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敏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心肺复苏机结构的移动抢救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6824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心肺复苏机结构的移动抢救车,包括推车支撑架、设置在推车支撑架上的推车板、安装在推车板上的心肺复苏仪,推车支撑架为四边形框架结构且推车支撑架的四脚设有万用轮,推车板包括第一水平支撑板、第二移动支撑板,第一水平支撑板的一端与第二移动支撑板的另一端铰接,第二移动支撑板可升降;心肺复苏仪包括按压端、心肺复苏仪主体,按压端位于第二移动支撑板的上方,心肺复苏仪主体安装在第二移动支撑板的下表面,本技术中通过将抢救床与心肺复苏仪结合到一个整体装置上,在不影响各自功能作用的情况下,避免了在需要对病人进行胸外按压前,要将病人抬起后放置心肺复苏装置,从而影响病人抢救时间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心肺复苏机结构的移动抢救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心肺复苏机结构的移动抢救车。
技术介绍
现有医用平车单纯是用来转运病人,转运车通过安装两侧护栏的车体、支撑腿及定位腿轮连接来运送病人,但在抢救病人时,需要安装心肺复苏仪时存在缺陷,当病人突发呼吸心脏骤停时,医生用手进行胸外按压时,费时又费力,并且按压力度达不到要求。又比如,要使用心肺复苏仪时,安装比较麻烦,首先要将病人抬起,然后再将心肺复苏仪底座板插进去后才能工作。这样耽误了抢救的黄金时间,并且在挪动病人时很容易将气管插管抽出,引起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并最终影响抢救质量。基于此,研究并开发一种具有心肺复苏机结构的移动抢救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解决了上述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具有心肺复苏机结构的移动抢救车,解决了现有技术操作中需要将病人抬起,然后在抢救床上安装心肺复苏仪的操作过程,影响对病人进行抢救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心肺复苏机结构的移动抢救车,包括推车支撑架、设置在推车支撑架上的推车板、安装在推车板上的心肺复苏仪,推车支撑架为四边形框架结构且推车支撑架的四脚设有万用轮,推车板包括第一水平支撑板、第二移动支撑板,第一水平支撑板的一端与第二移动支撑板的另一端铰接,第二移动支撑板可升降;心肺复苏仪包括按压端、心肺复苏仪主体,按压端位于第二移动支撑板的上方,心肺复苏仪主体安装在第二移动支撑板的下表面。进一步地,所述推车支撑架的一侧端设有氧气瓶支撑架,氧气瓶支撑架包括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一连接杆,第二横杆通过连接杆与推车支撑架的侧端连接,第二横杆通过第一连接杆与第一横杆连接,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平行,推车支撑架、第一横杆、第二横杆连接所组成的平面为放置氧气瓶的空间,第一横杆上设有防止氧气瓶移动的阻挡支杆。进一步地,所述氧气瓶的出口端连接有连接管,且氧气瓶的出口端与连接管之间设有调节阀。进一步地,所述心肺复苏仪主体的侧端安装有L型杆,L型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推车板的框架上,L型杆上还设有大于等于两个支杆与心肺复苏仪主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L型杆的个数有两个,且分别安装在心肺复苏仪主体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推车板的框架一侧外端安装有可翻折的扶手板,推车板的框架另一侧安装有可倾斜移动的弯折件,弯折件包括两个拉手杆,两个拉手杆之间设有呈间隔设置的三个横杆,拉手杆的下端均与安装在推车板的框架上的突出块铰接。进一步地,所述拉手杆上设有U型杆。进一步地,所述推车支撑架与推车板的框架之间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个数有两个,且呈对称安装在推车支撑架上,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竖板、第一斜向板、第二斜向板、第二竖板、第一连接板、第二竖板、第二连接板、第三竖板,第一竖板的底端安装在推车支撑架上,第一斜向板与第二斜向板呈平行设置,第一斜向板与第二斜向板之间通过第三斜向板连接,且第一斜向板、第二斜向板的一端均与第一竖板连接,第一斜向板、第二斜向板的另一端均与第二竖板连接,第二竖板与第二斜向板的连接端连接有第三竖板,第三竖板与第一连接板连接,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推车板的框架连接;第三竖板还铰接连接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连接有第四竖板,第四竖板的另一端与推车板的框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按压端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弧形连接件,弧形连接件的自由端上均设有贯穿孔,贯穿孔内设有螺纹支杆,螺纹支杆的下端连接在第二移动支撑板上。心肺复苏仪通常也称作心肺复苏机,心肺复苏器,用于救治心脏骤停的机械设备,心肺复苏的按压频率为100-120次每分钟,按压深度至少为5厘米,不超过6厘米,按压与呼吸之比为30: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呈铰接连接的第一水平支撑板、第二移动支撑板的推车板,第二移动支撑板的下表面安装心肺复苏仪主体,心肺复苏仪的按压端设置在第二移动支撑板的上方,因此第二移动支撑板处于可折叠状态,便于心肺复苏仪的安装,同时也便于将第二移动支撑板调节到一定倾斜位置,整体的安装方便,便于使用。2)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抢救床与心肺复苏仪结合到一个装置上,在不影响各自功能作用的情况下,避免了在需要对病人进行胸外按压前,要将病人抬起放置心肺复苏装置,从而影响病人抢救时间的情况。3)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氧气瓶安装在推车支撑架的一侧,并在对应的放置空间上设置防止其移动的阻挡支杆,确保了氧气瓶的稳定性,且与氧气瓶出口端连接的调节阀,可很好的对氧气插管的输入流量进行控制,且氧气瓶出口端连接的连接管稳定性固定,则能有效避免在抢救过程中气管插管抽出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调节阀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按压端、2-扶手板、3-第二移动支撑板、4-氧气瓶、41-第一横杆、42-第二横杆、43-阻挡支杆、44-第一连接杆、5-调节阀、6-推车支撑架、7-支撑件、71-第一斜向板、72-第一竖板、73-第三斜向板、74-第二斜向板、75-第二竖板、76-第一连接板、77-第三竖板、78-第二连接板、79-第四竖板、8-U型杆、9-拉手杆、10-螺纹支杆、11-心肺复苏仪主体、12-L型杆、13-支杆、14-第一水平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5所示,一种具有心肺复苏机结构的移动抢救车,包括推车支撑架6、设置在推车支撑架6上的推车板、安装在推车板上的心肺复苏仪,推车支撑架6为四边形框架结构且推车支撑架6的四脚设有万用轮,推车板包括第一水平支撑板14、第二移动支撑板3,第一水平支撑板14的一端与第二移动支撑板3的另一端铰接,第二移动支撑板3可升降;心肺复苏仪包括按压端1、心肺复苏仪主体11,按压端1位于第二移动支撑板3的上方,心肺复苏仪主体11安装在第二移动支撑板3的下表面。本实施例中推车支撑架6为四脚设有万用滚轮的四边形框架结构,推车支撑架6对整个装置进行支撑,且通过万用滚轮进行快速移动,推车支撑架6上安装的推车板,为病人主要的躺卧结构;推车板中的第一水平支撑板14,第二移动支撑板3均为相同结构,且第一水平支撑板14呈水平固定状态,而第二移动支撑板3与第一水平支撑板14之间呈铰接连接状态,因此在外力作用下,第二移动支撑板3的自由端可以向上移动,则整个第二移动支撑板3的板面呈倾斜状态。其中,第二移动支撑板3所在面呈倾斜状态时,可以便于在第二移动支撑板3的下表面设心肺复苏仪结构。其中,推车支撑架6的具体结构为:所述推车支撑架6的一侧端设有氧气瓶支撑架,氧气瓶支撑架包括第一横杆41、第二横杆42、第一连接杆44,第二横杆42通过连接杆与推车支撑架6的侧端连接,第二横杆42通过第一连接杆44与第一横杆41连接,第一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心肺复苏机结构的移动抢救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推车支撑架(6)、设置在推车支撑架(6)上的推车板、安装在推车板上的心肺复苏仪,推车支撑架(6)为四边形框架结构且推车支撑架(6)的四脚设有万用轮,推车板包括第一水平支撑板(14)、第二移动支撑板(3),第一水平支撑板(14)的一端与第二移动支撑板(3)的另一端铰接,第二移动支撑板(3)可升降;心肺复苏仪包括按压端(1)、心肺复苏仪主体(11),按压端(1)位于第二移动支撑板(3)的上方,心肺复苏仪主体(11)安装在第二移动支撑板(3)的下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心肺复苏机结构的移动抢救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推车支撑架(6)、设置在推车支撑架(6)上的推车板、安装在推车板上的心肺复苏仪,推车支撑架(6)为四边形框架结构且推车支撑架(6)的四脚设有万用轮,推车板包括第一水平支撑板(14)、第二移动支撑板(3),第一水平支撑板(14)的一端与第二移动支撑板(3)的另一端铰接,第二移动支撑板(3)可升降;心肺复苏仪包括按压端(1)、心肺复苏仪主体(11),按压端(1)位于第二移动支撑板(3)的上方,心肺复苏仪主体(11)安装在第二移动支撑板(3)的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心肺复苏机结构的移动抢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车支撑架(6)的一侧端设有氧气瓶支撑架,氧气瓶支撑架包括第一横杆(41)、第二横杆(42)、第一连接杆(44),第二横杆(42)通过连接杆与推车支撑架(6)的侧端连接,第二横杆(42)通过第一连接杆(44)与第一横杆(41)连接,第一横杆(41)与第二横杆(42)平行,推车支撑架(6)、第一横杆(41)、第二横杆(42)连接所组成的平面为放置氧气瓶(4)的空间,第一横杆(41)上设有防止氧气瓶(4)移动的阻挡支杆(4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心肺复苏机结构的移动抢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瓶(4)的出口端连接有连接管,且氧气瓶(4)的出口端与连接管之间设有调节阀(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心肺复苏机结构的移动抢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心肺复苏仪主体(11)的侧端安装有L型杆(12),L型杆(12)的另一端铰接在推车板的框架上,L型杆(12)上还设有大于等于两个支杆(13)与心肺复苏仪主体(1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心肺复苏机结构的移动抢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杆(12)的个数有两个,且分别安装在心肺复苏仪主体(11)的两侧。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敏
申请(专利权)人:胡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