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香红专利>正文

一种内科护理用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6827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内科护理用推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内科护理用推车,包括支撑板,支撑板的底部与储气罐体的顶部固定连接,储气罐体的底部与钢筒的底部固定连通,钢筒的内壁与第一活塞的侧面活动连接,第一活塞的底部与连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连接杆的底部与车轮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车轮的上表面与减振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减振弹簧的顶部与储气罐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减振弹簧与连接杆的表面活动套接,储气罐体的一端与导管的一端固定连通,导管的另一端与倚靠板的一侧固定连通,支撑板的另一端与脚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解决了患有三高且稍有中风的患者使用推车,影响患者本身血液循环的问题,达到了方便使用该推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科护理用推车
本技术涉及内科护理用推车
,具体为一种内科护理用推车。
技术介绍
三高人群容易患上中风,一般来说中风的人群,自由活动的能力就会十分的有限,重状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对于情况稍好的患者,若下肢出现中风,只是单一的不能长时间的行走,对于患有三高且有中风的患者来说,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推车来满足这类人群的日常生活所需,但长时间的在推车上,血液循环变得很差,这样对于三高或中风的人群来说是十分的不利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科护理用推车,该内科护理用推车,解决了患有三高且稍有中风的患者使用推车,影响患者本身血液循环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内科护理用推车,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与储气罐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储气罐体的底部与钢筒的底部固定连通,所述钢筒的内壁与第一活塞的侧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塞的底部与连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底部与车轮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车轮的上表面与减振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减振弹簧的顶部与储气罐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减振弹簧与连接杆的表面活动套接;所述储气罐体的一端与导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导管的另一端与倚靠板的一侧固定连通。优选的,所述倚靠板的另一端与筒体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筒体的内壁与第二活塞的侧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活塞一侧的中部与按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按摩杆贯穿于支撑架,并与支撑架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两端与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一侧与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活塞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与按摩杆的表面活动套接。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与脚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脚架的形状为圆弧形。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与坐垫的底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倚靠板的另一侧与背垫的一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一端通过铰支座与倚靠板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倚靠板顶部的侧面与推扶手的一端固定连接。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科护理用推车。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内科护理用推车,患者坐在推车上,身体上很难去运动,这导致患者血液循环很差,当使用者坐在该推车上,背部靠在背垫上,当推动该推车时,由于路面不是平整的,所以车轮会有一定会的上下颠簸,通过在车轮的上下颠簸,让连接杆上的第一活塞上下移动,这样对储气罐体的内部挤压,挤压的气体由导管带入倚靠板内部的空腔中,倚靠板内部的气压增加,带动第二活塞上的按摩杆移动,对背垫的内表面撞击,人体的背部是依靠在背垫的表面的,从而对人体的背部进行有效的按摩,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达到了解决了患有三高且稍有中风的患者使用推车,影响患者本身血液循环的问题。(2)、该内科护理用推车,通过在支撑板上安装脚架和通过能调节倚靠板的角度,让患者在乘坐该推车时保持舒适的姿势,达到了方便使用该推车的效果。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倚靠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3中B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板、2脚架、3储气罐体、4坐垫、5车轮、6连接杆、7减振弹簧、8第一活塞、9钢筒、10导管、11倚靠板、12背垫、13推扶手、14按摩杆、15第二活塞、16复位弹簧、17支撑架、18筒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内科护理用推车,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的底部与储气罐体3的顶部固定连接,储气罐体3的底部与钢筒9的底部固定连通,钢筒9的内壁与第一活塞8的侧面活动连接,第一活塞8的底部与连接杆6的顶部固定连接,连接杆6的底部与车轮5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车轮5的上表面与减振弹簧7的底部固定连接,减振弹簧7的顶部与储气罐体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减振弹簧7与连接杆6的表面活动套接,倚靠板11的另一端与筒体18的一端固定连通,筒体18的内壁与第二活塞15的侧面活动连接,第二活塞15一侧的中部与按摩杆14的一端固定连接,按摩杆14贯穿于支撑架17,并与支撑架17活动连接,支撑架17的两端与筒体18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架17的一侧与复位弹簧16的一端固定连接,复位弹簧16的另一端与第二活塞15的一侧固定连接,复位弹簧16与按摩杆14的表面活动套接,患者坐在推车上,身体上很难去运动,这导致患者血液循环很差,当使用者坐在该推车上,背部靠在背垫12上,当推动该推车时,由于路面不是平整的,所以车轮5会有一定会的上下颠簸,通过在车轮5的上下颠簸,让连接杆6上的第一活塞8上下移动,这样对储气罐体3的内部挤压,挤压的气体由导管10带入倚靠板11内部的空腔中,倚靠板11内部的气压增加,带动第二活塞15上的按摩杆14移动,对背垫12的内表面撞击,人体的背部是依靠在背垫12的表面的,从而对人体的背部进行有效的按摩,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达到了解决了患有三高且稍有中风的患者使用推车,影响患者本身血液循环的问题;储气罐体3的一端与导管10的一端固定连通,导管10的另一端与倚靠板11的一侧固定连通,支撑板1的顶部与坐垫4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板1的一端通过铰支座与倚靠板11的底部活动连接,倚靠板11顶部的侧面与推扶手13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板1的另一端与脚架2的顶部固定连接,脚架2的形状为圆弧形倚靠板11的另一侧与背垫12的一侧固定连接,通过在支撑板1上安装脚架2和通过能调节倚靠板11的角度,让患者在乘坐该推车时保持舒适的姿势,达到了方便使用该推车的效果。在使用时,患者坐在推车上,身体上很难去运动,这导致患者血液循环很差,当使用者坐在该推车上,背部靠在背垫12上,当推动该推车时,由于路面不是平整的,所以车轮5会有一定会的上下颠簸,通过在车轮5的上下颠簸,让连接杆6上的第一活塞8上下移动,这样对储气罐体3的内部挤压,挤压的气体由导管10带入倚靠板11内部的空腔中,倚靠板11内部的气压增加,带动第二活塞15上的按摩杆14移动,对背垫12的内表面撞击,人体的背部是依靠在背垫12的表面的,从而对人体的背部进行有效的按摩,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同时减振弹簧7能有效的过滤掉振动的效果,让患者使用时感觉更加舒适,整个装置运行完毕。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内科护理用推车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技术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科护理用推车,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底部与储气罐体(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储气罐体(3)的底部与钢筒(9)的底部固定连通,所述钢筒(9)的内壁与第一活塞(8)的侧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塞(8)的底部与连接杆(6)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6)的底部与车轮(5)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车轮(5)的上表面与减振弹簧(7)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减振弹簧(7)的顶部与储气罐体(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减振弹簧(7)与连接杆(6)的表面活动套接;/n所述储气罐体(3)的一端与导管(10)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导管(10)的另一端与倚靠板(11)的一侧固定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科护理用推车,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底部与储气罐体(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储气罐体(3)的底部与钢筒(9)的底部固定连通,所述钢筒(9)的内壁与第一活塞(8)的侧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塞(8)的底部与连接杆(6)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6)的底部与车轮(5)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车轮(5)的上表面与减振弹簧(7)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减振弹簧(7)的顶部与储气罐体(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减振弹簧(7)与连接杆(6)的表面活动套接;
所述储气罐体(3)的一端与导管(10)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导管(10)的另一端与倚靠板(11)的一侧固定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科护理用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倚靠板(11)的另一端与筒体(18)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筒体(18)的内壁与第二活塞(15)的侧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活塞(15)一侧的中部与按摩杆(1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按摩杆(14)贯穿于支撑架(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香红
申请(专利权)人:黄香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