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36820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叶及其制备方法,山药、莲子、茶叶、榆钱、β‑环糊精、鱼肝油合用,生津止渴、能少部分中合茶叶内的咖啡碱和茶氨酸导致的胃部不适感,及饮茶后过度失眠现象,鱼肝油能与茶叶反应,能相互抑制氧化,提高茶叶鲜亮性,且使用冻干‑蒸湿‑揉捻‑烘干的方式,制备茶叶原料,使得鲜茶叶内的蛋白质、叶绿素、维生素和黄酮类营养元素流失量更少,烘干后的茶叶色泽更青翠,冻干为氮气氛围下冻干,冻干的同时氮气进一步降低咖啡碱的含量,茶叶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亦有大幅提高,且不同于普通氮气冻干的方式,氮气冻干‑蒸湿‑揉捻‑烘干的方式,在减少蛋白质、叶绿素、维生素和黄酮类营养元素的同时,增加茶叶营养元素的溶出率和耐泡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饮茶有许多益处,这是众所周知的。但饮茶为什么会有许多好处呢?这对一般人来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随着科学的发展,到了19世纪初,茶叶的成分才逐渐明确起来。经过现代科学的分离和鉴定,茶叶中含有机化学成分达四百五十多种,无机矿物元素达四十多种。茶叶中的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矿物元素含有许多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有机化学成分主要有:茶多酚类、植物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果胶素、有机酸、脂多糖、糖类、酶类、色素等,其中氨基酸中的茶氨酸、茶多酚及植物碱中的咖啡碱为影响茶叶口感的重要因素;茶多酚味涩、咖啡碱味苦,且均会导致神经兴奋,是导致饮茶后胃部不适和过度失眠现象的主要原因,而现有的茶多酚或咖啡碱处理方法均以添加化学成分为主,如有机溶剂萃取法,其导致的化学残留对人体具有很大毒性,且使用此种方法褪去咖啡碱对茶叶内的其他营养元素亦造成大量流失,特别是对茶叶内的色素,如叶绿素等,导致成品茶叶色泽、品相不佳,为适应现有消费水平的提高,应尽可能对茶叶的色泽、营养元素的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n茶叶15-21份、莲子1-5份、山药1-5份,榆钱1-3份,β-环糊精0.05-0.2份,鱼肝油0.1-0.3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
茶叶15-21份、莲子1-5份、山药1-5份,榆钱1-3份,β-环糊精0.05-0.2份,鱼肝油0.1-0.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选叶,选取2-4月采摘的鲜叶;
晾叶,选取的鲜叶放透风、少光环境下晾叶,晾叶时间3~6h,晾叶温度20℃~25℃;
杀青,晾后的鲜叶160℃~180℃一次杀青,一次杀青时间3~4min,一次杀青后转为120℃~150℃二次杀青,二次杀青时间3~5min;
冻干,完成二次杀青的鲜叶-10℃~-15℃预冻,预冻时间1~2h,同时冷冻机内通入氮气,预冷20~40min,将预冻后的鲜叶放入预冷好的冷冻机内,氮气氛围下5℃~30℃保温处理,保温时间0.5h~2h,制得第一处理材料;
蒸湿,第一处理材料与鱼肝油、榆钱、β-环糊精混合后,60℃~80℃蒸湿,再放凉至50℃~60℃,得第二处理材料;
揉捻,第二处理材料采用轻度揉捻-中度揉捻-轻度揉捻的方式揉捻,揉捻时间6~9min;
干燥,揉捻后的第二处理材料干制处理,制得第三处理材料;
所述的莲子和山药均干制,与所述的第三处理材料混合,制得最终的成品茶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选叶,选取2-4月采摘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鲜叶;
晾叶,选取的鲜叶放透风、少光环境下晾叶,晾叶时间3~6h,晾叶温度20℃~25℃;
蒸青,晾后好的鲜叶10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高友周光明周光南章雨洁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阳际峰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