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阻力防护口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护口罩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阻力防护口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一次性口罩是指一次性使用的口罩。其一般是用两层28克无纺布面料制作,鼻梁处采用环保型全塑条,不含任何金属,佩戴透气、舒适。适合在电子类工厂、餐饮服务业、医院、日常生活等场景使用。随着近些年来大气污染加重和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出门开始习惯带一次性无纺布口罩。而现有的无纺布一次性口罩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阻力较大的问题,佩戴口罩后人体肺部呼出的二氧化碳残留在口罩与面部之间,被重新吸入肺部,让佩戴者感觉闷气,舒适感差,肺功能较弱的老人、儿童和病人佩戴高阻力口罩后,明显影响氧气吸入量,危害身体健康,而且泄露率增加导致过滤效果较差,人们秋冬季使用时呼出的气体泄漏导致眼镜发雾,严重影响视线,存在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低阻力防护口罩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降低一次性无纺布口罩的阻力,提高人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阻力防护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和设置于口罩本体(1)两侧的耳带(2),其特征在于:包括口罩本体(1)为三层结构形成层叠状,由外到内依次为第一低阻纺粘无纺布层(3)、低阻熔喷无纺布层(4)和第二低阻纺粘无纺布层(5),所述第一低阻纺粘无纺布层(3)和第二低阻纺粘无纺布层(5)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丙烯60-80份、改性驻极母粒1-3份、偶联剂0.2-0.8份、硬脂酸锌0.5-1.5份,所述低阻熔喷无纺布层(4)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改性聚丙烯60-80份、聚乳酸30-50份、驻极剂5-15份、聚酰亚胺20-40份和竹炭纤维10-2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阻力防护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和设置于口罩本体(1)两侧的耳带(2),其特征在于:包括口罩本体(1)为三层结构形成层叠状,由外到内依次为第一低阻纺粘无纺布层(3)、低阻熔喷无纺布层(4)和第二低阻纺粘无纺布层(5),所述第一低阻纺粘无纺布层(3)和第二低阻纺粘无纺布层(5)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丙烯60-80份、改性驻极母粒1-3份、偶联剂0.2-0.8份、硬脂酸锌0.5-1.5份,所述低阻熔喷无纺布层(4)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改性聚丙烯60-80份、聚乳酸30-50份、驻极剂5-15份、聚酰亚胺20-40份和竹炭纤维10-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阻力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阻纺粘无纺布层(3)和第二低阻纺粘无纺布层(5)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丙烯65-75份、改性驻极母粒1.5-2.5份、偶联剂0.4-0.6份、硬脂酸锌0.8-1.2份,所述低阻熔喷无纺布层(4)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改性聚丙烯65-75份、聚乳酸35-45份、驻极剂8-12份、聚酰亚胺25-35份和竹炭纤维14-16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阻力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阻纺粘无纺布层(3)和第二低阻纺粘无纺布层(5)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丙烯70份、改性驻极母粒2份、偶联剂0.5份、硬脂酸锌1份,所述低阻熔喷无纺布层(4)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改性聚丙烯70份、聚乳酸40份、驻极剂10份、聚酰亚胺30份和竹炭纤维15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阻力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阻纺粘无纺布层(3)的厚度为0.4-0.6mm,所述低阻熔喷无纺布层(4)的厚度为0.2-0.4mm,所述第二低阻纺粘无纺布层(5)的厚度为0.4-0.5mm,所述偶联剂为钛酸酯类偶联剂或者铝酸酯类偶联剂,所述驻极剂纳米电气石粉或者纳米二氧化硅。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低阻力防护口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步骤一:改性驻极母粒的制备,称取一定量的聚丙烯树脂,向聚丙烯树脂中依次加入驻极粉、相容剂、柔软剂和抗氧剂,然后进行加热搅拌混合均匀,混合均匀后利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共混挤出、造粒得到改性驻极母料备用;
步骤二:低阻纺粘无纺布的制备,按照上述重量份称取低阻纺粘无纺布层的原料,将称取的聚丙烯、硬脂酸锌和偶联剂投入到反应容器中,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步骤一中得到的改性驻极母粒升温到70-90℃持续搅拌26-34min,将混合均匀的物料导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成混合熔体,将混合熔体挤入到纺丝机中,利用纺丝机的喷丝板喷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强,喻小华,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阿特兰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