弹性药囊5内的药液挤回到该针筒1内。因此,本技术可解决在喂药时挤压用力过大或操作不当,导致药液挤入压力过大或流量过大而造成的呛药或卡药的技术问题,同时也不会存在药液浪费。进一步地,所述针筒1侧壁上设置有加药口1-1;还包括用于打开或关闭加药口1-1的密封件6。由于现有采用将该活塞3从针筒1内拔出后再加入药液,在加药时活塞3表面和针筒1内壁表面容易被细菌污染,同时在喂药过程中不方便添加。而采用在针筒1侧壁上设置有加药口1-1,可在打开加药口1-1后直接加入药液,不需要将活塞3从针筒1内拔出,操作更方便、使用更卫生,同时在喂药过程中可方便添加相同或不同药液。该密封件6采用密封塞。该密封塞用于内堵住加药口1-1内孔而实现关闭密封。优选地,该加药口1-1包括内孔1-11和设置内孔1-11中部内壁的凹环槽1-12;该密封塞包括外挡部6-11和内塞入部6-12,该外挡部6-11外径大于内孔1-11内径,该内塞入部6-12与内孔1-11相匹配且相互过盈配合;该内塞入部6-12外壁上设有用于与凹环槽1-12的凸环6-13,该凸环6-13与凹环槽1-12相匹配且相互过盈配合,该密封塞采用弹性材质(如橡胶)。这样该密封塞塞入加药口1-1内孔而堵塞密封,同时该凸环6-13与凹环槽1-12配合而可承受更大的压力,可避免在喂药时泄漏。进一步地,该弹性药囊5可拆卸地安装在针筒1上。该弹性药囊5拆卸后可方便对其内部进行清洗和消毒。该针筒1上设置有泄压孔1-2,该弹性药囊5包括囊体5-1和管接头5-2,该管接头5-2与泄压孔1-2之间通过管螺纹结构配合连接。实施例二:参见图5-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在于:所述密封件的具体结构不同。在本实施例中,该密封件6采用密封盖。该密封塞用于外盖住加药口1-1而实现关闭密封。该密封盖包括顶盖部6-21和内螺纹管部6-22,该加药口1-1外端设有外螺纹管凸部1-21,该内螺纹管部6-22与外螺纹管凸部1-21螺纹配合,该顶盖部6-21与外螺纹管凸部1-21外端面之间衬设有橡胶垫7。由于该橡胶垫7采用弹性材质,可使密封盖与加药口1-1配合之间形成弹性密封,可进一步提高密封性能,可避免在喂药时泄漏,另外,由于橡胶垫7可卸下,可清洗消毒,同时操作也非常方便。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儿科喂药器,包括针筒(1)、药嘴(2)、活塞(3)和推杆(4),该药嘴(2)与针筒(1)前端连接,该活塞(3)位于该针筒(1)内且可滑动配合,该推杆(4)前端与活塞(3)连接,该推杆(4)后端伸出所述针筒(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药囊(5);/n该弹性药囊(5)与所述针筒(1)内腔连通且位于靠近所述药嘴(2)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科喂药器,包括针筒(1)、药嘴(2)、活塞(3)和推杆(4),该药嘴(2)与针筒(1)前端连接,该活塞(3)位于该针筒(1)内且可滑动配合,该推杆(4)前端与活塞(3)连接,该推杆(4)后端伸出所述针筒(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药囊(5);
该弹性药囊(5)与所述针筒(1)内腔连通且位于靠近所述药嘴(2)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喂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婷婷王晓容徐倩倩
申请(专利权)人:随州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